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江苏高考立体几何(含解析)

最新-江苏高考立体几何(含解析)

2018 年-2008 年江苏高考立体几何解答题(共 11 题)说明:三角向量解答题考在 15题或 16 题,是解答题的前两题之一,要求学生必须做对,而且书写规范,条理清楚1.在平行六面体 ABCD A 1B 1C 1D 1 中, AA 1 AB , AB 1 B 1C 1.求证:( 1) AB ∥平面 A 1B 1C ; 2)平面ABB 1 A 1 平面A 1 BC .2.如图 ,在三棱锥 A-BCD 中,AB ⊥AD, BC ⊥BD, 平面 ABD ⊥平面 且 EF ⊥ AD. BCD, 点E,F (E 与A,D 不重合 )分别在棱 AD,BD 上,求证:(1) EF ∥平面 ABC ; 2)AD ⊥AC.ABC-A 1B 1C 1 中,D ,E 分别为 AB ,BC 的中点,点 F 在侧棱 B 1B 上,且 B 1D A 1F , A 1C 1 A 1B 1. 求证:( 1)直线 DE ∥平面 A 1C 1F ; 2)平面 B 1DE ⊥平面 A 1C 1F.4.如图,在直三棱柱 ABC A 1B 1C 1中,已知 AC BC ,BC CC 1,设 AB 1的中点为D , B 1C BC 1E .求证:1) DE // 平面 AA 1C 1C ;2) BC 1 AB 1 .3. 如图,在直三棱柱5.如图在三棱锥P-ABC 中,D,E,F 分别为棱PC,AC,AB 的中点,已知PA AC,PA 6,BC 8,DF 5,求证( 1)直线PA 平面DEF ;2)平面BDE 平面ABC 。

6.如图,在三棱锥S ABC中,平面SAB 平面SBC,AB BC,AS AB,过A作AF SB,垂足为F,点E,G 分别是棱SA,SC 的中点.求证:7.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1B1C1中,A1B1 A1C1 ,D ,E分别是棱BC ,CC1上的点(点D 不同于点 C),且AD DE,F 为B1C1 的中点.求证:( 1)直线 EF‖平面 PCD;(2)平面 BEF⊥平面 PAD 9、如图,在四棱锥 P-ABCD中, PD⊥平面ABCD, PD=DC=BC=1,AB=2,AB∥DC,∠BCD=900。

(1)求证:PC⊥ BC;精品文档(2)求点 A 到平面 PBC的距离。

1)平面EFG// 平面ABC;2) BC SA.求证:( 1)平面ADE 平面BCC1B1;2)直线A1F // 平面 ADE.P ABCD 中,平面 PAD⊥平面ABCD, AB=AD,∠ BAD=60°, E、 F分别是 AP、AD的中点8、如图,在四棱锥10.如图,在直三棱柱 ABC A 1B 1C 1中, E 、 F 分别是 A 1B 、 A 1C 的中点,点 D 在 B 1C 1上,11.在四面体 ABCD 中,CB= CD, AD ⊥BD ,且 E ,F 分别是 AB,BD 的中点, 求证:(Ⅰ)直线 EF ∥平面 ACD ; (Ⅱ)平面 EFC ⊥平面 BCD .1.(本小题满分 14 分)在平行六面体 ABCD A 1B 1C 1D 1中, AA 1 AB, AB 1 B 1C 1. 求证:(1) AB ∥平面A 1B 1C ;(2)平面ABB 1A 1 平面 A 1BC .求证:( 1) EF ∥平面 ABC ; 2)平面 A 1FD 平面 BB 1C 1C.A 1DB 1C。

解析如下:15.【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解析】(1)在平行六面体 ABCD A 1B 1C 1D 1中, AB∥ A 1B 1 .因为 AB 平面 A 1B 1C , A 1B 1 平面 A 1B 1C ,所以 AB∥ 平面 A 1B 1C . (2)在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 中,四边形 ABB 1A 1为平行四边形. 又因为 AA 1 AB ,所以四边形 ABB 1 A 1 为菱形,因此AB 1 A 1B .又因为 AB 1 B 1C 1 , BC∥ B 1C 1 ,所以 AB 1 BC . 又因为 A 1B BC B ,A 1B 平面A 1BC , BC 平面A 1BC , 所以 AB1 平面 A 1BC.因为 AB1 平面ABB1A 1, 所以平面 ABB 1A 1 平面A 1BC .2.(本小题满分 14分) 如图,在三棱锥 A-BCD 中,AB ⊥AD, BC ⊥BD, 平面 ABD ⊥平面 BCD, 点E,F (E 与A,D 不重合)分别 在棱 AD,BD 上 ,且 EF ⊥AD.求证:(1) EF ∥平面 ABC ;(2) AD ⊥AC.答案】( 1)见解析( 2)见解析解析】证明:(1)在平面 ABD 内,因为 AB ⊥AD ,EF AD ,所以 EF∥AB .3. (本小题满分 14 分 )如图,在直三棱柱 ABC-A 1B 1C 1中,D ,E 分别为 AB ,BC 的中点, 点 F 在侧棱 B 1B 上,且 B 1D A 1F ,A 1C 1A 1B 1. 求证:( 1)直线 DE ∥平面 A 1C 1F ;( 2)平面 B 1DE ⊥平面 A 1C 1F.答案】( 1)详见解析( 2)详见解析ABC A1B1C1中,已知AC BC ,BC CC1,设AB1的中点为D,(2)BC1 AB1 .【答案】( 1)详见解析( 2)详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由三棱锥性质知侧面BB1C1C 为平行四边形 ,因此点 E为B1C的中点,从而由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得DE / / AC ,再由线面平行判定定理得DE //平面AA1C1C (2)因为直三棱柱ABC A1B1C1中BC CC1,所以侧面BB1C1C为正方形,因此BC1 B1C,又AC BC ,AC CC1 (可由直三棱柱推导),因此由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得AC 平面BB1C1C ,从而AC BC1 ,再由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得BC1 平面AB1C ,进而可得BC1 AB14. (本题满分 14 分)如图,在直三棱柱B1C BC1 E .求证:(1)DE //平面 AA C C ;5.(满分 14分)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D,E,F 分别为棱PC, AC , AB的中点,已知PA AC, PA 6,BC 8,DF 5,求证( 1)直线PA 平面DEF ;( 2)平面BDE 平面ABC 。

