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经济犯罪概述经济犯罪:广义说,破坏经济秩序、侵犯财产等其他以谋取非法利益为目的犯罪;狭义说:《刑法》分则第三章的“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公安经侦部门的侦查权限①《刑法》分则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的全部罪名;a.走私罪 b.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 c.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d.金融诈骗罪(8) e.危害税收征管罪 f.侵犯知识产权罪g.扰乱市场秩序罪(9)②是《刑法》分则第五章侵犯财产罪的三个罪名,即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挪用特定款物罪;③骗购外汇罪④—是《刑法修正案》增加的期货犯罪、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罪,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和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滥用职权罪。
2、经济犯罪全部都是故意犯罪。
错误如何理解经济犯罪的法定性?如何理解经济犯罪的专业性、隐蔽性?一、主体的特征一般主体特殊主体:大量涉及职务职业活动中的犯罪,如金融机构业务人员的背职犯罪等。
单位主体:单位作为犯罪主体,重要存在于经济犯罪当中。
二、主观方面的特征1.一般是故意:刑法中多有“以……为目的”的描述。
2.少数经济犯罪既可以由故意构成,又可以以过失构成(特殊主体& 结果犯)。
刑法 186 条违法发放贷款和违法关系人发放贷款167 条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168 条徇私舞弊造成破产、亏损罪三、客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学生思考问题:为什么经济犯罪的界定难(法定性强)①考虑市场经济秩序的界定。
经济秩序随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变动性,某一行为是否构成经济犯罪有可能也据此发生变化,这在某一程度上成为经济犯罪难以准确界定原因。
②另一方面,也说明经济犯罪需要比较强的法定性。
与杀人、抢劫等自然犯不同,很多经济不当行为难以依据人们的常识来判断它的罪与非罪,需要有相对明确的法律规定。
四、客观方面(一)复杂性:经济犯罪行为的多样性;违法结构的复杂性(刑民交叉)——经济犯罪不但违反刑法,往往还触及民商法、经济法和相关行政法规。
经济活动中的不当行为,触犯不同法规,侦查实践中往往是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交织在一起,有时互相转化;需注意区分违法和犯罪的界限。
例如:贷款纠纷起诉至法院,调查出贷款诈骗案情。
银行要求民事处理。
(二)专业性:利用专业知识、隐蔽手段,是经济犯罪的突出特征。
另:区别与一般的暴力性犯罪,人们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
(三)隐蔽性:具有较大的犯罪暗数。
发现率低(案件来源?);破案率低(证据?人?原因:犯罪人行为的欺骗性;往往没有明显的危害后果;往往没有直接的受害者,或受害者无意识。
(四)连续性:涉及财产类犯罪的基本特征。
(五)后果的严重性:当前和今后的发展趋势(六)法定性强:经济犯罪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经济领域的变化推动经济犯罪的变化,经济犯罪的动态性,主要表现为:一是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经济犯罪的内涵和外延逐渐变化。
伴随着社会进步、经济改革、政策调整,刑事法律原来规定是经济犯罪的行为,根据新的立法,将不再被认为是经济犯罪,如投机倒把罪的取消就属于这种情况。
二是随着新的经济关系不断出现,新型经济犯罪应运而生。
伴随着保险、破产、证券等各种经济关系逐步建立,保险诈骗、破产诈骗、证券诈骗等各种犯罪活动日益严重,逐渐引起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如《刑法》修正案规定的期货犯罪就属于这种情况。
另有:智能性、扩散性等描述。
第二章经济犯罪侦查概述●判断题:1、经济犯罪侦查协作包括区际协作、警种协作、部门协作、国际协作2、经济犯罪案件的管辖:(1)人民法院——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案件(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和侵犯知识产权案件等;(2)公安机关——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3)缉私警察——我国关境内依法查缉涉税走私犯罪案件和发生在海关监管区内的其他走私犯罪案件。
部门管辖,指公安机关内部不同的业务部门对经济犯罪案件的管辖权。
——级别管辖①④经济犯罪侦查部门管大头②治安部门管辖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扰乱市场秩序罪中的强迫交易、倒卖车票、船票、销售侵权复制品以及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等15 经济犯罪案件③刑事侦查部门管辖海关监管区以外的走私罪,走私动物、植物、废物、贵物、武器弹药、文物、核材料等。
走私犯罪侦查局(缉私局)主要管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④公安部证券犯罪侦查局●论述题:1、经济犯罪侦查的特点(一)侦查对象的特殊性(二)侦查途径的特殊性常常是先知道了基本的案情和犯罪嫌疑人,相对一般刑事案件而言,大量采用“由人到事”的侦查途径。
(三)侦查启动的特殊性因经济犯罪的隐蔽性,就案件来源而言,大量源于举报、其它部门移送等途径。
(四)侦查活动的广泛性地域的广泛:跨地区跨国作案;所涉行业的广泛:金融、税务、工商等,因此,经侦中加强侦查协作的重要性侦查协作的内容:侦查机关内部不同部门间的协作。
如经侦与刑侦;不同区域侦查部门间的协作;侦查机关与其它机构(金融、税务、工商等)间的协作(1)区际协作:注重经侦部门区域间的横向协作(2)警种协作:经济犯罪侦查部门与公安机关内部其他警种之间的协作(3)部门协作:加强与金融、税务、工商、海关、审计、技术监督等部门和纪检监察、检察、法院、安全等机关协商,建立信息传递、联席会晤、线索协查、案件移送等方面的工作机制,从而在案前加强风险分析,案中进行协同控制,案后采取联合行动。
