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方城县著名作家情况简介

方城县著名作家情况简介

南阳市方城县本土著名作家情况简介良好的文化、文学生态环境是加速方城作家群体形成的重要推动力量,反过来说,方城作家群体的形成,又会对文化生态环境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他们通过文学作品,弘扬方城优秀的历史文化,歌咏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并以这些作品颇具亲切感的魅力,成为凝聚全县人民加快发展的粘合剂。

同时,方城作家群体也以其在文学方面的影响,成为提高方城知名度、扩大影响力、树立好形象的一张文化名片。

1、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激发创业热情。

在方城作家中,有不少人以方城的历史文化为题材,创作出了一批优秀作品。

熊飞的长篇历史小说《陈胜王》,以陈胜起义为内容,描绘了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融入了丰富的历史、社会、文化内容,揭示了陈胜不畏强暴、知难而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他的另一部长篇历史小说《风雨堵阳》则以方城人尹敏、董讠斤为刘秀集团争夺天下献谋出力和湖阳公主刘黄在炼真宫修炼为题材,描绘了东汉初年历史的风云变幻和人物内心的真挚情感,笔力所及,都与楚汉文化密切相关。

其他如郭国祥的长篇历史小说《博望侯张骞》、王红璐的长篇历史小说《张释之传》,或者描写了张骞开放开拓、坚韧不拔、不辱使命的胆略和气魄,或是描写了张释之刚正不阿、公正廉明的法制精神。

董玉泉的《水仙魂》、《冷月无声》两部长篇小说,均以方城小镇和悠悠潘河碧水为背景,展现了潘河水上商业文化的兴衰和底层人物的繁杂命运。

这些历史文化以文学作品的形式展现出来,
以其生动丰富感染、影响着更多的人,不但滋润着他们的心灵,增强着他们辨别善恶的能力,而且也激发了他们参与方城发展的热情。

同时,这些文化精神也将会以书籍的形式,流传得更为久远。

2、歌咏美好家园,铸造方城意识。

每个作家都有深厚的家园意识,家乡的一草一木在他们心中都能鲜活、幻化成一首诗、一篇文。

方城作家也不例外。

赵长春的“袁店河系列”小说、描绘了袁店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宛北三月的“堵阳屯”系列小说、贺金峰的“坷拉洼”系列小说,都对方城的地域生活和乡土文化作了精细描述。

中坡居士先后创作了《大乘山读诗》、《黄石山的灵气》、《山水与人文》、《灵魂的山水》等散文,对方城的自然山水进行了咏唱。

一地雪的诗歌中不少处都涉及了方城的地名、路名。

县文联组织出版了一本《春润方城》,汇集了诗词、书法、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对方城近年来的发展变化进行了多角度的描绘,这些作者既有年过花甲的老者,也有正在小学读书的稚子。

李然虽然远离故土,但却以一本诗集《阳光下的颂词》,对故乡的庄稼、田野、乡姑、母亲等进行了充满深情的吟唱。

家乡的一切,作为方城作家们血液中的一部分,汩汩流淌在他们的作品中,构成悦耳动听的乡情、乡思、乡愁和乡颂。

这些作品,会使人们从内心深处增强方城意识,从而使更多的人不由自主地加入“谁不说俺家乡美”的大合唱之中,进而催促他们融入加快建设家乡的时代洪流。

3、发挥品牌效应,树立方城形象。

文化、文学就是一种品牌。

像二月河,现在就成了南阳的一张文化名片。

方城作家群体中,目前
已有多名人员在省、市文坛具有一定知名度,像董玉泉、苏菡玲、一地雪、赵长春、中坡居士、熊飞等。

中坡居士从90年代初,就开始了散文创作和南阳作家作品研究,迄今已发表文学评论40多篇,几乎涉及南阳所有的重要作家。

现在,南阳作家只要出有新书,就会送他品评。

方城作家群体在以自己的整体优势在省、市文坛赢得声誉的同时,也从文化、文学的角度树立了方城的良好对外形象。

名家简介
一、熊军祥。

熊军祥,现任方城县第三届作家协会主席。

作为一名挚爱这片热土的本土作家,熊君祥在冗杂的公务之余,以家乡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和传奇故事为背景,以饱蘸深情和才情的文笔,先后创作出版了长篇历史小说“故土情三部曲”《陈胜王》、《烟雨堵阳》和《剑气如虹》(中州古籍出版社,2013年12月版),以文学的方式,为增加地方历史的厚度和文化的亮度涂抹上了浓重的一笔。

