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一下关于选人的问题,不管我们是从零开始立项,还是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需要扩充团队,必然就都逃不开的一个话题,就是招聘或选拔人才。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完全靠“面相”来选择人才的老板,这不是笑话,是真实案例。
这个现象背后暴露了一个问题,就是大家在雇佣人才的时候对于人才的判断没有很明确的标准,甚至没有参照系,所以只能凭借“感觉”。
但其实招聘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不仅是因为付出的金钱成本比较高,而且这里面也有巨大的机会成本投入。
一个和我们项目匹配的团队能够让业务尽快有所起色,最大化产生利润;反之,可能折腾了很久,没有业绩不说,还浪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而时间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互联网时代才是最大的成本。
▌那么,怎么去识别人才呢?
人才能力的判断、划分,可以通过两个方面,一,横向对比,对比能力的宽度;二,纵向对比,对比能力的深度。
接下来详细地说一下,横向比较,比较的是能力的宽度。
电商工作,需要多环节相互配合、协作。
我把这些工作分为前端工作和后端工作。
前端,侧重于营销。
比如推广、设计、运营、策划等;
后端,侧重于产品。
比如研发、采购、大客户管理、仓储、财务人事、物流等;
▌那么,从宽度上来说,市面上的人才有哪些类型,他们的能力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
1、全面型人才
很多中小企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工作范围很宽,从供应链到售后,整个环节全部需要跟进。
凡是项目内的,所有有关的事情都要干,这种人才,你给他一个独立的项目,他能够进行管理。
但他们的缺点在于细节比较弱。
毕竟精力有限,分配的环节越多,在某个细小领域深入研究的可能性就越小。
2、偏科型人才
比如很多成熟的企业,或者传统企业转型电商,这些企业走出来的运营人员往往更熟悉前端。
但后端会比较弱,如果给他一个项目,你需要给他配备一个对后端比较专业的人员做工作上的辅助。
3、细分型人才
有些大型电商公司岗位细分非常严重,小公司,一个人管一家店,大公司可能是推广就有好几个人,有直通车专员、钻展专员、淘客专员。
这样的团队走出来的运营,非常熟悉某一个环节,或者某几个环节,比如推广厉害,或者策划厉害,不仅做的好,效率也高。
但如果你给他一个店铺的话,他更倾向于解决一些单点式问题,统筹就会比较弱。
这样的人更适合比较大的项目,能够推动团队的执行效率,提升店铺业绩。
在这里强调一下,三种运营没有绝对的优劣,只有相对的适合与不适合。
选人最关键的,不是一定要那个最优秀的,也没有绝对的优秀,只有适不适合你的项目,你的团队。
除了横向上的比较,还有纵向上的比较,也就是能力的深度。
▌能力的深度,其实也是思考的深度。
我们之前说过电商行业人员能力成长模型,第一段位是执行型运营。
强调细节,重视技巧,喜欢追逐技术,熟悉某个工具。
这种人员往往执行力很强,能够解决细节性的问题,比如给他一个产品,要求他提升销售,他通过细节优化可以达到一些提升效果,但未必能维持。
第二段位是方法论型运营。
思路比较清晰,遇到问题知道如何寻找源头,不会特别盲目地灭火。
有自己的工具包,对某个平台很了解。
给他一个店铺,他能够很好地做到销售维护。
第三段位的运营是管理型人才。
有营销思维、有管理能力,熟悉整体电商环境,能够协调各部门,统筹各岗位工作团结、配合。
这种人可以独立运营一个项目。
通过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我们对于人员的能力水平会有更加清晰的了解,从而找到更适合我们团队、项目的电商人才,最终实现团队和企业的共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