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膀》作文讲评课教案教学目的:明确命题作文的写法,学会审题立意的方法,规范作文语言。
教学重点:学会审题立意,使用简练的语言。
教学步骤:一、文题诠释要求:以《肩膀》为题,写一篇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题材不限。
题意诠释:作为大家所熟悉的事物,似乎不存在跑题的可能,而且大家都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本次命题作文的特点:第一,平实。
贴近考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
第二,让学生能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情感。
第三,凸见了关注人的成长。
作文立意:第一、从本义出发,写肩膀的“依靠”或“支撑”的作用。
如写父母为自己的付出,想到父母是自己的人生依靠,是自己人生之旅的拐杖。
(需要发散思维,采取虚实结合的方法立意。
)第二、从肩膀的功能出发,写肩膀存在的价值意义。
如,写肩膀的存在使一个人趋于完整,再引申到学校、企业单位组织机构中,某个部位的存在意义,甚至是引申到国家政府的机构设置的问题。
第三、从肩膀的比喻义和引伸义来思考。
这是创新的最佳角度。
如肩膀是信念,是理想,是希望,这些支撑了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我们需要依靠信念、理想与希望。
同时肩膀也是一种责任,写自己所肩负的个人责任、社会责任与国家责任。
第四、肩膀是一个民族腾飞的保障。
自古“铁肩担道义”,以国家的防御建筑、古今的英雄人物的事例来说明中心。
第五、从矛盾哲学的角度出发,肩膀的多少与我们成长有何联系?肩膀是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多,可以使我们衣食无忧,学习无苦,但却带来了好逸恶老、不思进取的坏毛病;肩膀少,虽然会使我们经历人生的种种不幸或苦难,但却带来我们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认识,增强自我抗挫折能力,使自己更健康地成长。
二、总结本次作文的情况。
本次作文的批改,我改得比较严格,普遍的分数都是35分左右,能够上40分的同学都是写得比较不错的。
大部分同学的作文都是从肩膀的本义与肩膀的功能出发,或是记叙文或是议论文,写的内容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肩膀如何支撑家庭的故事。
虽然没有离题,但是立意都不够高,落入了俗套,没有创新。
同时很多教学设计>文章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
1、偏题、离题。
有几个同学没能完全理解题意,把父爱、母爱硬套在“肩膀”上。
以期达到问题的要求,这样反而使得教学设计>文章生硬且偏题。
如有一篇教学设计>文章,全篇写父爱,写父亲如何爱自己,最后再套再在“肩膀”两字上。
显得造作二刻板,虽然教学设计>文章感情真挚,有的甚至结构与语言很有艺术感,但可惜偏题了。
2、文章感情不够真实,故事虚构。
如有个同学写自己父亲的肩膀,写了父亲的肩膀在自己幼年、青年、中年三个时期的作用的镜像,其中中年的成家镜像就不真实。
再如,有篇教学设计>文章中有这样的句子“雨终于停了,她找到一块比较干的草地,躺了下来。
”刚下完雨,露天的土地有可能会是干燥的吗?不符合自然现象。
有些参加中考的同学在写作文时,为了感动读者,编造了自己的父母早丧或是不幸遇难的故事,以表达自己的孤苦与悲惨。
以至于几十万的考生都是孤儿。
这样的教学设计>文章虽然能够从字面上感动读者,但是不够真实,又岂能得高分?因此,我们在作文中,要尽量写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己真实的感情。
