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弟子规》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 经典诵读
课程类型: 语言文字类
选编经典《弟子规》等内容为主;辅以名言、对联、谚语、
古诗词名句、歇后语等内容。
授课时间:每周一课时,共18课时。
授课对象:全体学生 、课程开发背景
1. 经典文学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待继承与发扬:我国几千年历史留
F 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
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
根据相关调查,大部分学生对祖国
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
在《国家“十
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
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
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这一重要精神,明确地指出了今天我们
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不能离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传
统文化。
2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需要:经典文学作品的思想意义深远,
尤其是在“重礼明德”方面更是值得今人传承的。
诵读如《弟子规》
等经典,必将对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方向上给予指导,对
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深远的意义。
马壁小学
主讲教师: 校本课程负责人、各班语文老师
教学材料: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增加阅读量, 并明确提出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怀”,也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古典文化积累、书写的指导,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经典文化,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古文中的经典恰恰可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重视古典文化积累,诵读经典,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课程的要求。
3.学校办学理念与校园文化的体现:我校的“健康发展,一个都
不能少”的办学理念有比较深广的内涵,包括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理、健康的人格。
古典文学经典作品中的许多思想也折射出做人、做事的道理,对于形成良好的人格起到重要的作用。
4.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的需求:教师在拓展型课程的实践中体验
并实践多元化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对基础型课程教学方式的丰富和完善具有积极意义。
我校的《经典诵读》集积累、背诵、书写于一体, 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自主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活动为载体,学习、践行《弟子规》为重点,全面推动学生和学校的发展,把学校建成一所特色鲜明、教师队伍充满活力、学生素质和谐发展的学校。
三、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
校园充满“弟子规”的文化氛围,全体学习能践行“弟子规” 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道德情操。
探索出传承经典与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能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推广。
学校掀起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学生、教师对优秀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并从中得到做人做事的启迪。
2.学生发展目标:
⑴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经典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在
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 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
承者和传播者;
⑵用《弟子规》的要求来规范自已的言行, 践行弟子规,形成良
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道德情操。
⑶全体学生能背诵弟子规,唱弟子规歌, 培养学生诵读能力和感
受语言的能力,积淀文化底蕴。
3.教师发展目标:
⑴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具有比较厚实的文化素养和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能力和科研能力。
⑵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课程理论,实现角色转变,具备科学的课
程意识、娴熟的课程开发艺术、精诚合作的精神,促进专业水平的提咼。
4.学校发展目标:营造“经典诵读“的氛围,促进学校“中华传
统文化教育”特色的形成,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打造办学品牌。
三、各年段课程内容及要求
低年段:以读为主,以读促背。
能按照一定的韵律诵读和背诵, 通过故事了解意思;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行为。
中年段:读书贵在实践,习惯重在养成。
背诵全文,能说出重要句子的意
思;开始写行善日记,引导学生一周做一件好事,课上把好事记下来讲出来。
高年段:在《弟子规》学习基础上,适当进行经典名句拓展。
以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为内容,积累名句,并在生活和写作中能加以运用。
四、课程组织
㈠开设时间:每周一课时
㈡开展培训与研究活动
1.组织教师学习课程理论,更新教育观念。
2.搜集、提供信息资料。
3.阶段性小结和经验交流。
五、课程实施建议
1.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驱力。
因此,要坚持把激发学生兴趣贯穿于课程的实施过程中。
定期组织学生读书,指导上网浏览经典文化和欣赏书法艺术作品等。
注重环境熏陶,充分发挥校园文化阵地的育人作用,在橱窗、展板、墙报、读书角悬挂和展示经典书籍、名言等,形成浓郁的经典文化氛围。
2.学科渗透一一各学科要根据学科特点,结合经典文学的内容,
在教学中渗透经典文化,尤其是语文学科,加大指导力度。
如:师生共同诵读、学生展示诵读等。
3.开展系列活动
⑴建立班级图书角,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
班主任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量登记。
⑵经常为学生读书讲故事,让他们在听书或故事的过程中受到感染,从而爱上读书。
利用班会、校夕会等时间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
⑶在校本课程成果汇报中推出经典诵读中的典型,进行表彰。
六、课程评价
㈠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实行全程评价。
采用教师评、学生评、家长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对《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校本课程纲要》等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及时改进。
㈡对学生评价:根据学生兴趣、态度、诵读及获奖情况,按照优、良、合格的等次,结合学生自评、班级互评、教师点评的多种评价方式。
及时推广和宣传典型。
㈢对教师的评价: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记入教师工作量,纳入
教师的业绩考核。
《弟子规》校本课程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