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可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天以内,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随着社会的发展,突发性耳聋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儿童突发性聋较少见,突聋患者中14岁以下的患儿约占3.5%。
儿童突发性耳聋病因:
一、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使血管内膜发生水肿,造成血球粘连,形成血栓,使管腔狭窄阻塞,从而影响内耳功能。
其中,巨细胞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与儿童如发行耳聋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二、自身免疫性因素。
儿童期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者,更易发生免疫相关的耳聋,常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双侧听力下降。
三、血管因素。
内耳的血供主要来自基底动脉或小脑前下动脉分出的迷路动脉,迷路动脉分为前庭动脉、耳蜗固有动脉和前庭耳蜗动脉三个分支,其分支均为终末支,因此,当发生血管痉挛、血液凝
固性增高、血栓形成、栓塞、动脉硬化等时,很难由其他动脉血补偿,从而出现内耳供血障碍,导致儿童突发性耳聋。
四、遗传因素
目前已鉴定出120多个与耳聋相关的致病基因,其中线粒体DNA l2S rRNA、GJB2基因和SLC26A4基因为我国最常见的致聋基因,这些致聋基因引起的小儿耳聋有时候也表现为儿童突发性耳聋。
五、精神心理因素
精神因素引起的突发性耳聋大部分都与学习成绩差、被家庭和社会关注少而引起的精神心理因素有关,当怀疑患儿为伪聋时,一方面要向患儿及家属咨询相关的情况,另一方面对患儿应进行相关的心理咨询和指导。
儿童突发性耳聋的干预措施:
1、药物治疗。
目前对于儿童突发性耳聋的治疗主要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即抗病毒药物、皮质类固醇激素、血管扩张剂、神经营养药物辅以高压氧等进行综合治疗。
此外,也应注意个体化用药,对于儿童突发性耳聋患者,应针对病因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人工听觉干预。
人工听觉技术干预儿童突发性耳聋的听力损失以重度和极重度听力损失为主,多为永久性的,药物治疗有效率较低,尤其是对于语前聋患儿,可能严重影响其言语发育,故早期佩戴助听器或行人工耳蜗植入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永久性听力损失的儿童突发性耳聋患儿的言语感知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儿童突发性耳聋患者认知能力较差,能否早期发现耳聋、及早就诊对其预后至关重要。
一般认为,发病至初诊时间越短,疗效也越好,急性发病2周内都属于治疗的最佳时机。
听力损失程度轻的患儿预后较好,听力损失较重的患儿预后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