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一阶段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道小题总分值60分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在答题卷中填涂。
)1认知方式又称之为()。
(2分)A. 认知差异B. 非智力因素C. 认知风格D. 人格因素2马斯洛认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2分)A. 自我实现的需要B. 生理需要C. 社交需要D. 尊重的需要3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的特征之一是()。
(2分)A. 多维思维B. 去自我中心C. 思维的可逆性D. 思维的不可逆性4“死记硬背”,这是()。
(2分)A. 接受学习B. 发现学习C. 机械学习D. 意义学习5“我要学”,这是()。
(2分)A. 间接动机B. 外部动机C. 近景动机D. 内部动机6学习动机的两种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
(2分)A. 内驱力B. 诱因C. 学习期待D. 成就动机7我国心理学家将学生的学习分为三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
(2分)A. 品德的学习B. 态度的学习C. 人格的学习D. 行为规范的学习8“心理自我”开始发展和形成的时期是()。
(2分)A. 童年期B. 少年期C. 幼年期D. 青年初期9能力属于()。
(2分)A. 可控因素B. 外部因素C. 不稳定因素D. 不可控因素10小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阶段是()。
(2分)A. 童年期B. 少年期C. 幼儿期D. 青年初期11为获得师长赞许而表现出来的学习需要,这是()。
(2分)A. 认知的内驱力B. 附属的内驱力C.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D. 避免失败的内驱力12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是()。
(2分)A. 罗杰斯B. 马斯洛C. 苛勒D. 阿特金森13人与人能力水平有差异,气质、性格不相同,这说明心理发展具有()。
(2分)A. 阶段性B. 顺序性C. 差异性D. 不平衡性14某儿童的智力年龄是8岁,实际年龄是7岁,其智商是()。
(2分)A. 120B. 112C. 114D. 8715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材的作者是()。
(2分)A. 潘菽B. 吴天敏C. 曹日昌D. 廖世承16一般难度的学习任务,最佳的学习动机水平()。
(2分)A. 强B. 较强C. 中等D. 弱17依据外部或内部线索,可将认知方式分为场独立性和()。
(2分)A. 冲动型B. 沉思型C. 场依存型D. 发散型18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初创的时间是()。
(2分)A. 1903年B. 1879年C. 1950年D. 1970年19力求成功的动机占优势的学生,给其提供成功概率多少的任务最佳()。
(2分)A. 20%B. 50%C. 80%D. 100%20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
(2分)A. 价值观的学习B. 行为规范的学习C. 能力的学习D. 个性的学习21认知方式又称之为()。
(2分)A. 认知差异B. 非智力因素C. 认知风格D. 人格因素22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作者是()。
(2分)A. 桑代克B. 布鲁纳C. 斯金纳D. 苛勒23提供奖励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称之为()。
(2分)A. 强化B. 负强化C. 正强化D. 惩罚24桑代克认为,学习即()。
(2分)A. 联结B. 完形C. 反应D. 反映25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2分)A. 教育内容B. 教育环境C. 教学媒体D. 学习过程26影响自我效能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个体的()。
(2分)A. 兴趣B. 气质C. 人格特征D. 成败经验27皮亚杰认为,7—11岁的儿童处于()。
(2分)A. 感知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28由于儿童心理具有顺序性之特征,所以我们的教育要()。
(2分)A. 抓好关键期B. 循序渐进C. 因材施教D. 适应儿童年龄特征29苛勒认为,学习的过程是()。
(2分)A. 试误的过程B. 顿悟的过程C. 循序渐进的过程D. 刺激反应联结化的过程30主张广泛使用发现法的心理学家是()。
(2分)A. 奥苏伯尔B. 布鲁纳C. 布鲁姆D. 斯金纳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0道小题总分值30分下列选项中至少有2个或2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卷上正确填涂。
)1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将学习分为)。
(3分)A. 机械学习B. 接受学习C. 意义学习D. 发现学习2试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是()。
(3分)A. 动机律B. 效果律C. 练习律D. 准备律3维纳的三维归因模式的三维是()。
(3分)A. 可控性C. 内外因素D. 自觉性4属于认知学习理论的是()。
(3分)A. 顿悟说B. 试误说C. 建构主义D. 操作条件作用说5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3分)A. 斯金纳B. 布鲁纳C. 奥苏伯尔D. 桑代克6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的特征是()。
(3分)A. 自我中心B. 多维思维C. 思维的可逆性D. 思维的不可逆性7学与教的系统包含的五个要素是: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和()。
(3分)A. 教学过程B. 学习过程D. 教学媒体8属于不可控因素的是()。
