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心得体会

西南大学研究生课程考试答卷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论文论文题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心得体会》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专业有机化学学生宋健学号***************指导教师潘妮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心得体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在大学的时候已经进行过系统的学习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坚持,又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成果。

在学习中也是如此,我们也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实事求是,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具体的解决办法。

《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160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与时俱进的,是能够不断吸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而不是僵化的理论教条,不是条条框框的理论。

从中国革命,建设到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马克主义不是教条的行动指南,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它的的真正作用。

在当代马克思主义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才能是我国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学习过程中,我始终保持边学习边思考的做法,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问题去思考目前自己的管理、技术和学习方面的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决了很多以前迷惑不清的问题,找到了应对各种新问题、新形势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下面将学习中的几点心得体会总结如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胡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这些重要论述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人一贯富于理论创新。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毛泽东思想形成于革命时期,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则形成于改革和建设时期,都是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我们只有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解放思想,事实求是,与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一致。

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是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思想作风和品格。

与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一致,是党员必须遵守的政治纪律,是党保持强大凝聚力、战斗力的前提,这二者是并行不悖的。

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并不排斥在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的前提下大胆探索,锐意创新。

“不争论”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条重要方针,“不争论”主要是为了避免纠缠于一些“姓社姓资”之类的问题,而贻误了我们改革开放的进程。

“不争论”不是不辨是非、不讲原则,而是让一些一时人们有争议的问题留待实践的检验。

“不争论”正是有利于人们解放思想。

例如,在如何进一步推进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方面要加强研究和讨论。

又比如,在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重大社会问题上,包括老百姓的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养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要加强理论研究和探讨。

如果我们不在这些方面下功夫,我们就很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进一步讲,如果我们怀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到争论中国社会发展方向问题上,我们就会贻误发展战机,很难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三、加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法治进程,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出台,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法治在我国进人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它回应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保护市场公平竞争,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维护消费者利益和公共利益的立法意图。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无疑会赋予《反垄断法》某些中国特色。

一穷二白、落后挨打,历史让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后发的跨越式发展有赖于政府主导,因而电信、石油、电力、铁路、民航、军工等由国有经济控制的程度较高,这意味着除自然垄断外,国有垄断和合法垄断的成分在我国比在以私有制主导的发达国家来得高。

该法第7条规定,国有经济占控制地位的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行业以及依法实行专营专卖的行业,国家对其经营者的合法经营活动予以保护,可谓一项中国特色。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相信我们的社会能够尽快学会按照反垄断法的内在要求来实施《反垄断法》,以此为契机,加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法治进程,使之获得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提升。

四、努力推动我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提升“软实力”。

要推动我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首先要进一步提高认识。

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精神动力。

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国家的发展就会失去支撑,民族的振兴也就无从谈起。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只有充分认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把握新形势下文化的作用越来越大、文化创新的要求越来越高、文化追求的层次越来越多、文化传播的渠道越来越广、文化建设的任务越来越重等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才能做到“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在开展文化建设、提升我国的“软实力”方面,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先进文化包括先进的思想道德和先进的教育科学文化两个部分。

思想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作为思想上层建筑,它规定着整个文化的性质,支配整个文化发展的走向,是先进文化的主要标志。

先进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它的重要职能是通过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来提高人的境界。

因此,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作大事来抓,努力使这一核心价值体系为广大社会成员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所掌握,真正成为社会精神生活的主旋律,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生命线。

同时,要把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要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最大限度地焕发广大文化工作者勇于创新的积极性,使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充分释放、文化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使当代中华文化更加多姿多彩、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使我明白的很多道理,我们学习知识的同时,既要肯定它,又要不断的对其进行创新。

比如我们要利用一些成熟的理论来设计一个实验,但是我们不能照搬书上的试验方法,因为现实中有很多因素与书上是不同的,这时我们就需要根据当时的实验室条件,具体的实验内容来设计可行的实验过程。

不过我们也不能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全都否定了,要继承优点并发扬它,这样才是正确的学习方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具进的科学理论。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成功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

这些理论的形成,都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前提下,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提出的,标志着我们党的理论建设和理论创新达到了新境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

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创新的鲜明的时代特征—与时俱进。

目前,经济结构和资源问题是制约我们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科学发展观把发展的问题提升到以人为本、体现公平正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以及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高度。

明确提出了发展之本、发展方式、发展规律等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为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我国的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为以后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但目前我国还是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比如说民生问题,其中大学生的就业和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是最需要解决的,由于我国毕业的大学生基数大,每年从高校毕业的学生就有六七百万,加上往届未能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由许多原因造成的,既有社会原因,也有历史原因。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没有就业的大学生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

如果就业问题不能得到很好解决,可能会引起社会不和谐、不稳定,甚至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影响我国现代化的进程。

由于国家的医疗改革制度不够深入和彻底,医疗资源不均衡,此外公立医疗机构出现市场化倾向,公益性淡化等各方面的原因。

导致了很多老百姓没有钱看病或者根本看不起病,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资源环境问题和发展方式是目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首先,可持续发展面临日益加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高速发展的时期,这一阶段也是资源消耗的高峰期。

未来,随着中国经济规模扩大,面临资源与环境的压力将会更大。

一方面,重化工业和城市化加速发展,对矿产、土地和水资源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供求缺口日益凸现。

另一方面,中国的环境承载能力原本就十分脆弱,近年来粗放型经济高速增长付出的环境代价已经相当高昂,如果不能进一步转变粗放型增长方式,整体环境质量还可能进一步恶化。

其次,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依靠高投入、高消耗,技术含量低,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我国要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妥善处理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才能才能确保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