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国际经济法》课程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论《国际经济法》课程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论《国际经济法》课程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欧光义(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摘要】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因此无论是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还是本课程的自身特点,或者是从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的需要来看,都十分有必要采取双语教学这种新兴的教育模式。

同时,随着近年来各高校对双语教学的各种奖励措施、国际经济法课程的设置以及各高校教授国际经济法课程的教师的英语水平的提高也为国际经济法这门课程实施双语教学提供了现实的可行性。

【关键词】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必要性;可行性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为适应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迫切需要一大批既精通法学专业知识又精通外语的复合型法律人才。

国际经济法教学内容的国际性和教学目的的涉外性,决定了该课程进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实行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同时也是我国“入世”后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是扩大对外开放、增强法律相关专业学生就业实力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双语教学”的定义在学界还没有形成共识。

根据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双语教学”的定义是:“the use of a second foreign 1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

双语教学是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法学专业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和严格的地域性,每一个主权国家都有其仅在本国有效的国内法。

因此,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在法学教育中,几乎所有的国内法,不论是公法还是私法,都不适宜采用双语教学的模式。

教育部规定的十四门法学专业核心课程中(十四门法学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中国法制史、法理学、宪法、民法、刑法、知识产权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经济法总论、商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除了最后三门国字头的课程之外,都不适宜双语教学[1]。

这样国际经济法课程采用双语教学也就实至名归了。

一、《国际经济法》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一)国际经济法课程实施双语教学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十一届三种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对外交往活动持续健康发展,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逐步提升。

在当今全球化的世界中,中国经济发展离不开世界,同样,世界和平发展也离不开中国。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已近十年,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迅速与世界接轨,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这种复合型涉外法律人才在熟悉国内法律事务的同时,还需精通英文或法文,掌握国际通用的法律[2]。

语言是沟通的工具,能够熟练地运用外语是这种复合型人才的必备条件之一,只有通过语言的沟通,才能够很好地交流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

否则,将既不利于科技的输出,也不利于科技的引入。

高等院校作为培养高级人才的基地,承担着直接向国家输送外向型人才的艰巨使命,施行“双语教学”已是刻不容缓。

(二)国际经济法课程实施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也会导致国外的教育机构对中国教育的介入。

为了能够适应这种教育市场的国际竞争,中国高等教育也需要走向国际。

既要避免国外教育机构对我国教育市场的垄断,又要使中国的教育机构逐渐走出国门,步入国际市场。

而克服语言障碍是这场竞争的基础。

实施双语教学,尤其是在国际经济法这样的课程上采用双语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金融等方面的法律规则和国际惯例,而且可以使学生通过双语教学熟悉了英语的法律表达。

因此,“双语教学”是中国高等教育参与国际竞争迈出的第一步,是21世纪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三)国际经济法课程实施双语教学是国际经济法课程内容和特点的需要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虽然,学者们对国际经济法的内容有着不同的理解,但纵观国内现行的教材,基本都会包括国际经济法总论、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金融法、国际税法和国际经济争端解决的法律制度等内容。

其渊源主要包括国际公约、国际惯例、国际组织决议,以及各国的涉外经济、民商事立法。

在国际经济法各部分内容中,始终以讲授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为主,例如在国际贸易法部分,主要讲授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律规则;在国际投资法部分,会重点讲授汉城公约、华盛顿公约和TRIMS协定;在国际金融法部分,会讲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世界银行协定;在国际税法部分会讲授国际税收协定等。

这些规则多是用英文或其他外文表达的。

虽国内也有部分翻译,但也多因翻译的质量、数量、更新不及时等原因而影响使用。

因此,学习国际经济法必须从学习这些规则的原文开始。

作为国际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国际经济关系,是国际经济法主体在国际经济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

这一社会关系最大的特征在于其跨国性,这也同样要求从事国际经济交往必须既了解游戏规则,又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否则彼此语言不通,谈何交往?因此,国际经济法课程采用双语教学更符合课程本身的特点,双语教学可以提高国际经济法的教学质量。

二、《国际经济法》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可行性(一)国际经济法课程的本身特征决定了其可以优先实施双语教学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似乎很少存在与本土文化的冲突、与母语使用能力培养的冲突的问题。

因为国际经济法的具体内容,无论是国际贸易法中的大量的国际条约和贸易惯例,还是国际金融法、国际技术转让法、国际投资法、国际税法、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法当中的具体规定,其大量的内容都是英文的。

