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文化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企业文化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编号:AQ-Lw-01053( 安全论文)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企业文化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Application of culture in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企业文化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备注: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是确保企业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培育安全生产文化之路。

安全事故的发生,除了员工安全意识淡薄是其根源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员工的自觉安全行为规范缺失、自我防范能力不强。

摘要:太原供电公司变电运行工区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生产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坚持“要安全、能安全”的核心思想,强化层级式安全责任体系,科学、适时、计划地安排人员的生产工作和学习任务,促进设备健康水平和人员素质的同步提升,带动工区安全生产工作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安全文化;意识;责任。

电力企业安全文化是在长期的安全生产过程经过日积月累、不断的总结完善和提高、逐步培养起来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它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强有力的支撑。

随着“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向前推进,电网规模的迅速扩大,设备和技术的不断更新,探索并逐步建立与现代化电网和电力生产特点相适应的安全文化成为电力企业安全管理新的方向。

一、企业安全文化的宗旨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的生命。

企业安全文化首先是从生产实践出发,经归纳总结形成,再用于安全生产实践并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员工的安全行为。

变电运行工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决杜绝人身和设备事故的发生,做到组织保障到位、管理制度到位、技术措施到位、监督考核到位;加强全面、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管理,严格“两票”制度,有效减少了“三违”现象的发生,确保了各项工作的安全、有序开展。

(一)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是通过文化的渗透提高人的安全价值观和规范人的行为,来保护人的健康,珍惜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

工区深入开展安全文化建设,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依托安全管理理论为指导,通过制度对人的约束,以珍惜生命为切入点,以安全生产为目标,以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为宗旨,使全体员工自觉重视安全,自觉遵守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安全作业习惯。

(二)营造浓郁的安全文化氛围安全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形成的,为广大员工所共享的安全理念、制度规程、行为习惯等,是企业安全生产与管理的灵魂。

长期以来工区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生产方针,在安全管理上更注重和强调制度对人的约束,坚持以实现员工的价值、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为核心宗旨,教育员工树立“安全人人有责”的理念,摈弃陈旧、错误的不安全行为,时刻牢记“安全从我做起”的思想,营造从“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的浓郁的安全文明氛围。

二、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安全文化建设不仅是指对员工安全知识的提高,更是要改变人们对待安全生产工作的态度,以确立“要安全、能安全”的文化建设核心理念,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一)树立安全生产意识人的理念和思维支配着人的行为,即习惯性行为。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行为习惯的形成要日积月累,要制度的约束和意识的培养,安全文化建设就是通过外在的灌输和内心的接受的方式方法,促使员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安全管理中,我们始终坚持“安全生产班组是点,全工区为面”的观点,只有变电站这些“点”安全了才能保证全工区这个“面”的安全,同时要做好“点”的安全就应先从汇集成点的——人的教育开始,工区充分运用班组“安全日活动“这个简单的例行工作,将“安全第一”的思想通过“年年讲、月月讲、周周讲”的途径灌输给员工。

安全日活动是班组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环节,它不仅是对上级安全生产文件的学习过程,也是员工提高安全意识,自觉培养安全生产、自我保护意识,交流和总结安全工作经验的好途径。

工区领导、管理人员坚持参加基层班组的安全日活动,和班组人员畅谈工作体会,提出搞好安全生产的意见和建议;举一反三,对事故进行剖析,挖掘深层次的问题;结合业务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本班组实际,严肃查找自身管理缺陷,全面排查身边事故隐患,研究制定有针对性地防范事故措施,使员工通过对电力法律、法规的领会、掌握;会议、文件精神的学习、贯彻;企业规章制度的明确、落实;设备运行规程、制度、规定的理解、执行,从而增强人员安全意识,提高人员安全素质,使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为了将安全日活动落到实处,工区还做了以下工作:一是领导重视,率先垂范。

重新修订了《变电运行工区安全日活动管理规定》,把“安全日”活动的范围扩大到全员。

每周三,工区领导及管理人员纷纷深入班组参加安全日活动,督促和指导安全日活动,使班组安全活动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有效提高了“安全日活动”质量。

二是自上而下消除思想上对安全日活动不重视的错误态度。

坚决摒弃“安全工作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思想观念,杜绝一味用“忙”作为不开展安全日活动的借口。

树立“安全无小事”观念,尤其是工作比较忙时,更应该坚持组织每周的安全日活动,作为总结经验和提高安全意识的途径,确保安全生产,提高工作效率。

三是坚持安全日活动“动口、动手、动脑”。

要求各班站在安全日活动中,充分结合实际,精心设计,有计划、按步骤地进行。

首先,工区每周在SG186安全监督系统中布置安全日活动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安全简报、事故快报等文件的宣讲,再由班组成员对事故经过进行讨论,提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反事故措施,指出在以往工作中曾经出现的类似违规现象及今后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并及时总结提炼,确保了每一次的安全日活动发挥实际作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健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电力行业是特殊、高危性行业,极易引发安全生产事故,给家庭和社会安全带来极大损失,因此,“安全第一”是电力工作的首要任务。

