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地住宅建筑设计初探
摘要:坡地住宅有其天然的景观优势,尤其对于洛阳这样的平原城市,坡地景观更为稀缺。
如何处理好坡地地形以创造出宜人的居住环境,同时将造价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成为本文讨论的重点。
关键词:坡地住宅;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项目简介
鼎城项目为国家五百强企业北京住总集团在河南省投资建设的
首个房地产项目,项目基地位于洛阳市老城区邙山之上,坐北朝南,高差较大。
项目总用地面积约1200亩,其中一期用地约230亩。
鼎城(一期)南临道北五路,西临经七路,东侧及北侧为规划支路。
南侧道北五路向东与洛阳市南北主干道定鼎北路相交。
地块东侧规划支路与定鼎北路间为30米宽绿化带。
小区东侧隔定鼎北路为洛阳市区最大的森林公园--上清宫森林公园,远离市区,环境优美。
整个一期地块南北长约430米,东西宽约380米,呈四边形。
规划指导思想
1、本小区规划布局,综合考虑周边地形、环境、路网结构、公建、绿地系统。
遵循因地制宜、合理布置、生态化的设计原则,以人为本,注重社区的人性化设计,尊重坡地原有地形地貌,突出绿化与地形相结合的自然人文环境,体现绿色高尚社区的特点。
同时借助基地丰富的地形变化,充分运用景观手法对建筑、道路、场地进行有机组合,从而形成独特的台地景观风情,让宜人的生态景观
环境成为居住空间的真正主题。
2、总体规划与住宅设计相结合,创造一个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生活方便、利于管理、环境优美,具有时代精神的住宅小区。
注重项目运作可行性,从规划布局到单体户型的选型与排布注重洛阳地区气候、居住习惯与市场适应性。
3、景观上多做参与性景观,让更多的居民拿出更多的时间走出户外,在阳光下欣赏自己美丽的家园,呼吸新鲜空气,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周围的邻居发生接触、建立友谊,使整个社区具有一种蓬勃的生机、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休闲舒适的归家感觉。
4、可持续开发原则,近期开发和远期发展相结合,尤其在会所、幼儿园、商业等公建布置中考虑为整个区域服务,为未来几个地块的开发预留配套资源。
规划布局与竖向设计
竖向设计
现有地形北高南低,高差约8米。
这样大的高差且北高南低对于景观及日照都是有利因素,但同时又势必造成大的土方开挖,如何处理好竖向设计问题成为整个设计的重点。
首先根据现有地形竖向高度,我们将整个地块分为四个大的台地(如图),由东南向西北逐级抬高。
同时四个台地又细分成更多小的台地分区,尽可能结合地形以减少土方工程量。
同时结合地形设计在板块高差较大的地方设置景观挡墙与台阶
来合理平衡整体场地高差。
使得景观层次丰富化,地形设计合理化。
四个台地之间自然形成小区内主干道--内环路,通过内环路贯通小区各处,形成整个小区大的骨架。
规划设计
在规划中我们力图借助现有地形营造出一种层层推高的建筑形态,这样做一是丰富小区的天际线;二是从住宅观景的角度看,可以让尽量多的住宅观赏到东侧公园景观及向南“俯瞰洛阳城”。
因此我们将整个小区住宅分为高层,小高层及多层洋房三种类型。
为了充分利用现有地形,我们在东侧最低的第一台地及中部稍高的第二台地全部布置洋房,在最西侧第三第四台地从南向北依次布置11层,16层,直至小区北端布置26层的高层住宅。
出入口
小区在东西南北共设有四个出入口,根据地形高差,东侧及南侧为步行出入口(南侧为主入口),通过台阶与小区内部连接;西侧及北侧为车行出入口,车行入口仅考虑将来紧急车辆通行,小区内人车分流,车行入口进入小区后与小区内环路网相接,内环路宽6米,呈“8”字形,是联系整个小区的主要道路。
停车
为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小区停车全部放地下,因此地下车库就成为联系内外交通的重点。
地下车库共设有四个出入口,分别临近小区四个出入口,方便使用及管理。
同时这些出入口又对应小区的四个车库区,而这四个车库区又是根据四大台地及每个台地住宅所需要的停车数量进行布置的。
四个车库高差较大,我们在地下通过坡道将其连接起来,以满足疏散及使用要求。
在每个车库区,车库均处于住宅群的围合中,使得业主停车后可以方便到达自己所在主楼地下室,再通过楼电梯到达自己的楼层。
为了增加车库的采光通风及舒适性,我们在每个车库区都布置了2-3个玻璃采光顶,采光顶呈锥形,同时在底部设置百叶,采光顶的使用不仅使得车库的采光得到大大的改善,同时底部百叶又可满足车库平时通风需求。
整个地下车库停车位约1520辆,达到0.62辆/户。
商业配置
