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土高原练习及答案

黄土高原练习及答案

高二地理必修3第3单元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读黄土高原景观图,完成1-3题。 1.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地貌特征是( ) A.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B.地形崎岖,溶洞广布 C.地表破碎,千沟万壑 D.地面坦荡,一望无垠 2.造成黄土高原地区形成如此地貌特征的最主要人为原因是 ( ) A.露天采矿 B.黄土质地疏松 C.夏季暴雨集中 D.植被破坏严重 3.黄土高原的治理需要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针对图中陡坡地貌,适宜采取的措施是( ) A.平整土地,建立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B.封坡育林育草,增加植被覆盖率 C.修建水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D.改善交通条件,大力发展旅游业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有效方法之一,读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模式图,回答4-5题。 4.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的近期目标是( ) A.彻底改造贫瘠的黄土 B.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 C.充分利用气候资源 D.为大、中流域的治理提供经验 5.下列符合图中甲框含义的内容是( ) A.贮水拦沙 B.蓄水保土 C.提高肥力 D.充分利用光热

鱼鳞坑工程是为了减少水土流失,在山坡上挖掘有一定蓄水容量、交错排列、类似鱼鳞状的半圆形或月牙形土坑,坑内蓄水,植树造林,是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防治水土流失的一种方式,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因俯视形状看起来像鱼的鳞片一样,所以叫鱼鳞坑。读图甲、图乙,回答6-7题。 6.如图甲所示,适宜植树的地点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7.根据图乙可知,坡面侵蚀强度最大的坡度约为( ) A.15°~25° B.35°~45° C.55°~65° D.75°~85°

读右图,回答8-11题。 8.图中H是世界著名的工业区,该工业区是 ( ) A.英国中部工业区 B.中国辽中南工业区 C.德国鲁尔工业区 D.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9.F河是 ( ) A.莱茵河 B.鲁尔河 C.利珀河 D.易北河 10.早期,该区得以发展,其优越的区位条件有 ( ) ①丰富的铁矿 ②充沛的水源 ③便捷的水陆交通 ④环境优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乔木 灌木 草木

治理措施

功 能 甲 发展多种经营 2

11.20世纪60年代开始,该地区的钢铁工业也开始衰落,原因不是 ( ) A.煤炭成本上升 B.石油、核能的利用,对煤炭需求量减少 C.新技术发展 D.煤炭资源不足

鲁尔区“兴盛——衰落——重新崛起”的发展过程对我国国企改革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据此回答12-14题。 12.关于鲁尔区区位优势的论述,正确的是( ) A.离法国东北部的煤矿很近 B.莱茵河、易北河、鲁尔河等天然河流供给丰富水源 C.众多河流及运河航运便利 D.在法国与西欧有广阔的市场 13.德国鲁尔区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走向衰退的原因,正确的是 ( ) ①能源消费从“石油时代”进入了“煤炭时代” ②钢铁出现了世界性的供过于求 ③煤炭开挖深度的增加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得鲁尔所产煤的价格在市场竞争中乏力 ④铁矿资源进口受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4.鲁尔区的重新崛起对我国国企改革的借鉴意义有 ( ) ①调整传统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②扩大大批量、标准化产品的生产规模 ③加大科技投入,研制新工艺、新产品 ④加大资金投入,发展资金与资源密集型产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据此回答15-16题。 15.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需要逐级提升水位,这一做法的主要原因是( ) A.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用水量大 B.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海拔比华北平原高 C.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海拔比华北平原低 D.黄河是“地上河” 16.南水北调是解决北方用水紧张的举措之一,选择正确答案( ) A.北调的原因是北方人口密集、工业耗水量大 B.东线方案是利用京杭运河、从太湖提水北送 C.中线要穿越秦岭中段、跨过黄河到华北 D.三条路线中,西线的工程量最大

我国是世界上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的1/4,在世界银行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88位,水的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据此回答17-18题。 17.目前我国的水资源形势十分严峻,主要面临的三大问题是( ) ①水能丰富 ②水资源短缺 ③发电能力差 ④水资源分布不均⑤水环境恶化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18.水资源紧缺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关于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对策的说 法,正确的是( ) ①采取节水措施 ②降低水循环利用率 ③实行累进收费制度 ④依法治水 ⑤减少新的水源 ⑥跨流域调水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⑥ C.①②④⑥ D.③④⑤⑥ 读“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地区调配示意图”,完成19-21题。 19.箭头①和③的运输方式中具有共性的是 ( ) A.管道运输 B.水陆联运 C.高压输电 D.航空运输 20.有专家指出,④工程很可能加重沿途有些地区土壤的次生盐碱化。有关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沿途有些地区潜水面较低,河水渗漏补给地下水 ②沿途有些地区土壤中的盐分有逐渐向地表积聚的可能 ③沿途地区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 ④沿途地区主要地处半湿润地区,非雨季时段,蒸发量 3

大于降水量 ⑤沿途地区有大量海水的入侵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21.②工程对于我国能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是 ( ) A.缓解我国由于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所带来的环境压力 B.根本上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以气代煤 C.可以实现“东西部双赢”,根本上解决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 D.促进沿线地区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环境的改善

川气东送是我国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第5大工程。干线起于四川达州宣汉,止于上海市,途经重庆市、湖北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苏省,全长1674公里。读图回答22-25题。 22.下列因素中,属于川气东送管线走向所考虑的经济因素是( ) A.地形因素 B.交通运输条件 C.城市分布 D.工业基础条件 23.川气东送干线通过的地形区依次是( ) A.四川盆地、江南丘陵、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B.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江南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 C.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江南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 D.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 24.沿线城市对天然气的使用会降低城市环境污染中的( ) A.水污染 B.大气污染 C.固体废弃物污染 D.噪音污染 25.西气东输管线的终点是上海,川气东送又向上海供气,这是因为 ①从长远考虑,西气东输不能满足上海发展的需求 ②可以增大上海港对外出口天然气的能力 ③增强对上海供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④可以合理布局管线网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满分50分): 31.下图示意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水土流失的面积。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大于1000万公顷的省级行政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疆面积较大,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小,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山西面积较小,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治理的措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发

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持续产业。 材料二:2003年6月,温家宝总理考察辽宁后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西部大开发战略, 4

是东西互动的两个轮子。”2003年8月初,他再赴吉林和黑龙江视察,明确指出: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要把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走出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路子。 材料三:鲁尔工业区和东北工业区示意图

(1)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成为德国最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凭借的是当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工业发展的优越条件。

(2)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主体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代________________。鲁尔区主导产业中的________________工业迅速衰退。

(3)鲁尔区的重化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主要包括(多项选择) A.废气污染 B.水体污染 C.固体废物污染 D.辐射污染

(4)20世纪50年代以后,为了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鲁尔区实行了多项整治措施,其中包括(多项选择) A.加强交通建设,新建了一批铁路 B.发展了汽车、采油、钢铁、化学等一批新兴工业 C.改造利用老工业建筑物等,推动了旅游、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D.区内建立了高等学校和科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