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心肺复苏指南_ppt

2013心肺复苏指南_ppt


B:即人工呼吸
B:即人工呼吸
• 吹起毕,松开口鼻。 • 口对鼻人工呼吸与口对口人工呼吸类似,一般用于婴幼儿和 口腔外伤者。
C:即人工循环
人工循环的基本技术是胸外心脏按压。在心脏停
止跳动后,用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使得心脏被动射血
,以带动血液循环。只要判断心脏停止跳动,应立即 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C:即人工循环
• 按压位置 左手的掌根部放在按压 区,右手重叠在左手背 上,两手手指跷起(扣 在一起)离开胸壁。双 肩正对人胸骨上方,两 肩、臂、肘垂直向下按 压。平稳地、有规律地 进行,垂直向下按压, 每次抬起时,掌根不要 离开胸壁,保持已选择 好的按压位置不变。
C:即人工循环
• 以掌跟按压
C:即人工Leabharlann 环C:即人工循环• 实施心脏按压首先要找准按压的位置,正确位置 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抢救者将一手的中指沿病 人一侧的肋弓向上滑移至双侧肋弓的汇合点,中 指定位于此处,食指紧贴中指并拢,以另一手的 掌根部紧贴食指平放,使掌根的横轴与胸骨的长 轴重合。此掌根部即为按压区,固定不要移动。 此时可将定位之手重叠放在另一只手的手背上, 双手掌根重叠,十指相扣,使下面手的手指抬起 (以避免按压时损伤肋骨)。
A:即判断有无意识、畅通呼吸道。
• 使病人去枕后仰于地面或硬板床上,解开衣领及 裤带。 • 畅通呼吸通道,清理口腔、鼻腔异物或分泌物, 如有假牙一并清除,畅通气道。(只有气道畅通 后,人工呼吸提供的氧气才能到达肺部,人的脑 组织以及其他重要器官才能得到氧气供应) • 开放气道手法:仰面抬颏法、仰面抬颈法、托下 颌法。
B:即人工呼吸
• 口对口人工呼吸时要用一手将病人的鼻孔捏紧( 防止吹气气体从鼻孔排出而不能由口腔进入到肺 内),深吸一口气,屏气,用口唇严密地包住昏 迷者的口唇(不留空隙),注意不要漏气,在保 持气道畅通的操作下,将气体吹入人的口腔到肺 部。吹气后,口唇离开,并松开捏鼻的手指,使 气体呼出。观察人的胸部有无起伏,如果吹气时 胸部抬起,说明气道畅通,口对口吹气的操作是 正确的。
• 定位:双乳连线与胸骨垂直交叉点下方1横指。 幼儿:一手手掌下压。 婴儿:环抱法,双拇指重叠下压;或一手食指、中指并拢下压。 下压深度:幼儿至少2.5~3.5厘米,婴儿至少1.5~2.5厘米 按压频率:每分钟至少100次。
心肺复苏终止指标
• ①病人已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 ②确定病人已死亡。 • ③心肺复苏进行30分钟以上,检查病人仍无反应、 无呼吸、无脉搏、瞳孔无回缩。
开放气道手法
• 仰面抬颏法 要领:用一只手 按压伤病者的前额, 使头部后仰,同时用 另一只手的食指及中 指将下颏托起。
B:即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就是用人工的方法帮助病人呼吸,是心 肺复苏基本技术之一。 • 开放气道后要马上检查有无呼吸,如果没有,应立 即进行人工呼吸。最常见、最方便的人工呼吸方法 是采取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口对鼻人工呼吸。
卫生部2013年卫生行业标准 临床常用急救操作技术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的意义
• 当人突然发生心跳、呼吸停止时,必须在4至8分 钟内建立基础生命维持,保证人体重要脏器的基本 血氧供应,直到建立高级生命维持或自身心跳、 呼吸恢复为止,其具体操作即心肺复苏。 • 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上最紧急的情况 • 70%以上的猝死发生在院前 • 心跳停止4分钟内进行CPR-BLS,并于8分钟内进 行进一步生命支持(ALS),则病人的生存率 43% • 强调黄金4分钟:通常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有 32%能救活,4分钟以后再进行心肺复苏,只有17 %能救活。
标准推荐变化的理由如下:
• 绝大多数心跳骤停发生在成人,据报告所有年龄 心脏骤停者CPR存活率最高均属被目击的室颤或无脉 搏性室性心动过速(VT)患者。这些患者CPR早期最 关键要素是胸外按压和电除颤。
心肺复苏标准
• 1.发现病人倒地,确认现场是否存在危险因素,以免影 响救治。 • 2.判断病人意识,(注意做到轻拍重唤!)如无反应, 立即呼救并请求他人拨打电话,与急救医疗救护系统联 系。如现场只有一个抢救者,则先进行1分钟的现场心 肺复苏后,再联系求救。 • 3.立即将病人置于复苏体位(平卧位),触摸颈动脉, 未触及立即开放气道,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施行胸外 心脏按压!
