二、选择题1.地面上顶制一块钢筋混凝土板,在养护过程中发现表面出现微细裂缝,其原因可能为(B )。
A.钢筋伸缩变形的影响B.混凝土干缩变形的结果C.混凝土与钢筋产生热胀冷缩差异变形的结果D.混凝土受到外荷载的作用2.两组棱柱体混凝土试件①和②,它们的截面尺寸、高度、混凝土强度等级均相同,对它们进行轴心受压试验。
①组试件的加荷速度是200N/min;②组试件的加荷速度是20N/min,则两组试件抗压强度平均值(B )。
A.①组的极限荷载和极限变形均大于②组B.①组的极限荷载大而②组的极限变形大C.②组的极限荷载大而①组的极限变形大D.②组的极限荷载和极限变形均大于①组3.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指(B )。
A.箍筋的外皮至混凝土外边缘的距离B.受力钢筋的外皮至混凝土外边缘的距离C.受力钢筋截面形心至混凝土外边缘的距离D.箍筋截面形心至混凝土外边缘的距离4.梁中受力纵筋的保护层厚度主要由(C)决定。
A.纵筋级别B.纵筋的直径大小C.周围环境和混凝土的强度等级D.箍筋的直径大小5.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弯、剪、扭复合受力构件,当满足(A )时,可忽略扭矩的影响。
A.KT≤0.175f t W t B.T k≤0.35f t W t C.KV≤0.35f t bh0 D.T k≤0.175f t W t6.结构设计的安全级别愈高,其失效概率就应B.。
A.愈大B.愈小C.二者无关D.不确定7.受弯构件减小裂缝宽度最有效的措施是(C )。
A.增加钢筋的直径B.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C.加大受拉钢筋截面面积,减少裂缝截面的钢筋应力D.增加混凝土保护层厚度8.梁的受剪承载力公式是根据何种破坏形态建立的(A )。
A.剪压破坏B.斜压破坏C.斜拉破坏D.剪拉破坏9.剪力和扭矩共同作用下的构件承载力计算,《规范》在处理剪、扭相关作用时(C )。
A.不考虑二者之间的相关性B.混凝土和钢筋的抗剪扭承载力都考虑剪扭相关作用C.混凝土的抗剪扭承载力考虑剪扭相关作用,而钢筋的抗剪扭承载力不考虑剪扭相关性D.钢筋的抗剪扭承载力考虑剪扭相关作用10.设计计算大偏心受压柱时,利用基本公式求A s、A s'时,补充条件是(A )。
A.钢筋用量最小B.混凝土用量最小C.钢筋用量最小和混凝土用量最大D.钢筋用量最大和混凝土用量最小11.在小偏心受拉构件设计中,如果遇到若干组不同的内力组合(M,N)时,计算钢筋面积时应该(D )。
A .按最大N 与最大M 的内力组合计算A s 和A s 'B .按最大N 与最小M 的内力组合计算A s ',而按最大N 与最大M 的内力组合计算A s 'C .按最大N 与最小M 的内力组合计算A s 和A s 'D .按最大N 与最大M 的内力组合计算A s ,而按最大N 与最小M 的内力组合计算A s '12. 有两个截面尺寸、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级别均相同,配筋率ρ不同的轴心受拉构件,在它们即将开裂时 ( A )A .ρ大的构件,钢筋应力σs 小B .ρ小的构件,钢筋应力σs 小C .两个构件的钢筋应力σs 均相同D .ρ大的构件,钢筋应力σs 大13. 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柱,该柱可能有下列四组内力组合,试问应用哪一组来计算配筋?(A )(1)N = 600kN ,M=180 kN·m (2)N=400kN ,M=170kN·m(3)N = 500kN ,M=160 kN·m (4)N=500kN ,M=170 kN·mA .(1)和(2)B .(2)和(3)C .(3)和(4)D .(1)和(4)14. 矩形截面纯扭构件的开裂扭矩T cr 的计算方法为:( C )A .按完全弹性状态的截面应力分布进行计算B .按完全塑性状态的截面应力分布进行计算C .按完全塑性状态的截面应力分布进行计算,但需将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f t 值乘以0.7的降低系数D .按完全弹性状态的截面应力分布进行计算,但需将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f t 值乘以0.7的降低系数15. 受弯构件减小裂缝宽度最有效的措施是( D )。
A .增加钢筋的直径B .增加混凝土保护层厚度C .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D .加大受拉钢筋截面面积,减少裂缝截面的钢筋应力16. 梁斜压破坏可能是由于( C )。
A .纵筋配置过多B .腹筋配置过少;C .梁剪跨比太小D .梁剪跨比太大17. 矩形截面大偏心受拉构件截面设计时要令1b 0h x αξ=,这是为了( B )。
A .保证不发生小偏心受拉破坏;B .使钢筋用量最少;C .保证截面破坏时,远离轴向力一侧的钢筋应力能达到屈服强度;D .保证截面破坏时,靠近轴向力一侧的钢筋应力能达到屈服强度;18. 在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表面处的裂缝宽度比构件表面处的裂缝宽度(A )。
A .小B .大C .一样D .不能确定19.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混凝土各种力学指标的基本代表值是(A )。
A .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B .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C .弯曲抗压强度设计值D .立方体抗压强度设计值20. 混凝土的侧向约束压应力提高了混凝土的( D )。
A .抗压强度B .延性C .抗拉强度D .抗压强度和延性21. 设计中初定梁的截面尺寸,特别是梁高与( C )关系不大。
A .梁的支承条件B .梁的跨度C .钢筋等级及混凝土强度等级D .所受荷载大小22. 偏拉构件中由于轴向力的存在,其抗弯能力将( B )。