工区坚持以主任为工区安全第一责任人;站(队)长为本站(队)安全第一责任人;工作负责人是每一项工作安全第一责任人;监护人为每一项倒闸操作的安全第一责任人;员工为“三不伤害”的第一责任人的“五个第一责任人”安全生产责任制。

按照“谁管理,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谁实施,谁负责”的原则,各负其责,分级负责,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各级、各岗位人员做到压力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强化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结合班组工作月计划实现一线员工到岗到位全过程的监督、管控。

工区努力践行“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据可查”原则,严格执行公司《生产现场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到岗到位标准》,规范《变电运行工区现场安全监督卡》,严厉查处违章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手软,真正把“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理念落到实处。

工区始终将工作中心放在生产一线,管理人员重心下移,实现“日常工作自觉到、突发时间自动到位”的主动工作模式。

工区启动行政正职、副职轮岗应急值班工作。

一是应急值班实行全天候24小时值班周轮岗制,由工区主任和副主任轮流值班。

二是应急值班轮岗人员当值期间随时待命,各类通讯工具时刻保持畅通,应急车辆应保持良好车况。

三是工区应急值班领导在接到运行设备突发事件的通知后,第一时间到岗到位,对运行人员、运行设备进行正确指挥处置,并同时联系相关平行单位人员,迅速处理异常,及时恢复送电。

(三)提高员工素质人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安全水平,强化安全、法制观念,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是提高员工安全素质的主要手段。

工区将班站作为岗位培训开展的主战场,进行“分层次、多角度、抓重点”的培训工作。

针对不同人员的技术层次,开展“循序渐进,有的放矢,逐步提高”的培训方法。

重点做好生产一线人员的“三基”培训,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功训练为主,抓好“周技术学习”、“反事故演习”、“技术问答”、“事故预想”等基本技能知识,进行“操作票填写”、“倒闸操作强化训练”等基本功训练。

根据生产任务的忙、闲、紧、缓,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培训方法。

按照“忙时抓生产,闲时抓培训”的原则,利用工作不忙的时候,开展集中培训。

在生产任务紧张的时候,在班组中建立“小课堂”,进行技术讲座,通过班组技术骨干进行讲解。

“缺什么,补什么”根据当前的工作任务进行重点培训,新投产的变电站进行岗前培训;改、扩建的变电站在电器设备更新改造之前,根据需要选派技术骨干到厂家学习。

鼓励他们将所学到的新技术新理论、新工艺传授给其他员工,使工作人员在设备更新改造之前就能够完全掌握设备的性能、安装调试方法以及操作方法;对于新进厂的大学生,按照岗位要求制定培训计划,认真确定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定期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员工转正定的依据。

(四)警示教育、警钟长鸣工区充分发挥公司“安全教育E馆”平台,对《人身误操作事故案例警示手册》案例进行认真学习和深刻剖析,分类分析事故易发、频发的时段、特点和规律,从人、机、物、环境、管理等方面查找出事故发生的主要诱因和暴露的问题,确定不同工作、不同时段风险预控的侧重点,制定了具体的针对性防范措施,通过安全教育E馆的扁平化和数字化案例学习,增加了学习的直观性和互动性,从人员的思想教育阵地上潜移默化提高了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和防护技能,使每一位员工成为安全生产的受益者和安全文化的传播者,时时心存安全,事事保证安全,真正落实本岗位预控人身风险和误操作事故的各项措施,确保人身、电网、设备安全。

三、企业安全文化的保障运行工作,点多面广,人员复杂,操作任务繁重,风险管控难度大,为保证安全,尤其是杜绝运行人员的误操作发生,工区结合安全风险管控活动,做好工作中的风险控制工作。

(一)树立防范意识对所有大型、复杂操作,结合实际超前谋划、优化方案、细化措施。

从人员安排、风险辨识、工具准备、五防预演、操作把关、质量验收各方面、各环节进行提早准备和重点检查,有效落实各项安全保证和监督措施。

工区首先根据月度停电计划,合理排定管理人员到停电现场监督把关。

对于复杂的停电现场、偏远的变电站、特别早、晚的停、送电操作,均以工区领导为主;二是预排出班人员遇有临时工作,必须向分管领导说明,协调安排其它人现场把关,避免管理中断;特别强调工区管理人员的停电前到站和送电后离站的时间概念,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梳理、评估、预控。

(二)开展风险识别一是认真分析,准确把握每一次作业中的风险及其防范、控制措施,通过开展针对不同作业的风险分析控制培训,全面提高各级人员的风险防范技能。

二是在每项作业任务执行前,紧密结合作业性质、停电范围、带电位置、作业行为、作业环境和自身实际,编制并认真执行《作业风险防范执行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