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1-2、常
降来测量温度的。
1-3、温度计主要是由玻璃管、玻璃泡、刻度、液柱组成的。
1-4、体
于超过(45℃)的水温就会感觉到烫。
对低于(20℃)的水温
就会感觉凉或冷。
2-1、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2-2、水在自然降温时的一般规律是:温差越大,降温幅度越大。
水温越高,降温下降的越快。
自来水的温度与周围空气的温度相同,所以,水温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水的温度不会无限下降,当温度下降到与周围空气的温度时,就不再下降了。
2-3、测量水温的方法:①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②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③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④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⑤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3-1、冰与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画成维恩图)
相同点: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体。
不同点:冰固体、有固定的形状、不会流动、坚硬、温度低、很光滑、易融化、冰块会浮在水上面。
水液体、无固定的形状、会流动、柔软。
3-2、当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态变成固态。
是温度的变化(下降)使水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3-3、在水结冰实验时,往碎冰里加食盐的目的是:食盐可制造更低的温度
4-1、冰块融化实验表明: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长时间保持在0℃。
紧靠烧杯外侧的温度下降了。
4-2、我们发现:冰融化时,周围的空气温度下降了,这说明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5-1、装冰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不是杯内的冰融化形成的,但它的形成又与冰有关系。
6-1、装满碎冰的玻璃杯外壁上有许多小水珠,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从哪里来?
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盛冰的玻璃杯使它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下来,因而在杯壁上形成小水滴。
6-2、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我们叫做蒸发,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我们无法看到。
6-3、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温度越高、空气越干燥、有风吹都会使水蒸气蒸发加快。
6-4、再加满热水的小杯子外套上大杯子,发现:大烧杯内有小水珠。
这是因为:从水里蒸发出来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杯就会冷却下来,变成人们看得见的水滴。
6-5、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做凝结。
6-6、水在自然界中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
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这使水在自然界中产生了循环运动。
6-7、如果在冰中加入量的盐,会有什么现象发生?玻璃杯壁上就会出现一层冰霜,是因为冰中放盐后使冰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0摄氏度以下的玻璃杯就直接变成了小冰晶。
7-1、江河中的水日夜不停地流入海洋,海洋里的水却总也不会溢出来,江河里的水也一直流不完,这是什么原因?江河湖海、地面上的水,被太阳晒热,不断地蒸发,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水蒸气在空中受冷变成雨、雪等落到地面;地面上的雨水和融化了的雪水有的渗入地下;地下水又会汇集流出地面形成泉水流入江、河、湖、海,于是,水在海洋、天空、陆地之间永不停息地循环。
7-2 水的三态循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