A .提高B .降低C .不变D .无法确定23. 软钢钢筋经冷拉后 ( A )A .屈服强度提高但塑性降低B .屈服强度提高但塑性不变C .屈服强度提高且塑性提高D .屈服强度和抗压强度提高但塑性降低 24. 混凝土各种强度指标的数值大小次序为(D )A .f cuk >f c >f ck >f tB .f c >f ck >f cuk >f tC .f ck >f c >f cuk >f tD .f cuk >f cu >f c >f t 25. 结构或构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安全级别相同时,延性破坏和脆性破坏的目标可靠指标βT ( C )A.延性破坏的目标可靠指标βT等于脆性破坏的目标可靠指标βTB.延性破坏的目标可靠指标βT大于脆性破坏的目标可靠指标βTC.延性破坏的目标可靠指标βT小于脆性破坏的目标可靠指标βTD.延性破坏的目标可靠指标βT有时大于、有时小于脆性破坏的目标可靠指标βT26.钢筋混凝土梁受拉区边缘开始出现裂缝是因为受拉边缘(D )A受拉混凝土的应力超过混凝土的实际抗拉强度B受拉混凝土的应力达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标准值C受拉混凝土的应力达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设计值D受拉混凝土的应变达到混凝土的极限拉应变27.在钢筋混凝土大偏心受压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要求受压区计算高度x ≥2a′,是为了( B )A.保证受拉钢筋屈服B.保证受压钢筋在构件破坏时达到其抗压设计强度C.避免保护层剥落D.保证受压混凝土在构件破坏是能达到极限压应变28.受拉构件由于纵向拉力的存在,构件的受剪承载力( B )A.提高B.降低C.不变D.不确定29.衡量裂缝开展宽度是否超过允许值,应以下列哪个为准。
(A )A最大宽度B最小宽度C平均宽度D允许宽度30.在剪力和扭矩共同作用下的构件( C )A.其承载力比剪力和扭矩单独作用下相应的承载力要高B.其受剪承载力随扭矩力的增加而增加C.其受扭承载力随剪力的增加而降低D.扭矩和剪力相互之间无影响31.有一五跨连续梁,欲求第三跨跨中最大弯矩,其活荷载的最不利布置为( C )A.2、4跨布置活荷载B.1、2、4跨布置活荷载C.1、3、5跨布置活荷载D.1、2、3、4、5跨布置活荷载32.关于混凝土的强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是混凝土的基本强度指标B.其他条件相同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试件尺寸的增加而减小C.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都与立方体抗压强度呈线性关系D.混凝土的横向变形受到约束时,其抗压强度提高33.结构的失效概率p f与可靠指标β之间的关系为( B )A.P f=φ(β)B.P f=φ(–β)C.β=φ(P f)D.β=φ(–P f)34.钢筋混凝土梁即将开裂时,受拉钢筋的应力σs与配筋率ρ的关系是( C )A.ρ增大,σs减小B.ρ增大,σs增大C.ρ与σs无关D.ρ与σs关系不大35.受弯构件发生适筋破坏时,受拉钢筋应变ξs和受压区边缘混凝土应变ξc分别为( A )A.ξs>ξy,ξc=ξcu B.ξs<ξy,ξc=ξcu C.ξs>ξy,ξc≤ξcu D.ξs>ξy,ξc<ξcu36.条件相同的无腹筋梁,发生斜截面破坏时,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C )A.剪压破坏>斜压破坏>斜拉破坏B.斜拉破坏>斜压破坏>剪压破坏C.斜压破坏>剪压破坏>斜拉破坏D.斜压破坏>斜拉破坏>剪压破坏37.限制梁的最小配箍率是防止梁发生下列哪种破坏。
(A )A.斜拉B.少筋C.斜压D.剪压38.对于偏心受压构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当偏心距较大时,一定发生受拉破坏B.当偏心距较大时,可能发生受拉破坏也可能发生受压破坏C.当偏心距较小,且受拉钢筋面积A s很小时,发生受拉破坏D.当偏心距较大时,不会发生受压破坏39.提高钢筋混凝土梁刚度的最有效措施是( D )A.增大截面的宽度B.增加受拉钢筋的面积C.提高混凝土的强度D.增加截面高度40.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预应力总损失值不应小于( B )。
A.80N/mm2B.100N/mm2C.90N/mm2D.110N/mm241.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预应力总损失值不应小于( A )。
A.80N/mm2B.100N/mm2C.90N/mm2D.110N/mm242.预应力混凝土后张法构件中,混凝土预压前第一批预应力损失σl I应为( A )。
A.σl1+σl2;B.σl1+σl2 +σl3 C. σl1+σl2 +σl3 +σl4 D. σl1+σl2 +σl3 +σl4+σl543.预应力混凝土先张法构件中,混凝土预压前第一批预应力损失σl I应为( C )。
A.σl1+σl2;B.σl1+σl2 +σl3 C. σl1+σl2 +σl3 +σl4 D. σl1+σl2 +σl3 +σl4+σl544.以下哪项不是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能结合在一起共同工作的原因。
(D )A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存在良好的粘结性B具有相近的温度线膨胀系数C混凝土保护钢筋,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耐火性D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抗压强度45.若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25,则下列哪项叙述是正确的。
(C )A 抗压强度设计值f c=25MPaB 抗压强度标准值f ck=25MPaC 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 cu,k=25MPaD 抗拉强度标准值f tk=25MPa46.HRB400中的400代表下列哪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