(4)国际协作:注重与国际刑警组织和国外警方合作,通过双边的警务合作,缉捕逃犯、追缴赃款。
(五)侦查干扰涉及不同部门、团体的经济利益,且人们对经济犯罪后果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实践中常常有各类干扰侦查工作的问题。
论述题:2、经济犯罪侦查的任务。
一、查明案件事实何事、何时、何地、何情、何故、何物、何人二、收集证据经济犯罪中存在大量的书证由人到事的侦查途径,侦查过程中会大量涉及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和知情人证言。
该类案件的证据具有明显的序列性、对偶性和差异性,可依此收集证据。
①序列性:经济犯罪是发生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犯罪,经济业务的序列性特点,经济犯罪也会具有在实施犯罪过程中,必然会留下序列性的痕迹和反映,从而使证据表现出序列性特点。
②对偶性:经济犯罪案件的证据还经常成双成对地出现,从而表现出对偶性的特点。
③差异性:正常的经济业务与经济犯罪相比较,存在重大差异,这种差异由经济犯罪案件的证据得以表现出来。
上述三个方面不仅是对经济犯罪案件证据特性的概括,而且也是办理经济犯罪案件调查取证的目标要求。
首先,在侦办经济犯罪案件过程中,所收集的证据首先要能完整地反映一笔或几笔经济业务的流程;其次,从证据链条中要反映出涉案财物的流向"因为经济犯罪大部分都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离开财物的流向,就无法反映其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最后,所收集的证据要能反映出经济犯罪与合法经济业务之间的差异三、缉获犯罪嫌疑人经侦人员在破案前需采取内紧外送、秘密侦查、跟踪监视等各种措施,尽可能稳住犯罪嫌疑人,防止其隐匿逃跑甚至自杀。
四、挽回经济损失学生思考问题:追缴赃款赃物在经济犯罪侦查中的意义?经济犯罪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犯罪行为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经济犯罪侦查活动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追缴赃款赃物,这一方面可以作为定案处理的重要证据,另一方面也可挽回国家和受害者的经济损失。
办案中,凡查证属实确为赃款赃物的,应追缴。
(善意取得的,可视情况不予追缴)五、预防和控制犯罪思考:侦查是否具有预防和控制犯罪的功能?支持者的观点1.可以在侦查中发现问题和漏洞2.侦查活动是实现刑罚的前提3.侦查活动中的教育作用反对者的观点1.(其他过程中也有)2.刑罚具有此功能3.整个法制程序第三章经济犯罪案件的侦查程序、经济犯罪案件的受案来源(一)被动接受1.被害人控告2.知情者举报3.自首4.其它部门移送:人民检察院、法院等司法机关和工商、税务、海关、商检等行政执法部门以及纪检、监察等党政机关5.上级交办6.媒体披露(二)主动发现1.阵地控制2.破案带发3.选案分析把各类与疑似案件有关的经济信息、数据进行归纳分类,将结果与事先设定的正常指标和程序进行对比、排列、组合、判断等分析处理,从中发现异常,进而筛选出最有可能属于经济犯罪的犯罪事实和犯罪嫌疑人。
e.g.伪劣商品、走私、票据等犯罪活动。
学生思考问题:该方法为何比较典型地适用于经侦案件?、初查是经侦办案程序和刑侦办案程序中最大的不同之处。
由于经济犯罪的隐蔽性较强,仅根据线索材料本身往往难以认定是否有犯罪发生,以及是否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因此,必须在立案前进行必要的调查。
其他刑事犯罪立案前往往事实已经清楚,立案前的审查常常是从法律上为事件定性,而经济犯罪在立案前首先要查明事实,作大量的案前调查,其次才是从法律上论证事件能否构成犯罪。
初查的内容与形式1.内容:来源和案件信息的审查2.形式:案头审查和实地审查3.处理:有事实不管辖,不立案,立案论述题:1、侦查活动的主要内容一、调查取证(一)调查途径(1)依据犯罪的构成要件(2)依据经济业务流程:(3)按照诉讼证据规格的要求另外:从最难的突破点、从犯罪嫌疑人的口供等入手。
(二)调查方法(1)搜查(2)扣押(3)查询、冻结汇款、存款经济活动与财物密不可分的关联性,使得犯罪分子在作案过程中对涉及的财物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表现为:在作案过程中千方百计为占有和转移财物创造条件。
因而经侦部门的侦查工作就可以从物入手,通过对涉案财物的了解、掌握、控制,以物找人、由物诱人。
同时也为将来追缴赃物奠定基础(4)调取(5)会计检查(6)内线侦查(7)外线侦查(三)证据保全二、拘控三、追缴赃款赃物第四章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案件的侦查名词解释: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案件是指生产者、销售者违反国家对产品质量、安全卫生的监督管理法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情节严重,应受到刑法处罚的犯罪案件。
方法:(1)在产品中掺杂、掺假。
(2)以假充真(3)以次充好(4)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侦查:通常具有确定的犯罪嫌疑人,根据产品流通的特点侦查(一)查封、扣押涉案物品(二)对涉案的假药进行及时检验鉴定检验鉴定的内容分两个方面:一是鉴定其是否属于假药。
二是鉴定其是否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三)从产品流通领域调查了解犯罪主体和供货渠道,调查了解价格和制假手段(四)询问证人和受害人。
讯问犯罪嫌疑人(五)追缴赃款赃物主观故意的问题:主观故意:明知是假的还要生产、销售。
注意:讯问的内容要和所查获的书证和物证相对应,达到相互印证的目的,从而形成完整的证据体系。
协作的问题:①公安机关与行政执法部门建立案件移送机制。
现在移送案件已经成为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案件的一个重要案件来源。
②开展联合执法行动③行政部门协助鉴定工作和查获伪劣商品的善后处置工作。
数罪问题:1、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同时该商品又是伪劣产品,想象竞合,本罪与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择一重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