“故土情三部曲”凝结着熊君祥十余年的心血和汗水,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一个作家执著文学创作的丰硕成果,而且可以看到一个作家对挖掘、呈现地方历史文化的责任和担当。

熊军祥在《剑气如虹》的后记中写道:“经历两番寒与暑,心香一瓣献故土。

恨无妙手写精神,雨润花心自甘苦!”这首诗就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他在写作这部小说过程中的诸般心绪和遗憾。

二、包鸣彦。

包鸣彦,河南方城人。

中国行政学会会员,经济师,现任方城县政协副主席。

1975年起,先后发表论文、报告文学、通讯等120余万字。

主持重大课题研究的不少建议被纳入领导决策,
十七次获省市自然科学和社会实用科学成果奖。

编著有《伏牛星火》、《讴歌与探索》等。

三、武建华。

武建华,网名武晓溪,大专学历。

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当代作家协会一级会员。

祖籍社旗县。

上世纪60年代生于方城县券桥乡。

1981至1998年在方城一职高任教,1989年调入方城县委宣传部工作至今。

共在欧洲时报、美国侨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日报、光明日报、香港大公报、台湾中原文献、莽原、河南日报、南阳日报、躬耕等50多家报刊、电台发表新闻、论文、文学等各类作品4000多篇,其中文学作品300多篇、首。

作品荣获地市级以上奖励80多件次,其中国家级新闻、论文奖励2件次,全国诗歌、散文、小说大赛奖励5件次。

1988年小小说《拜》荣获吉林人民出版社《新村》杂志社“新苗杯”全国小小说大赛优秀。

1997年报告文学作品荣获《人民日报》(海外版)迎香港回归征文大奖赛二等奖。

2008年有3件诗歌散文作品入选当代文学选萃《2008年度诗歌散文精选》等文本。

四、苏玉熙。

苏玉熙,河南方城人,国家干部,大专学历。

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表短篇小说。

主编报告文学集《风采录》。

1989年创作的小品《势利眼送礼》获河南省文艺会演编剧一等奖,后被南阳电视台改编成电视剧。

2002年创作出十一集电视连续剧《江淮大侠》。

2005年出版了《中国丧葬文化》一书,获南阳市社会科学一等奖。

长期从事《易经》、史学、宗教、民俗等方面的研究。

曾撰写有《人.自然.住宅》和《破译人体密码一四柱中的生命三节律》等论文
多篇。

五、张中坡。

张中坡,1974年2月生,方城县博望镇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张中坡现在方城县政府办公室工作。

张中坡,这位南阳作家群中的青年才俊,以20来岁的年纪初登文坛,就左右开弓,一方面积极写作散文作品,另一方面深入研究南阳作家作品,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1993年以来,分别在《南阳日报》、《南阳晚报》、《躬耕》、《教育时报》、《河南日报》、《河南新闻出版报》、《中国艺术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散文、文学评论等作品100 多篇。

2000年8月,个人作品集《千年大雪》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2年3月,加入河南省作家协会。

2004年,其文学评论《行者独行》获南阳市第二届文学艺术成果奖,散文《大乘山读诗》获南阳市第六届“五个一工程”奖。

六、刘春林。

刘春林,本名刘轶旻,常用名刘春林,笔名流源。

生于1967年8月,男。

现在河南省方城县发改委工作。

主要作品散文集《烟雨望花湖》等。

七、王国梁。

王国梁,1955年12月生,河南方城县人,大专学历。

中国书协书画法培训中心2007年首期培训班结业。

现为河南省书画家协会会员,河南省花鸟画研究会会员,南阳市书画家协会理事,南阳市硬笔书画协会副主席,方城县书画影石协会主席。

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书法展览并有获奖。

八、刘学超。

刘学超,汉族,1950年生,原籍河南省方城县赵
河镇枣庄村,现籍方城城关,中共党员,贫农家出身,县政府农经委退休,坦然斋耗老。

其余乃一片云。

2014年5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