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论文

论初中语文有效教学
摘要:在新课标的改革下,语文教师理应跟随社会的步伐,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既学到知识,又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同时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

让学生感悟语文、感悟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语文学习真正体验实效。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有效教学
一、引导情感沟通,健全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情感”教育可激发学生的求知心理,能化被动为主动,化消极为积极。

朗读激发情感,要求教师充分认识到语言文字是文章思想内容的存在形式,也是作者表达认识与感受的媒介和手段。

从语言文字入手,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结合教师的范读,再现作品的艺术境界,使学生经过形象感受和情感体验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以《回延安》一文为例,这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热烈而奔放的情怀,充分表现了作者在阔别多年后重回延安的喜悦之情,以及对革命圣地的向往之心。

教师在讲授时,要结合信天游文体的特点,认真范读,力求再现当时的场景,表现出作者对革命圣地的崇敬、向往之情,以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使学生受到心灵上的震撼。

二、科学制定初中语文的教学目标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认为教学目标包括三个方面,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我国2001 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
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学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此可见,在制定语文课的教学目标时应该考虑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和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个性。

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都必须考虑的问题,它指导着我们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行为。

它要求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内容范围时,一定要全面考虑三个领域,不可有所偏废。

但是,具体到每节课中,教学目标又要有不同的侧重点。

在具体制定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时,要全面综合考虑。

三、改进语文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生能力
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必须是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发现,养成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探究能力。

而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形成,并非是一蹴而就的。

语文知识可以传授,语文技能和方法可以习得,但语文能力则是要自我去“领悟”,在实践中去提高。

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则是要启发和引导学生,让他们不但能读书、练习,而且能大胆质疑,养成勤思、善问、博览、深研的良好习惯,弘扬学生们的个性精神。

教师要在学生“心术通而未得意,欲言而未能之”时,再“开其意”。

学生懂得的,不必跟他们多说;学生不明白的,给他们指点一下;而学生自认为明白,实际上却不明白的,先让他们多想、多思、多讨论,再给他们说明白。

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对他们瞬间闪现的思维火花和悖情逆理的异想天开,给予高度的关注和热情的肯定。

教师的点拨,就是要点在关键点、困惑点、疑难处。

四、培养学生的语文语感
语感的培养,主要的途径和方法就是读,多种形式的读,在长期的阅读训练中不断得到积累和提升。

具体来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培养对字词的感受力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字词,对文字的社会功能、汉字的字形、词汇的构成、短语的组合已经有一定的了解。

但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语言感受力还远远不够,所以培养语感首先要从字词积累着手。

2、注意“意象积累”
每一语言文字符号,都指向特定的事物,代表特定的意义。

古人讲究“气”也就是作者在创作时包含的情感色彩的意象活动。

气要以文字为托,韩愈说:“气,水也。

言,浮物也。

水大而浮物大。

”(答李翊)道出气与文字的关系。

因此在课文中阅读理解文字的气即就能抓住作者的情感从而形成语感,丰富学生头脑中的意象积累。

3、抓牢诵读
琅琅成韵的诵读,是眼、手、口、耳、脑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与一般阅览相比,更是直觉体悟语言形成语感能力的一个基本方式。

吟咏诵读可以感悟文章真谛,在不经意之间对语言那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

五、在教学中利用教材中的“艺术空白”,设计想象性说话训练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艺术空白”,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供了良
好的契机。

恰当地选择“艺术空白”对学生进行想象性说话训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而且能拓宽学生想象的时空。

例如,原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册《草原》一文描写了老舍先生访问内蒙古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其中有这样一句话“: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了。

”这种“热闹”是一种什么样的场面?蒙古族同胞见到来访者会有怎样的表现,文中没有直接写出来。

这就给读者留下了一个“空白”。

因此,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把草原的这种“热闹”说出来。

经常进行这样的说话训练,学生的作文想象能力自然会得到培养。

六、布置好口头性作业
“口头性作业”着眼于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注重表达,以提高学生的言语素质,还语文教学“语”的本色。

1、朗读,背诵。

这是我国语文“厚积”的传统经验,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

2、开故事会。

初中有部分课文故事性很强,学完后布置讲故事,在复述的基础上进行扩编,创意,加上手势,配上音乐,讲给老师、同学、家长听。

3、读书汇报。

要提高阅读能力,只读课文是不够的,必须加强课外阅读。

教师布置阅读题目,让学生课后查阅,去读书、读报,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读书汇报,谈谈内容,说说想法皆可。

4、开辩论会(讨论会)。

根据课文内容,利用一定时间,可
以是课内,也可以是课外,对学生值得争论、讨论、商量的问题,分小组以辩论会或讨论会的形式举行。

参考文献:
[1]樊凤珠. 浅谈语文教学的几点心得[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 2011,(02)
[2]何秀琴.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j]. 学苑教育, 2011,(01)
[3]温智海.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灌输新课改理念[j]. 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2)
[4]许长青. 新课改下语文课堂中的探究性学习[j].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6,(02)
[5]苗保卫. 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初探[j]. 学苑教育, 2011,(0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