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材分析】本节是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二节,主要了解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突出“人与生物圈”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制作发酵食品以及如何控制细菌和真菌来保存食品等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极为密切。

虽然知识结构并不复杂,但从科学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角度看,内容和形式不容忽视,因为它为提高同学的实践能力、体验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和机会。

【学情分析】通过对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有重要作用,对于人和动植物也是既有危害又有益处。

但是,对于正确认识细菌和真菌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价值,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同学们了解的还不是很多,本节重点从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方面进行学习,突出“人与生物圈”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增强感性认识以及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运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保存食品。

3.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

4.说明细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5.关注转基因技术在医药生产上的应用能力目标:1、通过做发酵实验和制作馒头、酸奶等食品,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通过观察、探究、收集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和合作交往的能力。

3、通过学习和应用食品保存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1、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的原理。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难点】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的原理。

【教法设计】观察法、实验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学法设计】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学生准备:一组准备:白糖、干酵母、饮料瓶、小气球、泡菜、酸奶、面包、酒、醋、酱油、面酱、豆腐乳及收集有关食品制作的资料、制作馒头和酸奶。

二组准备:几种食品包装袋或者包装的食品及收集有关食品保存的资料。

三组准备:收集各种抗生素的说明书及其有关的疾病防治的资料。

四组准备:收集利用细菌进行环保资料。

教师准备:课件、试管2个、试管架、1根玻璃导管、澄清的石灰水。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展示食品腐败和人类患病的图片。

1、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

过渡:我们可以利用细向温水中加糖,加酵母菌,在瓶口上套上气球,就可以把气球鼓起来。

(展示课起来的气球)你看到什么现象?你有什么疑问?酵现象:菌种是酵母菌,糖是它生活需要的有机物,酵母菌在有水和适宜温度条件下把葡萄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

教师设疑:酵母菌发酵除了产生二氧化碳外,还有没有其他物质产生呢?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闻气味引导学生总结出酵母菌发酵的原理过渡:还有哪些菌种也像酵母菌一样有发酵现象呢?引导第一小组继续交流观看第一小组的“角色扮演”发酵原理:(二)与发酵有关的菌种和食品第一小组的乙生交流:(1)、调查内容:与发酵有关的菌种和食品(2)调查对象:家家悦超市(3)调查方法:上网查资料、实地调查(4)内容展示:A、发酵菌种、B设疑:你知道这些食品(实物)是利用哪些菌种制作的吗?(5)调查的收获、体会:(三)制作馒头、酸奶:过渡:我们还亲自利用发酵菌种制作了馒头和酸奶,有请小厨师和小营养师让其他组的同学分享、品尝、评价馒头和酸奶A、丙生交流馒头制作:(1)内容:制作馒头(2)方法:向父母请教(3)菌种:酵母菌(4)制作过程:(5)收获、体会:感谢妈妈的指导,感谢酵母菌让我做出这么好吃的馒头,也很棒,成功的感觉真好。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当妈妈的小帮手。

B、丁生交流馒头制作:(1)内容:制作酸奶(2)方法:网上查询(3)菌种:乳酸菌(4)制作过程:(5)收获、体会:做了好几次才成功,这让我明白了发酵时必须给细菌、真菌的条件。

也感受到科学研究的艰辛,只有不断探索才能成功。

学生释疑、评价、补充生:一组的同学真棒,特别是小魔术师的表演太精彩了。

生:一组同学做的酸奶太好了,喝了还想喝。

二氧化碳+酒精葡萄糖酵母菌总结食品防腐的原理:把食品里的细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

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引导二组学生小组内自评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对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大加赞赏。

教师引导:你对食品的保存还有什么疑问吗?过渡: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能选择安全食品,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使自己健康成长。

健康是我们期盼的,但偶尔生病是难免的,很多病都是由细菌、真菌引起的,它们在防治疾病方面是否是有百害无一利呢?下面请第三小组的同学交流他们收集的这第三小组交流调查结果:1、调查内容:细菌、真菌与疾病防2、调查对象:健民医药超市3、调查方法:实地调查、访问,上网查询4、调查内容展示:(一)抗生素A、视频B、实地调查:各种抗生素(照片)访问医生:抗生素的作用和注意事项C:实物:抗生素杀死的细菌种类学以致用:(1、)你能说说为什么不能滥用抗生素?(2、)当前流行的甲流使用抗生素有疗效吗?为什么?(二)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5、调查的收获、体会:调查对我们触动很大。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类的健康有着密切关系,现在对利用药品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开发,我们要努力学习,将来在这方面有所成就。

学生评价:生;三组的同学太了不起了,有些知识是我从来没有听说的。

生:通过他们的交流我知道了如何安全用药,谢谢。

第四组交流调查结果:1、调查内容:细菌和环境保护2、调查对象:牟平污水处理厂3、调查方法:实地调查法、上网查阅资料4、调查内容展示:A、视频B、自拍录像:牟平污水处理厂5、调查的收获、体会:这次调查之后我们觉得细菌、真菌的好处可能更多,只是我们还没有发现罢了,随着人类的科技发展和不断研究,细菌、真菌将会有更大作为。

学生评价、补充:生:我认为他们的调查很新颖,让我们知道了细菌不光有害,它在环保中有这么用。

生:现在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利用细菌生产生物塑料,可以消除我们环境中的白色【板书设计】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一、细菌、真菌与食品制作二、细菌、真菌与食品保存三、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四、细菌和环境保护【课后反思】《人类对真菌和细菌的利用》科普性比较强,容易使课堂教学变成知识点的堆砌,从而显得枯燥乏味。

本节课我采用“问题——研究”模式教学,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参与、积极互动”的原则,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从课前准备到课内展示以及课后延伸都由学生自主完成,老师在这个过程注意“穿针引线”,起好点拔引导的作用。

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通过学生自己搜集资料,课堂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动手实验、制作馒头、酸奶,动口交流搜集的资料、交流经验,动眼观察现象、动脑思考,让他们“走出”课堂,“跳出”文本内容,充分体现了“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所要求的“五还”,将学习的时间、空间、习得和认识的过程还给学生,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全面而正确的认识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以及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

【教师点评】本节课的教学以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前提,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为基本任务。

在研究中,学生多侧面、多角度地运用发散思维去分析和认识问题,运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去寻求任何可能的答案,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让学生真正拥有一种自主学习的意识,一个亲自实践的机会,真正体现了“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

1、李老师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从自身的经验出发,选取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研究,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地深化教学内容。

学生以问题为载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查阅资料,搜集资料,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2、教学方法灵活。

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分组制作酸奶、馒头,分组调查身边的污水和药物,提升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观察能力、评价能力和分工合作能力。

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很活跃,提出的问题有深度,能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效果较好。

3、生物科学来源于自然世界,回归于自然才能化僵为活,李老师能带领学生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特别是发挥本土资源优势,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关注身边的环保问题,提升了学生对环保的认识。

4、合理评价学生,这节课采用师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形式,做到了及时、合理、公正,发挥了评价的作用,让学生发现自己和别人的闪光点,并看到自己的缺点,相互促进。

5、教学效果方面,由于本节课以问题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为中心,以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交流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从而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有了提高。

当然本节课也有遗憾之处:例如,有的小组负责交流的同学语速有些快,不利于其他同学对知识的分享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