立足于真实的生活而写艺术的真实,才是创作的基本。
即使是作家写小说,他也要立足于真实的生活来写艺术的,而不是胡编乱造。
3、语言的问题。
(1)语言口语化问题。
(2)语言罗嗦,不够简练。
教学设计>文章中充满“了”。
有些句子只需要几个字就可以表达的,但却要不断地重复同一个意思。
如表示等待的句子,“等等,等啊等,等又等。
”何必等得那么辛苦呢?直接“等了很久”不就行了。
再如“我在床上辗转着,慢慢地,我的静下来了,我的心也静下来了。
”(到底是什么静下来了?)再如:“此时,妈妈惊呆了,她被这突如其来吓呆了,她被儿子这句话所吓呆了……”(连续三个“吓呆”,虽然加强了语气,但是有必要吗?)因此,我们在以后的作文中,要学会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意思,只要把句子表达清楚就可以。
除非你是很想要用重复的句子来表达你强烈的感情,其他的句子都可以用感叹词代替的。
(3)错别字连篇。
如“掉头丢尾”(丢三落四)、“行里”(行李)、“朦胧”(写成了目字旁的)、“扒”在父亲的肩膀上(趴)、“克意”(刻意)、“脸颊”(写成了月与夹组成的字。
)(4)缺胳膊少腿。
句子缺少主语或宾语,显得不完整,使句子的意思有歧义。
如“爸爸见我不做声,一定使不对劲了。
”(到底谁不对劲了?)再如“只看见用肩膀抬起两袋木柴”(缺少主语)(5)词语搭配不当,或是用错词语。
如“挺直的肩膀”、“远火救不了近水”、“严肃的感觉”、“脸上总是无神”等等。
4、标点符号用法不标准。
一般的标点符号都不可以放在句首,除了双引号的前一部分“;一般的标点符号都可以放在句末,除了双引号的后半部分”,但前一部分“可以放在句末。
三、优秀作文欣赏。
虽然很多文章都存在一些毛病,但是也依然又优秀的作文存在的,在这里要表扬这些同学的作文。
以上同学文章都写得不错,立意较高,对主题有所创新,且教学设计>文章中心明确而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语言表达精练而准确,卷面整洁。
课后大家可以借这些同学的教学设计>文章来学习一下,请教一下同学是怎么写教学设计>文章的。
下先让我们来祁子轩同学的佳作吧。
优点:1、立意较高。
把具体的肩膀幻化成责任来写,显得抽象。
2、中心明确而突出,结构完整,层次感强。
3、语言简洁而准确。
4、描写详细而具体,创设的意境较高。
如第一段的描写。
5、文章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6、内容较充实,所举的例子符合中心的要求。
7、能够结合实际而谈,教学设计>文章的结尾回到自身的“肩膀”不足之处:1、文章有错别字。
2、词语搭配不当。
如“挺直的肩膀”优点:1、把真实的肩膀幻化成责任、爱心、亲情,立意较高,逃脱了俗套。
2、文字优美,意境深远。
每一个事例之前的环境描写奠定了事例的感情基础。
3、教学设计>文章的结构教学设计>设计独特,散文式的分层结构新颖,别出心裁。
4、感情真挚,能够使读者共鸣。
5、语言文字简炼而准确。
6、结尾“仰望他们的肩膀,是一座座山……”令人深思,回味无穷。
不足之处:就是应该再注意词语的准确运用,以及一些错别字。
还有就是标点符号的问题。
四、离题作文点评。
阅读一篇离题的作文,让同学们判断为何离题。
在这里就不点这些同学的名字了,希望他们以后能够审清题意,把握好作文的要点。
五、让学生根据所讲评的要点,同桌之间互相修改自己的作文。
六、重申文章的写法。
1、要加强审题立意、选材方面的训练。
一定要把握煮审题立意的基本过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一定要注意立意的周延性,尽量做到严密。
选材要精准,要尽量把材料向“中心”靠拢。
2、要加强教学设计>文章形式方面的训练。
教学设计>文章结构,虽然是形式方面的东西,但却影响着作文的质量,先说什么与后说什么,要处理好其顺序,免得丢不必要的分。
3、要加强语言基本功的驯良。
在教学设计>文章中,尽量杜绝错别字、病句的出现,同时要学会用普通话的思维来构思作文。