另外,一些国际法律,如在国际经济法中具有重要地位WTO 法,本身就是用英文拟就的,中文译本只是少数,而且很滞后,同时新达成的原版英文法律还会不断公布。

还有,备受关注的WTO争端解决案例,也都是用英文公布,然而,这些案例所反映的是WTO法的最新发展动态。

所以,尽管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面临着诸多矛盾,比如双语教学与本土文化的冲突,与母语使用能力培养的冲突,双语教学的资源存在明显的匮乏等等。

但是,国际经济法学课程的独特特征决定了其最具优先实施双语教学的可行性。

国际经济法教学中双语教学不仅可以直接分析第一手资料而赢得先机,而且可以防止翻译过程中以讹传讹的缺陷。

(二)各高校从事国际经济法教学的教师具备开设双语教学的素质教师是实施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

实施双语教学不仅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而且必须具备熟练掌握讲授该课程的专业知识。

从目前各高校的教师队伍来看,具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教师占绝大多数。

由于在硕士、博士入学考试中,各高校对国际经济法专业的考生的英语水平都作了较高的要求,加上入学以后的培养过程中各高校十分重视学生的英语水平的提高(比如很多高校采用双语授课或外籍教师授课,论文中要要引用一定比例的英语资料或英文参考书目等),因此,从事国际经济法教学的教师总体上英语水平较高。

同时,由于国际交流的不断发展,大多数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同国外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互派教师进行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不断增加,许多教师都有了国外访学的经历。

所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从事国际经济法教学的教师具备了开设双语课程的素质。

(三)大部分学生具备了接受双语教学的能力笔者认为学生具备接受国际经济法课程双语教学的能力主要有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国际经济法的课程设置一般是在大学三年级的下学期或四年级的上学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完成了大学公共英语课程的学习,大多数人已通过了国家英语四级考试,很多学生已通过了国家英语六级考试。

他们具有了接受双语教学的基本条件;其次,很多学校为双语教学精浅谈《个人理财实务》课的教学方法探讨芮玉芝(辽宁省北票市职教中心,辽宁 北票 122100)【摘要】国内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越来越呈现出发展趋势。

以案例教学法和研究型教育模式为主,并融入到课堂教学法中。

在《个人理财实务》教学中适当地运用案例教学法和研究型教育模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个人理财;案例教学法;研究型教学模式依据中职学生的特点,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把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模拟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判断的案例,并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笔者以案例教学法和研究型教育模式为主,并融入到课堂教学法中。

一、案例教学法在《个人理财实务》教学中的应用个人理财(Financial Planning)是指由理财师通过收集整理客户的收入、资产、负债等数据,倾听顾客的希望、要求、目标等,为顾客制定投资组合、储蓄计划、保险投资对策、财产继承及经营策略等财务设计方案,并帮助客户施行的过程。

随着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人们对理财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这意味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但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远远跟不上市场需求的步伐,未来几年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将呈现快速发展趋势。

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实质及高潮所在。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讨论气氛和环境,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案例讨论紧紧围绕中心展开。

在讨论中教师不要直接表露自己的观点,避免学生产生依赖思想。

这一环节虽然很好地体现了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但教师的作用却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

教师既要对课堂统筹规划,积极进行引导组织,又要让学生自己归纳,对于学生的疑难问题、不足之处进行讲解、补充。

教师自始至终应保持课堂气氛“活而不乱”,能做到收放自如、游刃有余、随机应变等。

比如说,80后时下最流行的八个个人理财观念。

1.个人理财观念:把钱装进脑袋里不王退伍后勤工作,把工作的薪水全花在买书和参加各种培训上。

后来他拿到MBA证书,跳槽去一家外商投资企业担任高级经理,薪水比原来高出数倍。

看来,知识就是财富,此言不假。

年轻时把钱花在名牌上,不如装进脑袋里。

2.个人理财观念:教育好子女也等于赚钱如果子女的学习成绩一般,想上好一点的中学要交择校费,高考成绩不理想,高价生和上民办大学的开支更大。

因此,许多精明的家长从中悟出了窍门,改变只考虑为子女教育攒钱的老办法,而是注重了请家教、参加培训班、学特长等早教投入。

孩子成绩好了,往近了说会节省择校开支,远了说更利于子女将来的就业。

3.个人理财观念:夫妻AA制。

4.个人理财观念:靠健康省钱。

5.个人理财观念:平安如赚钱。

6.个人理财观念:不贪财不破财。

7.个人理财观念:破小财免大灾。

8.个人理财观念:勤俭持家不如能挣会花。

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激烈的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学生发言回答问题时,教师要注意到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启发,让学生认识到问题关键所在,处理好每个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