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站义工+广州起义纪念馆和烈士陵园为了发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我们三人组队到福州火车站做了10天义工。
这是对我们的考验。
简单的工作,却带给我们无尽的感想。
加上参观广州起义纪念馆和烈士陵园后带给我们的感想。
我们觉得,这次社会实践对我们不管在行动上还是思想上都受益匪浅。
义工一:张这是我第一次到火车站做义工,总体感觉虽然很累,但是很开心,很满足。
刚刚开始的时候放不开,可能是还不太习惯吧,直到帮一个外国美女领路去售票厅后,才真的希望更多的人来寻求帮忙。
当然,在给她领路的过程中,我很想跟她聊些什么,但一紧张似乎平时学的英语都不会讲了,结果只会几句“Follow me.”“It’s there.”等简单的英语。
这段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专业的火车站义工,拥有基本的英语口语能力是必须的,因此这更坚定了我学好英语的决心。
义工的主要工作就是为乘客指路答疑,帮助老人、孕妇、残疾人等有需要的人提行李,维持进站队伍的秩序。
从一开始我们就分组分工分区域地进行服务工作,所以在做义工的整个过程中都进展得很顺利。
不过也遇到了不少困难。
比如,我们在母婴候车室(专供老人、孕妇、小孩、残疾人和军人上火车的候车室)遇到了一对四川夫妻。
丈夫病重,正赶回老家治病。
在候车过程中,丈夫病情加重,但他们的车票是晚上十一点之后的硬座票,所以急着换一张早点的卧铺火车票。
这时他们问我们有没有解决办法,看着男子因病痛痛苦的表情,我们急了,赶快去找站长询问,但是没有更早的票了。
最后,这对夫妻就只能在病痛中煎熬的等待着火车……总体来说,我们这次火车站义工之行还是很有意义的,帮了很多人,虽然累,但很充实。
通过这次实践,我真正意识到心里想的有时和做出来的相差甚远。
想得到却不一定做得到。
这就是革命先驱的伟大之处。
所以心不能比天高,却眼高手低。
因此,弘扬和传承先烈精神的最好方法就是实践。
义工二:杨有人说,志愿者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的确,加入志愿者协会两年多来,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丰富了我的个人阅历。
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不单单要学习,还要进行全方面的素质拓展,在学习中成长,在实践中成才。
而现在我肩负着不单是普通大学生的责任,更是一名志愿者。
作为一名志愿者,我比普通人更多的是激情、热心和奉献精神。
只有做更多的志愿服务,才能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才能收获更多的快乐。
其次,锻炼了我的协调能力。
作为一名志愿者,这就要求我们能协调好自己的工作与学习时间,很多时候工作与学习时间是有冲突的。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我们不能只顾工作将学习落下,又不能只顾学习而不工作。
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我学会了充分协调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两者兼顾。
更重要的是:我明确了社会服务的意义。
作为一名志愿者,我们应该明白自己做的都是无偿义务活动,价值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是一笔无形的精神财富。
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告诉人们,用心服务,传承志愿者的无私奉献精神,让这精神像阳光一样洒满社会各个角落。
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才能登上峰顶。
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留下的足迹虽然会渐渐消失,但是却教会了我们学会积累。
无论做什么事情,态度最重要。
有时候我们真心的为每一件事情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但却以失败告终,可是我们不会气馁,我们会逐渐从中获得爬起来的勇气。
虽然失败了,却离成功更近了。
我们青年志愿者在工作中,也有失败痛苦的时候,但是我们需要做的,是整理好心态,端正态度。
只要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态度,坚持努力不放弃,我们会慢慢成长,成熟,直至成为一个耀眼的星团。
切实的为人们做实事,这便让人们心中温存了温暖,温存了让人快乐,让人感激的温暖。
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自己的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不论时间怎么变,我们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没有变。
不论人们怎么变,我们的爱心没有变。
时间在前进,志愿者们的精神,也在前进。
时代不同,与革命前辈相比,表现不同,对祖国的爱却相同。
