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拟试题及答案ALL范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拟试题及答案ALL范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拟题及参考答案一、判断对错并对错误的加以改正(每题4分共28分)1.心理健康的医学标准对神经症和人格障碍的诊查比较有效。

错。

神经症和人格障碍则无能为力,因为导致心理异常的因素通常都不是单一的,往往是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文化的因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针对有心理或行为障碍的学生。

错。

面向全体小学生,以全体小学生为服务对象,全面普及有关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减少心理和行为问题发生的几率,增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整体水平。

3.认知因素是构成学习态度的核心要素。

错学习态度中的情感因素是认知因素和意向因素的动力,没有情感因素就没有认知因素的深化和意向因素的强化,因而情感因素是构成学习态度的核心要素。

4.对小学生进行情感辅导,主要是使小学生的情感机制与其他心理机制一道协调地发挥作用,使他们的身心发展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

对5.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小学生行为规则内化的具体表现。

对6.小学生心理咨询就是在咨询过程中告诉小学生如何去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错心理咨询解决的是咨询对象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而不是帮助他们处理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7.系统脱敏法主要是诱导来访者快速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神经症的目的。

错。

缓慢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的情境,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简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说到底就是要促进小学生个性心理的全面发展。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三点:(1)要促使小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2)要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亦即减少和消除各种不良因素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3)要增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即根据小学生成长发育的规律、特点和需要,采取各种形式和方法,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其人格即个性心理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2.简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讲授法(2)认识指导法(3)活动体验法(4)行为改变法;(5)自我调控法3.简述小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

✧情感自控性的发展✧情感稳定性的发展✧情感的内容日益丰富和深化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试述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身体心理素质既是中小学生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和载体,其中心理素质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由此可见,个体心理结构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也是素质教育的归宿。

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总体结构中的奠基性工程。

可以说,没有健康的心理,一切形式的素质教育都是无从谈起的。

2.试述小学生想象力发展特点及其辅导措施。

✧小学生想象力发展特点:1)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发展2)想象中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多3)想象的内容逐渐接近现实✧小学生想象力辅导措施:1)帮助小学生丰富表象储备2)丰富小学生的知识经验3)发展小学生的言语4)在各科学习中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5)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四、分析题(18分)资料1小红是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活泼可爱,学习也很用功,可就是怕考试。

一听说要考试,情绪就极度紧张,面红耳赤,心跳加速,心神不定,紧锁眉头。

考试时,考卷发下来,双手颤抖,头脑一片空白,注意力不能集中,严重时题都看不清。

题目:请根据材料分析小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四、分析题(18分)[分析]造成考试怯场的原因有很多,既有生理方面的原因,也有心理方面的原因。

从生理方面来说,由于缺少睡眠,缺乏体育锻炼而造成过度疲劳;因食欲不佳而导致营养不良,影响了大脑供血,身体不适等。

从心理方面来说,父母和教师对考生要求过高,考生本人对考试结果过分看重,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平时复习不充分,知识掌握得不牢固,缺乏必要的应考策略和考试技巧,造成自信心不足,产生严重自卑感;考场气氛紧张,监考人员态度严肃,造成考生情绪过分紧张。

[建议]1.有些紧张是正常的,没有必要害怕。

要正确认识考前的紧张,适当的紧张有助于促进复习,提高学习效率。

2.分析原因,根据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一种原因是考试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而信心不足。

解决的方法就是考前对所要考的科目认真复习。

另一种原因是对考试看得过重,仿佛觉得自己考不好会失去整个世界,即动机过强,引起考试焦虑。

针对这种情况可先分析考试的目的。

考试是为考查学生在本阶段的学习情况,有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没掌握,需要进一步学习。

同时,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避免对考试分数过分看重,更不能通过排名次来加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3.在考前可进行一些调节,如自我暗示,告诉自己(或大声说出)“我能考好”,“我复习得很充分”,“我一定能冷静”,“在考场上我会挥洒自如”。

4.考前做些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是通过使全身各部位的肌肉紧张后再松弛,从而达到松弛大脑神经的目的。

训练时遵循自下而上的原则,从脚部肌肉开始直到头部肌肉为止,完成一次训练。

在做放松训练的同时,可以在头脑中预想考试的过程,想象自己如何进入考场,如何拿到考卷,如何填写姓名,如何答卷、检查、交卷等过程,想象得越具体越好,边想象边体验全身心放松的感觉。

这种训练可以在考试前一两周开始,每天训练一两次,每次进行10~20分钟即可。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拟试题1(第一章——第八章)一、名词解释1、人格2、人格辅导3、自我意识4、动机5、认知内驱力6、自我提高内驱力7、附属内驱力8、学习策略9、学习能力10、动力型困难学生11、整体型困难学生12、教育会诊二、填空1、有心理辅导之父之称的是美国社会学家_(帕森斯 )____。

