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木兰诗表格教案

木兰诗表格教案

五、小结课文
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我国历史中的巾帼英雄人物及其事迹
穆桂英、刘胡兰、秋瑾、邓颖超、撒切尔夫人
学生倾听,记忆“双璧”
学生齐读,之后正字正音。请学生代表把本课生字词写在黑板上,带领同学学习。
借助注释逐句理解情节,理清故事
学生思考3分钟后,自由发言,总结归纳。
在老师的点拨下,小结课文
培养学生的收集整理能力
⑤解甲还乡,亲人团聚
⑥双兔难辩,隐喻作结
四、千百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木兰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体会并交流木兰有哪些美好品德? 请以“我从文中的这句话中可以可以看出木兰是个样的人。”的句式来表达。
勤劳善良,坚毅勇敢,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英勇善战,建立功勋。竭尽爱国之忠心,又不慕高官厚禄,这正是千百年来传奇故事历久不衰的原因。
四、民歌的特点是民间流传许久的故事,经文人整理所得,充满传奇色彩是众人的智慧结晶,文学创作需要想象,美国迪士尼再创造的“花木兰”动画片更具有超凡的想像。因此我们也来一次想像训练,各人自选片段(或“停机叹息”或“征战沙场”或“亲人团聚”)扩充情节、丰富内容,进行交流。
五、反复朗读,争取背诵。
完成当堂训练:
讨论和探究问题,养成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掌握“互文”“复沓”“对偶”“排比”等句式特点,并展开联想和想象活动。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设计
播放一段美国迪士尼动画巨片《木兰诗》的一个片断作为激趣手段。
教师导入: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中,有过许多的巾帼英雄留给了我们极为深刻的印象,昨天我们已经布置了收集的任务,请大家将你收集到的内容拿出来进行交流。
课后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三
2、默写你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
3、假如当年的木兰来到我们身边,你将怎样欢迎她?还将
怎样跟她当面交流?
检查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
培样学生的审美能力
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反思
对于古文学生们学习时还是很认真的,尤其是对于一些重点字词句的理解,学生掌握的很准确
④建功受封,还朝辞官
⑤解甲还乡,亲人团聚
⑥双兔难辩,隐喻作结
作业设计本
班级
七五
科目
语文
教者
许洪英
类别
具体内容
设计思路
课前预习作业
请同学们收集整理古今中外知名的巾帼英雄人物及其事迹
培养学生的收集整理能力
课中练习作业
一、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二、分析木兰形象。请以“我从文中的这句话中可以可以看出木兰是个样的人。”的句式来表达。
⑥.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
⑦.诗中的“、”一句,用和的修辞手法,十分概括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
⑧.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一句诗文。
2、假如你是木兰十年征战时的战友,请写出你眼里的和你心里的木兰的形象。
检查课堂听讲情况,以及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和默写
感受英雄形象,树立正确人生观
教师活动学生ຫໍສະໝຸດ 动设计意图教学设计
一、诵读《木兰诗》,回忆情节内容和人物形象
二、听写词语,正字正音,加强基础训练
三、内容研讨
1.这首诗在叙事中十分注意到繁简详略的安排,哪些详细写,哪些简略写?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答案略)
2.写木兰征战准备,为什么要分东西南北来写?有什么好处?(东西南北泛指,是一种排比铺陈的写法,翻译时要注意互相交错补充,从互文修辞角度来认识)
1、自编6—8道理解性默写填空题
2、假如你是木兰十年征战时的战友,请写出你眼里的和你心里的木兰的形象。
3、假如当年的木兰来到我们身边,你将怎样欢迎她?还将怎样跟她当面交流?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三
2、默写你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
诵读《木兰诗》,回忆情节内容和人物形象
听写词语,正字正音
四人一小组,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然后汇报交流
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让他们养成自己从文中找答案并归纳的习惯
课后布置作业
1、分析木兰形象,谈谈你对木兰这一形象的认识
二、阅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段意
2.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动词填写
①描写爷娘:②描写阿姊:
③描写小弟:④描写木兰:
3.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
想像训练,各人自选片段(或“停机叹息”或“征战沙场”或“亲人团聚”)扩充情节、丰富内容,进行交流。
朗读并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木兰诗
详略安排:详——得胜还朝,辞官返乡与亲人团聚
略——从军原因征前准备征战生活
原因:重在表现木兰的英雄形象,突出其品格特征
教学反思
作业设计本
班级
科目
教者
课题
类别
具体内容
设计思路
课前预习作业
了解《木兰诗》的地位,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
读中学,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理清故事情节,达到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理解人物形象,向英雄人物学习。
梳理课文内容,使所学知识形成系统。
板书设计
木兰诗——《乐府双壁》之一
理清故事:
①停机叹息,代父从军
②准备出征,奔赴战场
③征战沙场,凯旋回朝
4.品味“开”、“坐”、“脱”、“着”、“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5.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让学生对课上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养成良好的学习的习惯
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
反思
从作业的完成情况上来看,学生们上课的听讲精神很好,对于老师强调的重点掌握的很准确
教学流程(第二课时)
一、概括介绍《木兰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是南北朝时北方民歌的杰作,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二、教师范读,学生齐读,之后正字正音。
三、情节借助注释逐句理解,理清故事
①停机叹息,代父从军
②准备出征,奔赴战场
③征战沙场,凯旋回朝
④建功受封,还朝辞官
大新寨学区初级中学教案纸
课题
木兰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初步了解南北朝民歌的特点和修辞特点。
2、学会诵读和背诵这首古诗。
过程与方法
1、疏通文意,理清故事基本脉络;
2、理解诗歌详略安排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2、培养主动探究的精神,享受探究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是说将军都战死,壮士都归家了吗?如果不是,该如何理解?诗中还有哪些句子要互相交错着来理解?
4.诗中两次写“不闻……但闻”这样的句式有什么特点?目的何在?这样的复沓形式诗中还有哪些?
5.研讨课堂生成的新问题如“出郭相扶将”是爷娘互相搀扶还是见了木兰一块儿扶?再如结尾为何要写到雄兔和雌兔,跟人物有什么关系?“扑朔迷离”的成语是什么意思等等。
背诵重点字词句的翻译
让学生掌握学过的文言文中的重点实词的用法,为以后学习更多的文言文奠定基础
课中练习作业
1、自编4-5道理解性默写填空题
②.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③.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
④.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⑤.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