与2005主要变化
• 3.整合修改了基本生命支持(BLS) 和高级生命支持(ACLS)程序图
2010年AHA(美国心脏学会)的CPR和ECC(心血 管急救)指南最新发生变化是将成人和儿童患 者(不包括新生儿)BLS中“ABC”(气道,呼 吸,胸外按压)的步骤更改“CAB”(胸外按 压,气道,呼吸)。其重要性是减少开始首次 胸外按压的时间,这一步骤顺序变化需要所有 人重新学习心肺复苏术。
• 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比例为2:30。
心肺复苏方法
心肺复苏方法
心肺复苏方法
• 一手的鱼际处紧贴在按压部位上,双手重叠握紧,双臂绷直, 双肩在病人胸骨上方正中,垂直向下按压,按压力量应足以使 胸骨下沉大于5厘米,压下后放松,但双手不要离开胸壁。反复 操作,频率大于100次/分钟。
婴幼儿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 两手手指跷起(扣在一起)离开胸壁
C:即人工循环
• 按压方法 按压时上半身前倾,腕 、肘、肩关节伸直, 以髋关节为轴,垂直 向下用力,借助上半 身的体重和肩臂部肌 肉的力量进行按压
与2005主要变化
• 1.生存链: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
1)早期识别与呼叫; 2)早期CPR:强调胸外心脏按压,对未经培训的普通目击者,鼓励急 救人员电话指导下仅做胸外按压的CPR; 3)早期除颤:如有指征应快速除颤; 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LS); 5)完整的心脏骤停后处理。
原有步骤
修改后非专业人员步骤
• A.保持气道通畅。 • B.人工呼吸。 • C.胸部挤压。
C.胸部挤压。 A.保持气道通畅。 B.人工呼吸。
A:即判断有无意识、畅通呼吸道。
可以轻拍病人面部或肩部,并大声喊叫名字或其 他称呼。 如果没有反应,说明意识已丧失,可用手指掐其人中 ,同时立 即高声呼救,呼唤其他人前来帮助救人,并尽快拨打 急救电话 120或附近医院电话。
与2005主要变化
• 2.几个数字的变化:
1)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min改为“至少100次/min” 2)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 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 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 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改变为“CAB”即胸外按压、气道 和呼吸 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 6)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无脉电活动( PEA)者常规使用阿托品 7)维持自主循环恢复 (ROSC)的血氧饱和度在94%-98% 8)血糖超过10mmol/L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血糖 9)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5s
猝死的诊断
• 病人意识突然丧失,昏倒于任何场合;
• 心音无、大动脉无;
• 心跳呼吸停止;
• 面色苍白或紫绀,瞳孔散大;
• 心电图:一直线、心室颤动和心电机械分离。
• 对大众人群来说,第一条最重要!
概述
• 2010年1月31日—2月6日国际复苏联合会(ILCOR) 和美国心脏协会(AHA)共同在美国达拉斯洲际酒 店举行的2010心肺复苏指南(CPR)暨心血管急救 (ECC)国际科学共识推荐会既要。 • 2010年10月18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公布最新心 肺复苏(CPR)指南。 • 此指南重新安排了CPR传统的三个步骤, 从原来的 A-B-C改为C-A-B。这一改变适用于成人,儿童和婴 儿,但不包括新生儿。(一般指非专业人员)
本次课程结束,谢谢大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