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腔及器官
人体解剖学-腹部 V
腹膜后壁及器官
泌尿系统 Urinary system
肾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男性
女性
功能:排出机体中溶于水的代谢产物和多余的 功能 水分等,在肾内形成尿液,对调节体液和维 持电解质平衡起重要作用。 原尿:肾小体以滤过方式形成滤液,每天约 原尿 肾小体以滤过方式形成滤液,每天约 180升 终尿:原尿的绝大部分被近端小管重吸收,终 终尿 尿只有原尿的1%左右
※肾的血液循环特点 1. 血流量大(自腹主A),占1/4循环量。 血流量大(自腹主 ), ),占 循环量 循环量。 2. 90%血液供应皮质 滤过为原尿 血液供应皮质—滤过为原尿 血液供应皮质 3. 两次形成毛细血管网:血管球、球后 两次形成毛细血管网:血管球、 4. 直小血管与髓袢伴行 重吸收 直小血管与髓袢伴行—重吸收
血管球 肾小体 肾小囊 肾单位 肾小管 近端小管 髓袢 远端小管
肾单位示意图
※尿液的形成
肾小体→ 肾小体→ 原尿180L→ → 原尿 近曲小管→ 近曲小管→ 近端小管直部 细段→ →细段→ 远端小管直部 远曲小管→ →远曲小管→ 弓形集合管→ 弓形集合管→ 直集合管→ 直集合管→ 乳头管→ 乳头管→ 终尿→ 终尿→ 肾小盏→ 肾小盏→….. ※尿量:1~2升 尿量: 升
前方与耻骨联 合相邻 下方与前列腺 相邻
后方与子宫颈 和直肠相邻 前方与耻骨 联合相邻 下方与尿生殖 膈相邻
尿道
一、男性尿道
前列腺部
分三部
膜 部
海绵体部
尿道内口 男性 尿道 的三 狭窄 尿道外口 耻骨前弯 耻骨下弯 膜 部
腹后壁肌肉
腔静脉孔
腰大肌 髂肌 腰方肌 膈肌
膈肌的三个裂孔
• 主动脉裂孔-胸主动脉,胸导管,半奇和副半奇 静脉 • 食管裂孔-食管,迷走神经 • 腔静脉裂孔-下腔静脉
输尿管
一对细长的肌性管 道,长20~30cm,输 20~30cm,输 尿管先位于腹部→盆 尿管先位于腹部→ 腔→ 斜穿膀胱壁, 斜穿膀胱壁, 开口于膀胱。 开口于膀胱。
输尿 管分 三段
腹段:腰大肌前面下降,在小骨盆入口处, 腹段:腰大肌前面下降,在小骨盆入口处, 跨髂总动脉前方入盆腔。 前方入盆腔 跨髂总动脉前方入盆腔。 盆段:从小骨盆上口至膀胱壁, 盆段:从小骨盆上口至膀胱壁,女性在子 宫颈外侧2 宫颈外侧 cm处的前上方有子宫动 处 脉越过。 脉越过。 壁内段:穿膀胱壁的部分。 壁内段:穿膀胱壁的部分。
肾(kidney)
一、肾的形态 肾的形态
肾的位置和被膜
位于腹腔后 上部, 上部,腰部 脊柱两旁。 脊柱两旁。 左肾— 左肾 T11下
缘~L2下缘
右肾— 右肾 比左肾
低半个椎体。 低半个椎体。
肾被膜由外向内分别为肾筋膜、脂肪囊、 肾被膜由外向内分别为肾筋膜、脂肪囊、纤维囊 肾筋膜
肾的构造
肾皮质 肾实质 肾髓质 肾 肾窦 肾盂 肾大盏 肾小盏 肾血管
输尿 管三 第二狭窄:越小骨盆上口 第二狭窄: 狭窄
第三狭窄: 第三狭窄:壁内段
第一狭窄: 第一狭窄:肾盂与输尿管移行处
第一狭窄
第二狭窄
膀胱
膀胱尖 膀胱体 膀胱底 膀胱颈
分部
膀胱三角:
位于两侧输 尿管口与尿 道内口之间 的三角形区 域,粘膜光 滑无皱襞。 滑无皱襞。
后方与精囊、 后方与精囊、 输精管壶腹和 直肠相邻
腹膜后腔的神经和腰交感干
腹腔丛 腹腔神经丛 腹主动脉丛 肠系膜下丛 上腹下丛 腰交感干 腰丛
腔静脉孔
腰丛 髂腹下神经 髂腹股沟神经 股外侧皮神经 股神经 生殖股神经 闭孔神经
Hale Waihona Puke 要• • • • •
求
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肾的位置和形态结构 肾的被膜 内脏神经丛的概念 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在腹腔内的主要分支 和属支 • 腰丛的组成和主要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