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填空题精选
★★★★★★★★
1、骨质疏松最常见的并发症为 骨 折。
2、判断长骨骨折断端移位时,以骨折 近 端为准,判断骨折远 端移位方向和程度。
3、儿童最常见的两种骨折类型为 青枝骨折 和 骺离骨折 。
4、腕关节Colles骨折是指位于腕关节面上方2-3 cm处的骨折。
5、老年人骨盆区最常见的骨折是 股骨颈骨折 ,骨折后容易并发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
6、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典型X线表现是病灶内出现 死骨 。
7、化脓性关节炎好发于关节 承重(或中心)部位,关节结核好发于关节 边缘 部位。
8、骨肿瘤的基本X线表现有:骨质破坏、成骨反应、骨皮质缺损、骨膜反应、肿瘤骨、软组织肿块。
9、骨巨细胞瘤好发于长骨 骨端 ,骨肉瘤好发于长骨 干骺端。
10、椎体转移瘤在X光片的正位像上典型改变为椎弓根破坏,边缘不规则、不完整。
11、X线成像基本原理: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电离效应,还基于人体结构密度与厚度差别。
12、X线检查的方法:普通检查(荧光透视、X线摄影);特殊检查(软线检查、体层摄影、荧光摄影等); 造影检查。
13、含水囊肿在T1WI上为均匀低信号,而在T2WI上为均匀高信号。
14、脂肪组织在T1WI上为高信号,T2WI上为较高信号。
15、钙化或骨骼在T1WI及T2WI上均为低信号
16、小儿长骨的主要特点是有骺软骨,且完全骨化,而分为骨干、干骺端和骺等部分。
17、长骨骨折依靠对位和对线来判断骨折断端关系,确定骨折移位以近端为准,借以判断骨折远端 的移位方向和程度。
18、骨折愈合不良表现:骨痂出现延迟,稀少或不出现,骨折线消失延缓或长期存在。
19、骨折不愈合表现:断端为密质骨封闭,致密光整,或断端吸收变尖,断端间有明显裂隙,有时可有假关节形成。
20、间质性肺水肿:出线间隔线(kerley氏线)以B线最常见。
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的特征:又称急性粟粒型肺结核,表现两肺弥漫性粟粒状阴影。粟粒大小为
1-2mm。粟粒影像特点主要为三均匀,即分布,大小和密度均匀。
21、胃肠道穿孔的X线表现:膈下游离气体,气腹、腹液腹脂线异常和麻痹性肠胀气等征象
★★★★★★★★
1.食管胸段三个生理性压迹从上至下分别是:主动脉弓压迹,做主支气管压迹,左心房压迹。
2.胃体部粘膜皱襞,胃小弓,侧呈纵行,胃大弯,侧横行,致使该侧胃壁呈锯齿状。
3.输尿管结石多由肾结石脱入所致,易发生在: 肾盂相连接处,通过骨盆缘处,进入膀胱处。
4.食管下端胃食管前庭段,是贲门上方3-4cm长的一段食管,其具有 防止胃内容物反流的重要作用。
5.在溃疡型肠结核中,当钡剂到达病变区时,不能正常停留,而迅速被驱向远侧肠管,这种现象称为:跳跃征。
6.肝细胞癌在CT增强多期扫描中:动脉期呈斑片状、结节状强化,门脉期肿瘤密度下降,整个过程为:快进快出 征象。 7.X线的特性有哪些: 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电子效应 。
8. 1895年 伦琴 发现X线,以后不久X线就被用于对人体进行检查,并奠定了医学影像学基础。
★★★★★★★★
1、关节基本病变包括(关节肿脓)(关节破坏)(关节退行变)(关节强直)(关节脱位)五选其三种。
2、MRI对(钙化)(细小骨化)的显示不如X线和CT。
3、异常心脏形态是(二尖瓣型心脏)(主动脉型心脏)(普大型心脏)
4、正常成人心胸比是(0.5左右)横位心心脏纵轴与胸廓水平面夹角是(>45度)(45度)
5、肾结石典型的X线表现(桑椹状)(鹿角状)(分层状)
6、肺纹理由(肺动脉)、(肺静脉)组成,其中主要是(肺动脉分支),(支气管)、(淋巴管)及(少 页5 共 页1 第
量间质组织)也参与肺纹理的形成。
7、肺叶间裂在普通CT上表现为(少量间质组织),在高分辨力CT图像上表现为(细线状或窄带状致密影)。
8、X线与医学成像有关的基本特性有(穿透作用)、(荧光作用)、(感光作用)、(电离作用/生物效应)。
9、肝癌CT增强扫描的特点是块进(快出)。
10、单纯性小肠梗阻的典型X线表现有(肠管扩张)、(阶梯状液气平面)。
★★★★★★★★
