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名称:
姓名:评分:
小组成员:
一、实验概述
雷达利用电磁波的反射原理探测目标。
工程雷达目标体大多为非金属体,与周围介质差异小,回波能量小。
探测深度相对较浅、精度和分辨率相对较高,探测目标为金属体钢筋、管线。
探地雷达的用途:可用于检测各种材料,如岩石、泥土、砾石,以及人造材料如混凝土、砖、沥青等的组成。
雷达可确定金属或非金属管道、下水道、缆线、缆线管道、孔洞、基础层、混凝土中的钢筋及其它地下埋件的位置。
它还可检测不同岩层的深度和厚度,并常用于地面作业开工前对地面作一个广泛的调查。
尤其是在坝体渗漏探测中,渗透水流使渗漏部位或浸润线以下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增大,与未发生渗漏部位介质的相对介质常数有较大的差异,在雷达剖面图上产生反射频率较低反射振幅较大的特征影像,以此可推断发生渗漏的空间位置、范围和埋藏深度。
二、实验设备
CAS探地雷达(含400M屏蔽天线)
三、实验原理及方法
反射界面上下层材料介电常数关系与反射系数R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反映在波形上,就是材料介电常数差异越大,反射系数越大,反射界面反射波的波幅也就越大。
探地雷达方法是通过发射天线向地下发射高频电磁波,通过接收天线接收反射回地面的电磁波,电磁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时遇到存在电性差异的分界面时发生反射,根据接收到的电磁波的波形、振幅强度和时间的变化等特征推断地下介质的空间位置、结构、形态和埋藏深度。
发射天线不断发射雷达电磁波,并辐射到被测介质,接收天线接收到一条条雷达回波。
将雷达回波按顺序排列展开,便可准确、形象
地反映出地下探测目的体及反射界面的位置。
四、数据处理分析
下图为混凝土路波形图,采用颜色填充。
共7075道,道采点512点,时窗10纳秒。
总深0.7米,总长度10米。
第一层黑色为标准混凝土路面,约10厘米厚。
往下是天然黄土路面。
经过多次反射,形成如上波形。
因为混凝土路中混凝土的电导率、吸收系数均比较大,影响了探测深度,本次试验未能探测到管线。
另外,从图上可以看出,虽然混凝土内部比较均匀,反射较少,但由于由于空洞存在的影响,造成较明显的反射。
沥青混凝土路在2.2-3.1m以及3.5-4.9m处出现明显不连续,判断此处应存在空洞,在8.4米处出现高阻异常,判断为其他因素的影响。
从此图中可以看出,多处出现波形间断,由此可知该段路面存在一定数量的空洞,路面质量较差。
下图是探测大理石台阶波形图,共7258道,道采样点数51点时窗40纳秒。
总深2.4m,总长10m。
黑色一层为高阻花岗岩,约为9厘米,与实验前的测量数据相符合。
探测深度达两米。
根据波形图可知,波连续性较好,层间界面清晰,除去部分微小裂隙,花岗岩与其下的黄土层整体都相对均匀,无空洞。
五、实验小结
探地雷达法在工程实际应用中作用非常广泛,如考古探测、北极冰下水流线探测、月球探测、地质勘查、雷场探测、建筑物质量检测、公路检测、城市地下管线探测、高速公路和机场质量检测和地基检测、桥梁及大坝质量检测等。
本次试验在实践中认识了探地雷达法后,不但巩固了所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知识,而且加强了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在试验中学会了如何操作仪器,为今后在工作或实践中利用探地雷达法进行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