6.如图,在三棱锥S ABC中,平面SAB 平面SBC,AB BC,AS AB,过A作AF SB,垂足为F ,点E,G 分别是棱SA,SC 的中点.求证:(1)平面EFG// 平面ABC;( 2)BC SA.证:( 1)因为 SA=AB 且 AF⊥SB,所以 F为 SB的中点.又 E,G 分别为 SA,SC的中点,所以, EF∥ AB,EG∥ AC.又 AB∩AC=A, AB 面 SBC, AC 面 ABC,所以,平面EFG// 平面ABC.( 2)因为平面 SAB⊥平面 SBC,平面 SAB∩平面 SBC= BC,AF 平面 ASB, AF⊥ SB.所以, AF⊥平面 SBC.又 BC 平面 SBC,所以, AF⊥ BC.又 AB⊥BC,AF∩ AB= A,所以, BC⊥平面 SAB.又 SA 平面 SAB , 所以, BC SA .7. 如图,在直三棱柱 ABC A 1B 1C 1中, A 1B 1 A 1C 1 ,D ,E 分别是棱 BC ,CC 1上 同于点 C ),且 AD DE ,F 为B 1C 1的中点. 求证:( 1)平面 ADE 平面 BCC 1B 1;( 2)直线 A 1F // 平面 ADE .【答案及解析】【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考查空间 理论证能力 .【证明】(1)∵ ABC A 1B 1C 1 是直棱柱, ∴CC 1⊥面 ABC , ∵AD 面 ABC , ∴ CC 1 ⊥AD ,∵AD⊥DE,CC 1 面BCC 1B 1 ,DE 面BCC 1B 1 , CC 1 DE E , ∴AD ⊥面 BCC 1B 1 , ∵AD 面ADE ,∴面 ADE ⊥面 BCC 1B 1 .(2) ∵ A 1B 1 = A 1C 1,F 为 B 1C 1 的中点, ∴ A 1F ⊥ B 1C 1,∵CC 1 ⊥面 A 1BC 1 1 ,且 A 1F 面 A 1B 1C 1 , ∴ CC 1 ⊥ A 1F ,∵CC 1 面 BCC 1B 1 , B 1C 1 面BCC 1B 1,CC 1∩ B 1C 1 =C 1 ,∴ A 1F ⊥面 BCC 1B 1 , 由(1)知,AD ⊥面 BCC 1B 1, ∴ A 1F ∥AD. ∵AD 面 ADE , A 1F 面 ADE ,∴ A 1F ∥面ADE..8、(本小题满分 14 分)如图,在四棱锥 P ABCD 中,平面 PAD ⊥平面 ABCD , AB=AD ,∠ BAD=60°, E 、 F 分别是 AP 、AD 的中点 求证:( 1)直线 EF ‖平面 PCD ;( 2)平面 BEF ⊥平面 PAD 解析:简单考察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线面平行和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容易题。

(1)因为 E 、F 分别是 AP 、AD 的中点,EF PD, 又 P,D 面PCD,E 面PCD直线 EF ‖平面 PCD(2) AB=AD, BAD=60 , F 是 AD 的中点, BF AD,的点(点 D 不想象能力和推又平面 PAD⊥平面 ABCD , 面PAD 面ABCD =AD, BF 面PAD, 所以,平面 BEF ⊥平面 PAD 。

9、(本小题满分 14 分)如图,在四棱锥 P-ABCD 中, PD⊥平面ABCD , 0 AB=2,AB ∥ DC ,∠ BCD=900。

(1)求证: PC ⊥ BC ;(2)求点 A 到平面 PBC 的距离。

[解析 ] 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平面、 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考查几何 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和运算能力。

满分 14 分。

1)证明:因为 PD ⊥平面 ABCD , BC 平面 ABCD ,所以 PD ⊥BC 。

由∠ BCD=900,得 CD ⊥ BC , 又 PD DC=D , PD 、 DC 平面 PCD , 所以 BC ⊥平面 PCD 。

因为 PC 平面 PCD ,故 PC ⊥BC 。

( 2)(方法一)分别取 AB 、 PC 的中点 E 、F ,连 DE 、 DF ,则: 易证 DE ∥ CB , DE ∥平面 PBC ,点 D 、 E 到平面 PBC 的距离相等。

又点 A 到平面 PBC 的距离等于 E 到平面 PBC 的距离的 2 倍。

由( 1)知: BC ⊥平面 PCD ,所以平面 PBC ⊥平面 PCD 于 PC , 因为 PD=DC , PF=FC ,所以 DF ⊥ PC ,所以 DF ⊥平面 PBC 于 F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