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9年第五届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解读及项目培育1
2019年第五届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解读及项目培育1
2.初创组项目的股权结构中,参赛企业法人代表的股权不得少于 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3.高校教师科技成果转化的项目可以参加初创组,允许将拥有科 研成果的教师的股权与学生所持股权合并计算,合并计算的股权 不得少于51%(50%)(学生团队所持股权比例不得低于26% (15%))。
主赛道-参赛组别和对象:成长组强调学生对项目的 控制权
3.大赛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团队,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须为项目的实际 成员。
4.参赛项目根据各赛道相应的要求,只能选择一个符。
5.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各有关学校负责审核参赛对象资
主赛道-参赛组别和对象:创意组对科转参赛界定更 加明晰
创意组: 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 2019年5月31日(以下时间均包含当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 并符合以下条件:
第二届:拥抱“互联网+”时代 共筑创新创业梦想。
第三届:搏击“互联网+”新时代壮大创新创业生力军。
第四届:勇立时代潮头敢闯会创 扎根中国大地书写人生 华章。
第五届:追逐梦想拼搏奋进永向前 勇立潮头敢闯会创铸 华章。
主办单位的调整体现了大赛定位的不 断丰富
第一届:教育部与有关部委和吉林省人民政府
第二届:教育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 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知识产权局、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共青团中央和湖北省人民政府。
2.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项目立意应弘扬正 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赛项目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所 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 权;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一经发现即刻丧失 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参赛项目要求
公益创业无(互联网+”公益创业,以社会价值为导向的非盈利性创 业。)。
参赛项目不只限于“互联网+”项目,鼓励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参赛,根据 行业背景选择相应类型。
主赛道—赛项目要求强调真实性
1.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项目立 意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参赛项目涉及他人知识产权的,报名时需提交完整的具有 法律效力的所有人书面授权许可书、专利证书等;已完成工 商登记注册的创业项目,报名时需提交营业执照及统一社会 信用代码等相关复印件、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股权 结构等。参赛项目可提供当前财务数据、已获投资情况、带 动就业情况等相关证明材料。已获投资(或收入)1000 万 元以上的参赛项目,请在全国总决赛时提供相应佐证材料。
成长组: 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 3 年以上(2016年 3 月 1 日前注册); 或工商登记注册未满 3 年(2016 年 3月 1 日后注册),获机构 或个人股权投资 2 轮次以上(含 2轮次),并符合以下条件: 1.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 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 5年以内的毕业生 (2014 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企业法 人代表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主赛道—参赛项目类型做了调整,专注于商业价值 属性
1.“互联网+”现代农业,包括农林牧渔等; 2.“互联网+”制造业,包括先进制造、智能硬件、工业自动化、生物医 药、节能环保、新材料、军工等; 3.“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包括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网络空 间安全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工具软件、社交网络、媒体门户、企业 服务、下一代通讯技术(新增)等; 4.“互联网+”文化创意服务,包括广播影视、设计服务、文化艺术、旅 游休闲、艺术品交易、广告会展、动漫娱乐、体育竞技等; 5.“互联网+”社会服务,包括电子商务、消费生活、金融、财经法务、 房产家居、高效物流、教育培训、医疗健康、交通、人力资源服务等。
“互联网+”大赛解读及项目 培育
2019.3
章 节
一、大赛政策解读及评审标准解读 二、依托高校优势挖掘和培养项目 三、投资人视角看创业团队素质培养
四、高质量BP撰写及路演技巧分享
第五届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 业大赛
主要变化
通过大赛主题的变化,看到了主办方对大学生敢闯会创 的热切期望
第一届:“互联网+”成就梦想,创新创业开辟未来。
• 参赛项目 学生成员 须为中华 人民共和 国教育部 正式认 可 的国外普 通高等学 校
• 普通高级中 学在校学生
三级赛制未变,增加了单校入围国赛数量 限制
•大赛采用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全国总决赛三级赛制(不含萌芽版块)。
•全国共产生 1200 个项目入围全国总决赛(港澳台地区参赛名额单列), 其中高教主赛道 600 个(未变)、“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200 个 (未变)、职教赛道 200 个(新增)、萌芽版块 200 个(新增)。此 外,国际赛道产生 60 个(有30-60,确定为60个)项目进入全国总决赛 现场比赛。
第一届:吉林大学(吉林省)
第二届:华中科技大学(湖 北省)
第三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陕西省)
第四届:厦门大学(福建省)
第五届:浙江大学和杭州市 人民政府(浙江省)
①
③ ②⑤ ④
大赛的目标与任务
第一届: 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 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推动赛事成果转化,促进“互联网+”新业 态形成,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 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1.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 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
2.高校教师科技成果转化的参赛项目不能参加创意组(科技成果 的完成人、所有人中有参赛申报人的除外)。
主赛道-参赛组别和对象:初创组强调学生对项目的 控制权
初创组: 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016年3月1日后注册),且获机 构或个人股权投资不超过1轮次,并符合以下条件: 1.参赛申报人须为初创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 (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 生(2014 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企业 法人代表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第五届:教育部、中央统战部(新增)、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 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务院扶贫开 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共青团中央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少环保、 国侨办)
承办单位中首次出现了市政府 的身影,
大赛的目标与任务
第五届: •以赛促学,培养创新创业生力军。大赛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 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力军;鼓励广大青年扎根中国大地了解 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 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努力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有为人才。
•以赛促教,探索素质教育新途径。把大赛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的重要抓手,引导各地各高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开展课程 体系、教学方法、教师能力、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综合改革。以大赛为牵 引,带动职业教育、基础教育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 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3.参赛项目涉及他人知识产权的,报名时需提交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 所有人书面授权许可书、专利证书等;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的创业项目, 报名时需提交营业执照及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相关复印件、单位概况、 法定代表人情况、股权结构等。参赛项目可提供当前财务数据、已获投 资情况、带动就业情况等相关证明材料。已获投资(或收入)1000 万元 以上的参赛项目,请在全国总决赛时提供相应佐证材料。
•以赛促创,搭建成果转化新平台。推动赛事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紧密 结合,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创新引 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努力形成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 局面。
大赛的总体安排的变化
• 由四到五:更全面、更国际、更中国、更教育、更创新 (有广度、 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聚焦敢闯会创、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开放共享。
注重项目本身!!!
参赛项目要求
1.参赛项目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 下一代通讯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紧密结合,培育新 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信息 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中的作用,促进制造业、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 转型升级;发挥互联网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创新网络化服务模式,促 进互联网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等深度融合。
4.参赛项目根据各赛道相应的要求,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参赛。 已获往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各赛道金奖和 银奖的项目,不可报名参加第五届大赛。
5.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各有关学校负责审核参赛对象资格。
除主赛道外,参赛对象分列为四类
大赛的目标与任务
第四届: 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 业、万众创新”生力军; 鼓励广大青年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 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
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促 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德才兼备的有为人才。推动赛事成果转化和 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以创新引领创业、 以创业带动就业,努力形成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局面。
高教版主赛道
•创意组 •初创组 •成长组 •师生共创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