小区商业主要为住宅底部沿街布置的商业网点,主要考虑服务小区业主,因此将其尽量靠近出入口布置,便于业主上下班时购物,均为一至两层商业网点,在靠近出入口处布置两层商业,其余位置布置一层商业。
由于小区西南部内外高差达到3-4米,使得沿街商业相当于内部住宅地下一层,这样在沿街商铺上的住宅从内院可以水平进入住宅一层,而住宅核心筒又不会影响一层的商业,同时也能减少沿街连续商业对住宅内院的压迫感。
公建配套
在一期地块东南角靠近定鼎路口处布置会所,会所设置处位于未来整个项目区的中心部位,将来可为整个项目区业主服务。
会所内布置有餐饮及活动中心,含游泳池、健身房、乒乓、桌球等,同时
会所一层兼有售楼部功能。
会所东侧布置公共停车场,满足看房人及内部办公使用。
在小区西侧入口旁布置12班全日制幼儿园,幼儿园靠近次要道路,安静安全,此幼儿园可以满足本期及未来几期幼儿入园需求。
立面及户型设计
立面风格根据业主要求,将欧式元素与现代风格相结合,我们力图创造一种简洁大雅的视觉效果。
在材质运用上将底部两层设计为褐色干挂石材,三到五层为褐色面砖,六-七层为白色涂料,屋顶为灰色油毡瓦屋面,同时通过封闭阳台与开敞阳台的体块凹凸与虚实对比,以及顶层露天与老虎窗的结合设置,使得整个立面丰富而不显得繁琐。
在洋房的户型设计上,二到五层为住宅标准层,设计为三房130平米的电梯洋房。
住宅入户首先进入玄关,在玄关北侧布置餐厅,餐厅侧面布置厨房,玄关南侧布置客厅与阳台,使得穿堂风可以经客厅阳台向北穿过餐厅,同时向内走是三间卧室及两个卫生间,动静分区明确。
而在住宅底层户型中,在客厅南侧增加一间茶室,使得一层舒适性大大增加。
而在一层的南北两侧分别布置室外花园;同时住宅地下室从中南北分开,分别作为一层和二层的地下室使用,北侧为二层地下室,可通过北侧室外花园设置的室外楼梯到达,南侧地下室可通过一楼内部设置的户内楼梯到达。
同时地下室外侧分别布置2米宽天井,使得地下室内通风采光效果都大大改善。
地下室主要布
置有家庭活动室、视听室及健身房等。
而在住宅顶部六、七层设计为复式住宅。
此部分住宅景色优美,近处可观小区内景观,远处向南可俯瞰整个洛阳市区。
景观设计
本小区整个景观结构可概括为“一环、两区、多组团”。
一环
一环即为小区内环路,内环路沿台地交接处布置,中部设计6米车行道,外侧设计1.5米宽人行道,道路两侧均为坡地景观,布置有草坪及花卉等,行走于其中,可以感受到高低错落的地形变换,景色优美。
两区
两区指两处核心景观区,即位于南入口的会所区及第二台地西侧中心景观区。
会所区景观结合南入口、会所及停车场充分考虑地形要素,通过对会所室外竖向的调整,将建筑至南侧道路采用了三级台地消化其近五米的高差,形成一个以会所为中心的半环绕式道路结构,在解决了建筑和场地功能的同时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台地景观形式。
中心景观区为小区最大景观区域,设置在第二台地西侧,景观带北侧连接中心景观广场,广场为半围合下沉式,适宜尺度的广场,绿化和景观节点的结合,为整个社区住户提供了一处适宜活动、休闲、组织集散的公共开放空间。
景观带南侧连接龙湖(此湖因隋唐
洛阳城中轴线从本小区穿过而得名,此中轴线向南直达龙门石窟,因此名龙湖,且湖做龙形),水系的引入为小区带来了灵气与俊秀,我们在湖旁尽量多做参与性景观,如亲水平台、水岸栈道等,并将其尽量伸向湖中,尽可能使人参与其中。
多组团--温馨的邻里单元
我们通过南北梯入口的住宅设计以及露天院落的布局,创造出一个亲切的邻里交往的围合空间,使得所有的居民都能融入到这个大院落的生活中来。
在整个小区的规划设计中,建立了不同类型的邻里单元形式,均为内向布置,可以达到增强空间个性、私密性的目的,使居民有归属感和认同感,促进邻里交往。
各邻里单元皆有集中的半公共绿地和活动场地,配置树木、草地、小品来丰富空间形态。
由于院落空间的扩大,每个邻里单元都充满了阳光。
休闲绿地
考虑到整个社区的面积较大,单一的中央景观区服务半径有限,因此在规划中采用化整为零的手法,将小型的休闲绿地散步于各楼间组团之间,这里布置适宜停留的亭子、坐凳,方便健身的简单器材、活动场地和儿童玩耍的沙坑、玩具,在这些小的景观节点上将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充分体现。
结束语
对自然的关心与利用是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更是对一名合格建
筑师的基本要求。
要想设计好坡地建筑,就要求设计师以谦卑的态度对待自然,尊重坡地自然形态,创造出丰富的建筑空间,使其有别于其余平地建筑,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同时又与自然和谐统一。
作者:薛冠伟,男,1980.04.08,籍贯:河南省洛阳市,职称:工程师,
民族:汉族,从事建筑设计与研究
工作单位:中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