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修一运动学和力学检测

必修一运动学和力学检测

高三物理第一次周测练习一、单选题(共8小题,每小题4.0分,共32分)1.如图所示,汽车向右沿直线运动,原来的速度是v1,经过一小段时间之后,速度变为v2,Δv表示速度的变化量。

由图中所示信息可知( )A.汽车在做加速直线运动2.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 )A.第1 s内的位移是5 mB.前2 s内的平均速度是6 m/sC.任意相邻的1 s内位移差都是1 mD.任意1 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 m/s3.物体A、B的x-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A.从第3 s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v A>v BB.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 s才开始运动C.在5 s内两物体的位移相同,5 s末A、B相遇D.5 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4.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

在此过程中( )A.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B.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D.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5.把一条铁链自由下垂地悬挂在天花板上,放开后让铁链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铁链通过悬点下3.2 m处的一点历时0.5 s,取g=10 m/s2,则铁链的长度为( ) A.1.75 m B.2.75 mC.3.75 m D.4.75 m6.空军特级飞行员李峰驾驶歼十战机执行战术机动任务,在距机场54 km、离地 1750 m高度时飞机发动机停车失去动力。

在地面指挥员的果断引领下,安全迫降机场,成为成功处置国产单发新型战机空中发动机停车故障、安全返航第一人。

若飞机着陆后以6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其着陆速度为60 m/s,则它着陆后12 s内滑行的距离是( )A.288 m B.300 mC.150 m D.144 m7.如图所示,弹簧秤和细绳重力不计,不计一切摩擦,物体重为G=5 N,弹簧秤A和B的读数分别为( )A.5 N,0 B.5 N,10 NC.5 N,5 N D.10 N,5 N8.如图所示,小车内一根沿竖直方向的轻质弹簧和一条与竖直方向成α角的细绳拴接一小球。

当小车和小球相对静止,一起在水平面上运动时,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 A.细绳一定对小球有拉力的作用B.轻弹簧一定对小球有弹力的作用C.细绳不一定对小球有拉力的作用,但是轻弹簧对小球一定有弹力D.细绳不一定对小球有拉力的作用,轻弹簧对小球也不一定有弹力二、多选题(共4小题,每小题4.0分,共16分)9.(多选)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固定在地面上的照相机对该质点实行频闪照相,闪光时间间隔为 1 s,分析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一次、第二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 2 m,在第三次、第四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8 m,由此能够求得( )A.第一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B.质点运动的加速度C.从第二次闪光到第三次闪光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移D.质点运动的初速度10.(多选)一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初速度为30 m/s,当物体的位移为25 m时,经历的时间为(g取10 m/s2)( )A.1 s B.2 sC.5 s D.3 s11.(多选)若一质点从t=0开始由原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该质点( )A.t=1 s时离原点最远B.t=2 s时离原点最远C.t=3 s时回到原点D.t=4 s时回到原点12.(多选)(多选)如图所示,物体沿曲线轨迹的箭头方向运动,在AB、ABC、ABCD、ABCDE四段轨迹上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 s、2 s、3 s、4 s。

已知方格的边长为1 m。

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1 m/sB.物体在ABC段的平均速度为52m/sC.AB段的平均速度比ABC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点时的瞬时速度D.物体在B点的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三、实验题(共1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3.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1)请在下面列出的实验器材中,选出本实验中不需要的器材填在横线上(填编号):________。

①打点计时器②天平③低压交流电源④低压直流电源⑤细绳和纸带⑥钩码和小车⑦秒表⑧一端有滑轮的长木板⑨刻度尺(2)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所示,并在纸带上取了A、B、C、D、E、F六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点,本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的是50 Hz的交变电流。

他把一把毫米刻度尺放在纸带上,其零刻度和计数点A对齐。

则打点计时器在打C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v c=________m/s;该物体的加速度a=________m/s2。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4.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L=3.0 cm的遮光板,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匀加速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1=0.30 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2=0.10 s,遮光板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间隔为Δt=3.0 s。

试估算:(1)滑块的加速度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 .四、计算题(共47分)15.(11分)从斜面上某一位置每隔0.1 s释放一颗小球,在连续释放几颗后,对斜面上正在运动着的小球拍下部分照片,如图所示。