老师的臂膀在我的印象中,老师是温柔而慈祥的,总在我们遇到困难挫折时用温和的话语鼓励我们。
但那天体育课上的一幕,却改变了原先固有的看法,让我感慨:老师的臂膀也如父亲的那样有力,让我们感受到爱的伟大。
我清楚地记得那节体育课,强烈的阳光让我们都昏昏欲睡。
由于是第一节课,汪老师并没有让我们进行剧烈的体育活动。
汪老师是一个可爱的大个子,充满阳光又富有活力,以至于我们常常都会把他当成跟我们一样的学生。
而他也总是露出那招牌式的笑容,和我们打成一片。
经过了三十分钟的体能恢复后,汪老师让我们自由活动。
我们喜不自禁,纷纷抱着篮球冲向了球场。
而汪老师就在球场边上看我们打球,还不时为我们进了一个好球而赞叹,用他那丰富的体育知识帮助我们判定是否犯规。
有时,汪老师也会球性大发,和我们一起在球场挥洒汗水。
我们也都真心欢迎。
和往常一样,汪老师出现在了球场边。
正在这时,我防守一个同学的上篮时不小心扭伤了脚踝,刺骨的疼痛令我瞬间跌倒在地,豆大的汗珠浮现在额头,脸也憋得通红。
场上的同学都愣住了,不知如何是好。
汪老师这时一个箭步冲到了我面前,俯下身子用他有力的臂膀扶我到篮球架上,又急切地问我感觉怎么样,一脸着急担忧。
汪老师毕竟是体育专科毕业的,这时候也并没有手忙脚乱,而是迅速采取急救措施。
将我的鞋子脱下透风,又把伤处固定好,以免受更大的创伤。
一边扶起我,一边关切地说:“XX,疼得厉害吗?别怕,我扶你去冲下凉水,会舒服点。
放心,一会儿就没事了。
”如同夏日里拂过一阵清风,顿时让我感觉畅快了许多,脚踝也似乎不那么痛了。
说着汪老师用他那有力的大手扶着我,示意我跟他去冲凉水。
我把肩膀搭在老师的臂膀上,心里暖呼呼的。
老师多像我我父亲啊,一样的是哪让人感到安全和有力的臂膀,一样的是哪无私而伟大的爱!这爱的力量宛如一股细细流淌的清泉,就这样冲去了我的疼痛和焦躁。
老师的臂膀是那样的充满力量!三天过去了,我的伤也早已没什么大碍了,那时刺骨的疼痛如今早已远去多时,但那时感受到得老师臂膀的力量如今依然体会得到,那爱的涟漪仿佛还在我的心湖荡漾。
在此教师节来临之际,我只想说一声:敬爱的汪老师,你的关怀和爱护将永铭我心!历史的肩膀滚滚长河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我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题记时间和过往湮没了千年的文明,终于在这“岁月忽晚”的罅隙里,犹如一位雕塑者,沉淀下了稠厚的泥土,用手中的塑刀绘出了历史的轮廓,勾勒出历史的线条,刻画出历史的沧桑。
合上明史的最后一页,我攀附着历史的肩膀,品味千年来的甜酸苦辣。
我想,历史的肩膀上那细腻的纹络是古今文人墨客留下诗篇罢:是元稹“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前岂堪夸”的悠然,是李商隐“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爱恋,是李白“晓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澹然,是苏轼“拣尽寒枝不肯栖”的执着,是晏殊“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的惬意人生,站在历史的肩膀,一种细腻柔软的温情在胸腔中荡漾开去,击起一片细细涟漪,站在历史的肩膀。
我想,历史的肩膀上那骨与骨交合的坚硬线条,是古来将相英雄的热血罢:是霍去病践在匈奴草原上的铁蹄,是戚继光长戟向天的誓言,是周瑜绿绮轻拂的玄冰破,是俞天金剑斩倭的豪情,是皇太极长缨指点江山的壮志,站在历史的肩膀,一种铿锵有声的荡气回肠在脑海中掷地有声,犹如一壶浓酒下肚的辛辣与家情,站在历史的肩膀。
我想,历史的肩膀上那突兀的肩胛是古今帝王的惆怅罢:是始皇残酷刑法的惆怅,是武帝大刀阔斧改革却万名上疏的惆怅,是雍正即位九龙相残的惆怅,是李煜壮志未酬的惆怅,站在历史的肩膀,一种苦涩萦绕在胸,是一种无奈的忧伤,站在历史的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