2、学习辅导主要包括(学习动机辅导、学习情绪辅导、学习行为辅导、学习能力辅导) _。

3、自我意识的心理成分有:(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_。

4、学生学习动机包括_(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__。

5、学习动机的两个主要作用是_(动力作用和维持作用 )_________ ___________。

6、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有:(文化背景、社会背景、心理、人际交往的技巧)。

7、职业能力分___(一般) __能力与____(特殊)_____能力。

8、休闲辅导的最终目标与__(学校教育 )__________目标一致。

9、对学习困难学生界定的标准有:(智力标准、学业不良标准、学习过程表现异常 )。

10、学习困难学生可分为以下四类:(暂时性困难、能力型困难、动力型困难、整体型困难。

)三、简答1、一般说来心理健康有哪四条标准?(p 29页)2、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认识要注意哪几个问题?(p 33页)3、简述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p 37 页)4、简述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p 43页)5、简述高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p 45页)6、情绪对人的影响有哪些?(p 75页)7、情绪辅导的目标有哪几个方面?(p 114页)8、如何了解学生职业兴趣?(p 170页)9、青少年青春期的心理特点有哪些?(p 128页)10、青春期心理健康辅导的内容主要有哪些?(p131页)四、论述1、如何消除学生学习过度焦虑?(p 81页)2、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动机?(p 72-74页)3、青少年在青春期会出现怎样的心理问题,你会采取怎样的方法加以解决?(p129、133页)五、辅导设计1、设计自我认识辅导的一项活动。

(参考优点轰炸法)2、小学生王某上课很少专心听讲,常开小差,因此成绩较差。

请设计对王某的一个个案辅导。

(参考p265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拟试题2(第九章-第十四章)一、名词解释1、个别辅导2、系统脱敏技术3、行为改变技术4、晕轮效应5、团体辅导6、同理心二、填空1、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自我、本我、超我)三个部分2、人本主义心理辅导创始人是美国的_(罗杰斯 )__________。

3、心理紧张的克服方法有以下三种:(呼吸松弛、冥想松弛、肌肉松弛)_ 。

4、__(个别辅导、团体辅导)_ _是学校心理辅导的两种主要的形式。

5、影响团体过程的基本因素是(规范、沟通、内聚力)___。

6、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要遵循___(客观性)____原则和_(适用性)_______原则。

、三、简答1、列举个别辅导的主要技术。

(不少于四种)(P 277-283)2、个别辅导的原则有哪些?(P 284-288)3、团体互动的特点是什么?(P 315)4、团体互动技巧有哪些?(P 322-326)四、论述分析学生常见心理困惑的轻重层次及成因。

(P 291-294)详细介绍个别辅导的一项技术(P 277-283)五、辅导设计1、男生黄某一和女生说话就面红耳赤,结结巴巴。

请就该个案设计一心理辅导。

(参考P 297页)2、某小学将单亲家庭的孩子组织起来,进行活动,以促使他们更好的适应学习、生活,请设计一次活动辅导。

(参考P 331-332)试卷编号:5417浙江广播电视大学2006年秋季学期开放教育本科期末考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2007年1月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是专职或兼职的心理辅导人员,依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等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为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其所需要的帮助和指导的过程。

2、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3、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如自我知觉、自我评价、自我监督等。

4、心理暗示是指通过语言或动作,以含蓄的方式,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情感、意志以及行为产生影响。

受暗示者的心态改变是下意识的,其受影响的过程是不自觉的。

二、辨析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心理健康的统计学标准提供了心理特征的量化资料,比较客观,便于分析比较,操作简便易行,统计结果一目了然,也是最科学的。

错。

统计学标准是以心理测量的统计结果为依据的,心理正常或异常的界限是人为划定的,因而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局限性。

2、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存在对应的关系。

错。

有好的学习动机,由于学习方法不当可能导致学习效果低下。

3、小学生心理咨询就是在咨询过程中告诉小学生如何去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错。

心理咨询解决的是咨询对象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而不是帮助他们处理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4、行为疗法的距离应以符合咨询关系的建立,彼此感到适宜为原则,一般认为一米左右为宜,但也可以根据来的实质是通过后天的练习改变不良的行为或习惯。

对5、代币法又称奖励强化法,是经典性条件作用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错。

操作性条件作用6、倾听就是用耳朵去感知来访学生所讲的内容。

错。

倾听不仅仅是用耳朵去感知来访学生所讲的内容,更是用心去探索,去发现,能在其言7、在学生心理咨询中为了显示与学生关系的接近,双方的空间距离越近越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