1、骨骼的基本病变包括(骨质疏松)(骨质软化)(骨质破坏)(骨膜增生)(骨质增生)等。
2、对(软组织病变)(骨骼解剖较复杂的部位)可首选CT检查。
3、法四的四种畸形是(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室肥厚)
4、心脏检查投照的位置有(后前位)(右前斜位)(左前斜位)(左侧位)
5、胸部X线片上肺门影主要由(肺动脉)、(肺叶动脉)、(肺段动脉)、(伴行支气管)、(肺静脉)构成。
6、纵隔分区在判断纵隔病变的(来源和性质)上有重要意义,中纵隔和后纵隔的分界为(食管前壁(或食管前壁和心脏后缘连线))。
7、浸润性肺结核空洞常为(薄壁),肺脓肿空洞特点为(含有液气平面)。
8、食道钡餐检查有三个生理性压迹(主动脉弓压迹)、(左主支气管压迹)、(左心房压迹)。
9、单纯性小肠梗阻的典型X线表现有(肠管扩张)、(阶梯状液气平面)
★★★★★★★★
1、 数字X线成像(DR)依其结构可分为计算机X线成像(CR)数字X线荧光成像(DF)平板探测器数字X线成像。
2、 CR与普通X线成像比较,重要的改进实现了数字X线成像。优点是提高了图像密度分辨力和显示能力。
3、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使血管显影清晰的成像技术。
4、 CT不同于X线成像,它是用X线束对人体层面进行扫面,取得信息,经计算机处理获得的重建图像,是数字成像而不是模拟成像。
5、 CT图像是由一定数目从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像素按矩阵排列所构成的灰阶图像。这些像素反映的是相应体素的 X线吸收系数。
6、 磁共振成像MRI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所产生的信号经重建成像的一种影像技术。
7、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是对血管和血流信号特征显示的一种技术。 8、 MRI是有软组织高分辨特点及血管流空效应。
9、 CT图像还可用组织对X线的吸收系数说明密度高低的程度。但在实际工作中,不用吸收系数,而换算成 CT值,用CT值说明密度,单位为 HU。
10、CT检查分为 平扫、对比增强扫描、造影扫描。
11、物质的密度与其本身的比重成正比,物质的密度高,比重大,吸收X线量多,影像在图像上呈白影。
12、对比剂按影像的密度高度分为高密度对比剂和低密度对比剂两类。高密度对比剂有钡剂和碘剂。
13、水溶性对比剂分两型:离子型和非离子型。非离子型对比剂具有:低溶性、低粘度、低毒性等优点,减少了毒副作用。适用于血管造影和CT增强扫描。
14、用碘对比剂时,要注意:了解患者有无用碘禁忌症;做好解释工作,争取患者合作碘剂过敏试验,如阳性,不宜造影检查;严重反应包括周围循环衰竭、心脏停搏、惊厥、 喉头水肿和哮喘发作等,应立即终止造影并进行抗休克、抗过敏和对症治疗。
15、X线具有与X线成像和X线检查相关的特性为: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官效应、电离效应。
16、X线图像的形成是基于以下三个基本条件:首先X线具有一定的穿透力,能穿透人体的组织结构;第二,被穿透的组织结构存在着密度和厚度的差异,X线在穿透的过程中被吸收的量不同,以致剩余下来的X线量有差别。第三,这个有差别的剩余X线是不可见的,经过显像过程,例如用X线片显示,就能获得具有黑白对比、层次差异的X线图像。
17、人体组织结构根据密度不同可归纳为三类:属于高密度的有骨组织和钙化灶等;中等密度的有软骨、肌肉、神经、实质脏器、结缔组织以及体液等;低密度的有脂肪组织以及有气体存在的呼吸 页5 共 页2 第
道、胃肠道、鼻窦和乳突气房等。
18、胸部的肋骨密度高,对X线的吸收多,照片上呈白影
19、肺部含气,密度低,对X线吸收少,照片上呈黑影。
20、纵膈为软组织,密度中等,对X线吸收中等,照片呈灰影。
21、人体组织结构和器官形态不同,厚度也不同,厚的部分吸收X线多,透过的X线少,薄的部分相反,于是在X线片上和荧屏上显示出黑白对比和明暗差异的影像。
22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即PACS是保存和传输图像的设备和软件系统。
23、PACS已经在国内一些医院应用,根据联网范围分为:微型、小型、中型和大型。
24、PACS是医生在远离放射科的地方及时看到图像,可提高工作效率和诊断水平。