现测得AB=15 cm,BC=20 cm,已知小球在斜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加速度大小相同,求:(1)小球的加速度;(2)拍摄时B球的速度;(3)A球上面正在运动着的小球共有几颗?16.(12分)研究表明,一般人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甲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t0=0.4 s,但饮酒会导致反应时间延长.在某次试验中,志愿者少量饮酒后驾车以v0=72 km/h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L=39 m.减速过程中汽车位移x与速度v的关系曲线如图乙所示,此过程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 m/s2.求:(1)减速过程汽车加速度的大小及所用时间;(2)饮酒使志愿者的反应时间比一般人增加了多少。

17.(12分)如图所示,直线MN表示一条平直公路,甲、乙两辆汽车原来停在A、B两处,A、B间的距离为85 m,现甲车先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1=2.5 m/s2,甲车运动6.0 s时,乙车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2=5.0 m/s2,求两辆汽车相遇处距A处的距离。

18.(12分)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相距L=10 m的A、B两小球均以v0=10 m/s向右运动,随后两球相继滑上倾角为30°的充足长的光滑斜坡,地面与斜坡平滑连接,取g=10 m/s2。

求:(1)B球刚要滑上斜坡时A、B两球的距离;(2)A球滑上斜坡后经过多长时间两球相遇。

答案解析1.答案: C 解析:根据图象,汽车的速度变小,做的是减速直线运动,选项A 错误;汽车的加速度与Δv方向相同,所以与v1、v2的方向都相反,选项B、D错误,选项C 准确。

2.答案: D 解析: 根据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x =5t +t 2可知,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5 m/s ,加速度为2 m/s 2,在第1 s 内的位移是x =6 m ,A 错误;前2 s 内的平均速度为v =x t =5t +t 2t=5+t =(5+2) m/s =7 m/s ,B 错误;因为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应该满足公式Δx =x 2-x 1=aT 2,任意相邻的1 s 内的位移差都是2 m ,C 错误;任意1 s 内的速度增量实质就是指加速度大小,D 准确。

3. 答案: A 解析: x -t 图象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由题图可知,A 准确;B 物体的出发点在离原点5 m 处,A 物体的出发点在原点处,B 错误;物体B 在5 s 内的位移为10 m -5 m =5 m ,物体A 在3 s ~5 s 内的位移为10 m ,故C 、D 均错误。

4. 答案: B 解析: 因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故质点速度要增加,仅仅速度增加变慢一些,当加速度减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故A 项错误,B 项准确;因质点沿直线运动方向不变,所以位移一直增大,故C 、D 项错误。

5.解析: 若铁链刚好长为3.2 m ,则整条铁链通过悬点下3.2 m 处历时t 0= 2h g = 2×3.210=0.8 s ,而题设整条铁链通过该点只用了0.5 s ,说明铁链长度小于3.2 m ,则铁链下端到达悬点下3.2 m 处用的时间为Δt =t 0-t =0.8-0.5=0.3 sh -l =12g ·Δt 2 得l =h -12g ·Δt 2=3.2-12×10×0.32=2.75 m 5.答案: B6.答案: B 解析: 先求出飞机着陆后到停止所用时间t 。

由v =v 0+at ,得t =v -v 0a =0-60-6s =10 s ,由此可知飞机在12 s 内不是始终做匀减速运动,它在最后2 s 内是静止的,故它着陆后12 s 内滑行的距离为x =v 0t +at 22=60×10 m +(-6)×1022m =300 m 。

7.答案: C 解析: 根据力的平衡,两种情况下弹簧秤受到的拉力相同,均为G ,所以弹簧秤读数相同。

8.答案: D 解析: 若小球与小车一起匀速运动,则细绳对小球无拉力;若小球与小车有向右的加速度a =g tan α,则轻弹簧对小球无弹力,D 准确。

9.答案: ABC 解析: x 3-x 1=2a Δt 2,得 a =x 3-x 12Δt 2=8-22×12 m/s 2=3 m/s 2 x 2=x 1+a Δt 2=(2+3×12) m =5 m v 1=v 1.5-a Δt 2=v 1-a Δt 2=(2-3×0.5) m/s =0.5 m/s 因质点运动的初始时刻未知,无法确定其初速度。

选项A ,B ,C 准确。

10.答案: AC 解析: 根据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有h =v 0t -12gt 2 代入数据得关系式25=30t -12×10t 2解得t 1=1 s ,t 2=5 s ,t 1=1 s 物体在上升阶段,t 2=5 s 物体在下降阶段。

选项A 、C 准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