(3分)A. 努力程度B. 能力C. 难度D. 运气9学生心理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和差异性之特征,所以我们的教育要()。
(3分)A. 循序渐进B. 考虑到其年龄阶段C. 抓好关键期D. 因材施教10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有()。
(3分)A. 连续性和阶段性B. 定向性与顺序性C. 不平衡性D. 差异性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道小题总分值10分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E”。
)N1苛勒认为,学习即联结。
N2由于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顺序性之特征,所以我们要因材施教。
Y3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自我努力,往往会提高后继学习动机。
Y4广义的特殊儿童既包括弱智儿童,也包括超常儿童。
N5认知方式有好差之分。
N6少年期是指小学阶段学生。
N7将失败归因于能力,会提高学习动机。
N86-11岁儿童的心理矛盾主要是主动感对内疚感。
Y9认知风格无优劣之分。
Y10性格具有道德评价意义。
教育心理学第二阶段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道小题总分值40分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在答题卷中填涂。
)1.迁移的关系转换说强调()。
(2分)A. 发展心理官能B. 学习材料的相似性C. 经验的概括化D. 对情境关系的理解2.词汇的学习属于()。
(2分)A. 符号学习B. 概念学习C. 命题学习D. 原理学习3.学习程度多少,记忆效果最佳()。
(2分)A. 50%B. 100%C. 150%D. 200%4.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概念水平分类,可将迁移分为水平迁移和()。
(2分)A. 顺向迁移B. 正迁移C. 垂直迁移D. 负迁移5.心智技能的结构具有()。
(2分)A. 简缩性B. 展开性C. 观念性D. 内隐性6.技能属于()。
(2分)A. 活动方式B. 知识经验C. 心理特征D. 心理状态7.已掌握了技能这个概念,再学习心智技能,这是()。
(2分)A. 总括学习B. 下位学习C. 上位学习D. 并列结合学习8.操作技能模仿阶段,动作控制主要依赖于()。
(2分)A. 视觉B. 听觉C. 动觉D. 肤觉9.原理的迁移属于()。
(2分)A. 水平迁移B. 特殊迁移C. 具体迁移D. 一般迁移10.对认知的认知称之为()。
(2分)A. 元认知策略B. 元认知C. 认知策略D. 心智技能11.掌握了心理这个概念,再学习思维这个概念,这是()。
(2分)A. 上位学习B. 下位学习C. 并列结合学习D. 符号学习12.一篇文章中间部分遗忘得最多,这是因为()。
(2分)A. 前摄抑制干扰B. 倒摄抑制干扰C. 双重抑制干扰D. 单项干扰13.由于遗忘是先快后慢,所以我们要()。
(2分)A. 及时复习B. 复习方式多样化C. 分散复习D. 过度学习14.短时记忆的单位是()。
(2分)A. 语词B. 概念C. 符号D. 组块15.“举一反三”,这是()。
(2分)A. 迁移B. 定势C. 功能固着D. 心向16.认为前摄抑制、倒摄抑制是遗忘主要原因的学说称之为()。
(2分)A. 干扰说B. 动机说C. 压抑说D. 痕迹消退说17.短时记忆的容量(组块)是()。
(2分)A. 5—7B. 7—9C. 3—5D. 5—918.由于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所以我们要()。
(2分)A. 及时复习B. 集中复习C. 分散复习D. 复习方式多样化19.最先发现遗忘先快后慢之规律的是()。
(2分)A. 艾宾浩斯B. 冯特C. 桑代克D. 斯金纳20.共同要素说认为,迁移是()。
(2分)A. 水平方向的B. 一般的C. 概括的D. 具体的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0道小题总分值30分下列选项中至少有2个或2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卷上正确填涂。
)1.根据反映活动的侧面不同,知识可以分为()。
(3分)A. 感性知识B. 理性知识C. 陈述性知识D. 程序性知识2.知识直观的方式有()。
(3分)A. 语言直观B. 言语直观C. 实物直观D. 模象直观3.进行复习要注意()。
(3分)A. 及时复习B. 分散复习C. 复习方式多样化D. 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结合4.操作技能的三个特点是()。
(3分)A. 客观性B. 观念性C. 外显性D. 展开性5.知识的概括包括()。
(3分)A. 感性概括B. 变式概括C. 理性概括D. 对比概括6.记忆可以分为()。
(3分)A. 感觉记忆B. 短时记忆C. 机械记忆D. 长时记忆7.动作技能的三个特点是()。
(3分)A. 客观性B. 展开性C. 外显性D. 简缩性8.心智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是()。
(3分)A. 原型定向B. 原型操作C. 原型内化D. 原型外化9.技能的三个基本特点是()。
(3分)A. 练习形成B. 活动方式C. 合乎法则D. 自然习惯10.根据反映活动的侧面不同,知识可分为()。
(3分)A. 感性知识B. 陈述性知识C. 程序性知识D. 理性知识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5道小题总分值30分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E”。
) N1.将遗忘的原因归因于未强化,这种学说称之为动机说。
(2分)Y2.词汇的学习属于符号学习。
(2分)Y3.操作模仿阶段,动作控制主要依赖于视觉。
(2分)N4.语义联想这是复述策略。
(2分)N5.“语义联想”属于复述策略。
(2分)Y6.弹钢琴的技能属于动作技能。
(2分)Y7.练习曲线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这称之为高原期。
(2分)Y8.一般而言,分散复习效果优于集中学习。
(2分)Y9.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2分)N10.顺向迁移即正迁移。
(2分)N11.动机说认为,遗忘是前摄抑制、倒摄抑制的干扰导致的。
(2分)Y12.加里培林认为,心智技能形成经历了五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