25、信息放射学是继CT、DSA、MRI、ECT、DR等数字化图像之后,医学影像学同计算机科学技术结合而派生出来的新领域。
26、信息放射学是以放射学信息系统、PACS和互联网络为基础的。
★★★★★★★★
1、关节基本病变包括(关节肿脓)(关节破坏)(关节退行变)(关节强直)(关节脱位)五选其三种。
2、MRI对(钙化)(细小骨化)的显示不如X线和CT。
3、异常心脏形态是(二尖瓣型心脏)(主动脉型心脏)(普大型心脏)
4、正常成人心胸比是(0.5左右)横位心心脏纵轴与胸廓水平面夹角是(>45度)(45度)
5、肾结石典型的X线表现(桑椹状)(鹿角状)(分层状)
6、肺纹理由(肺动脉)、(肺静脉)组成,其中主要是(肺动脉分支),(支气管)、(淋巴管)及(少量间质组织)也参与肺纹理的形成。
7、肺叶间裂在普通CT上表现为(少量间质组织),在高分辨力CT图像上表现为(细线状或窄带状致密影)。 8、X线与医学成像有关的基本特性有(穿透作用)、(荧光作用)、(感光作用)、(电离作用/生物效应)。
9、肝癌CT增强扫描的特点是块进(快出)。
10、单纯性小肠梗阻的典型X线表现有(肠管扩张)、(阶梯状液气平面)。
★★★★★★★★
1、 数字X线成像(DR)依其结构可分为计算机X线成像(CR)数字X线荧光成像(DF)平板探测器数字X线成像。
2、 CR与普通X线成像比较,重要的改进实现了数字X线成像。优点是提高了图像密度分辨力和显示能力。
3、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使血管显影清晰的成像技术。
4、 CT不同于X线成像,它是用X线束对人体层面进行扫面,取得信息,经计算机处理获得的重建图像,是数字成像而不是模拟成像。
5、 CT图像是由一定数目从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像素按矩阵排列所构成的灰阶图像。这些像素反映的是相应体素的 X线吸收系数。
6、 磁共振成像MRI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所产生的信号经重建成像的一种影像技术。
7、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是对血管和血流信号特征显示的一种技术。
8、 MRI是有软组织高分辨特点及血管流空效应。
9、 CT图像还可用组织对X线的吸收系数说明密度高低的程度。但在实际工作中,不用吸收系数,而换算成 CT值,用CT值说明密度,单位为 HU。
10、CT检查分为 平扫、对比增强扫描、造影扫描。
11、物质的密度与其本身的比重成正比,物质的密度高,比重大,吸收X线量多,影像在图像上呈白影。
12、对比剂按影像的密度高度分为高密度对比剂和低密度对比剂两类。高密度对比剂有钡剂和碘剂。
13、水溶性对比剂分两型:离子型和非离子型。非离子型对比剂具有:低溶性、低粘度、低毒性等优点,减少了毒副作用。适用于血管造影和CT增强扫描。
14、用碘对比剂时,要注意:了解患者有无用碘禁忌症;做好解释工作,争取患者合作碘剂过敏试验,如阳性,不宜造影检查;严重反应包括周围循环衰竭、心脏停搏、惊厥、 喉头水肿和哮喘 页5 共 页3 第
发作等,应立即终止造影并进行抗休克、抗过敏和对症治疗。
15、X线具有与X线成像和X线检查相关的特性为: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官效应、电离效应。
16、X线图像的形成是基于以下三个基本条件:首先X线具有一定的穿透力,能穿透人体的组织结构;第二,被穿透的组织结构存在着密度和厚度的差异,X线在穿透的过程中被吸收的量不同,以致剩余下来的X线量有差别。第三,这个有差别的剩余X线是不可见的,经过显像过程,例如用X线片显示,就能获得具有黑白对比、层次差异的X线图像。
17、人体组织结构根据密度不同可归纳为三类:属于高密度的有骨组织和钙化灶等;中等密度的有软骨、肌肉、神经、实质脏器、结缔组织以及体液等;低密度的有脂肪组织以及有气体存在的呼吸道、胃肠道、鼻窦和乳突气房等。
18、胸部的肋骨密度高,对X线的吸收多,照片上呈白影
19、肺部含气,密度低,对X线吸收少,照片上呈黑影。
20、纵膈为软组织,密度中等,对X线吸收中等,照片呈灰影。
21、人体组织结构和器官形态不同,厚度也不同,厚的部分吸收X线多,透过的X线少,薄的部分相反,于是在X线片上和荧屏上显示出黑白对比和明暗差异的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