义工二:郑做志愿者这几天以来,我一直为自己可以有很多兄弟姐妹感到很开心,因为我一直觉得既然可以做志愿者应该都是看透了,人世间很多人为了功利才会来做这些,在旁人眼里觉得傻瓜才会做这种事情。
但是在我的眼里人与人之间并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
志愿者的管理其实是一门科学,而现实的情况也不一定和想象的那样单纯。
其实志愿者中有大部分是来凑热闹的,甚至有些人是带着各种各样的目的来的。
但是我一直觉得不管是带着什么目的加入进来的,只要他做的事情对志愿服务是有帮助的,可以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不对志愿工作大方向有影响,我们就应该学会包容。
我有个想法:探讨和总结什么是真正的志愿者精神和文化,人们到底为什么要来做志愿者?是应该引发更多人来思考的一个问题。
也就是由此思考引发出来的一个人文公益活动,我们把志愿者精神和水文化相结合。
水是生命的源头,志愿者精神也应该和水一样,是人们的生活状态达到一定境界后,一种人性最质朴的回归。
汶川、北川一带原本就是传说中大禹的故乡,也是中国水文化的发源地。
地震在这里发生后,把那么多人心里面如水的情怀都震发了出来。
大家不顾一切奔往四川做志愿者。
那么我们不应该让人们心里已经引发出来的善心随着地震的过去,而又隐藏回去。
我们应该把这种每个人心里面最美的一面做更多的提炼,让已经离我们远去的生命不至于白白的牺牲烈士陵园2012 年8月13日,我们小组共同决定一起到起义烈士陵园纪念馆参观,在陶冶情操的情况下,顺便出省旅游。
当天中午,我们一起到了烈士陵园,进入眼帘的是一扇朱红的大门,在烈日下显得鲜红,让人想到为了革命而奋斗的革命烈士,也让人想到了共产党今天的光辉。
之前我已通过收集资料了解到: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是为纪念1927 年12 月11 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起广州义中英勇牺牲的5700 多名烈士。
怀着敬意,我们一起走了进去,一条笔直幽静的大道将我们引到了广州起义烈士纪念碑前,屹立着烈士高举钢枪的雕像,顶天立地,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雄伟壮观。
手握枪杆冲破三座大山,象征“枪杆子里出政权”,更有邓小平题词“广州起义烈士永垂不巧”。
怀着崇高的敬意,我们小组在纪念碑前合影一张,将历史的庄严记录下来,在心中,我们更加坚定地拥护共产党的领导。
然后,我们又来到了广州公社烈士之墓。
在一座圆丘大墓中,深埋着多少的烈士躯体啊!他们不惜牺牲自己,换来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他们才是最最伟大的革命者,他们的丰功伟绩,更是我们永远的骄傲。
人类在和平与民主面前是始终站在同一阵线的!而最令我感动的,是由董必武同志题词的“血祭轩辕亭”。
亭中竖立花岗岩铭牌。
看着铭文,我们内心的震撼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
青春,是每个人最美好的时光,他们却为了祖国而献上生命。
伟大的革命烈士,永垂不巧!逝者已去,悲乎哀哉!走出烈士陵园,我们思绪万千,伟大的革命精神鼓舞了我们!作为青年的我们,更应勇于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踏踏实实地学习,真诚做人!最深印象1“血祭轩辕亭”“血祭轩辕亭”,当它映入我眼帘的时候,我内心产生了一种无以言表的情感,又或者说是某种强大的力量。
我觉得这是参观与历史相关的地方的最美好之处。
鲁迅先生曾道“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阁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尽管祖国陷入了空前的黑暗,满腔热忱不为理解,我只管奉献我青春的热血。
“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无悔奉献精神深深激励了当时无数爱国人士为国家的解放独立,前仆后继地投入革命。
当情感涌到最大值时,我不得不又想到“在现代社会,我们如何去表达一种爱国情怀更好呢?他们把青春奉献给人民,那我们这一代呢?”上学时看过一个故事,有个叫梁帆的女孩子做的一件事。
1990年5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邀请北京中学生梁帆去荷兰参加“世界儿童为和平为未来”的活动。
梁帆带着中国儿童的重托,飞往荷兰。
她被安排在舒适的宾馆里,同来自世界各国的小兄妹相会,那是一种多么幸福的事情!活动开始了,宾馆门前升起了50多个国家的旗帜。
梁帆在各国国旗中寻找中国国旗,但是她始终没有找到。
为什么在这样大型的国际会议上,却没有中国国旗呢?梁帆立即找到会议组织者,严正要求:“一定要升起中国国旗,因为我是代表中国来的!”临到吃午饭,会议组织者也没有把中国国旗升起来,梁帆把会议组织者拉到餐桌前,指着餐桌上的粉红色桌布说:“如果你们找不到中国国旗,好办,我就用鲜血把桌布染红,做一面中国国旗!”梁帆的爱国行为深深地打动了会议组织者,这件事很快传开,受到组委会的重视,他们马上安排人找到一面中国国旗,把它升起在宾馆前。
梁帆的行为也因此受到各国与会代表的敬佩,纷纷称赞她是“合格的中国的代表”。
当时,我总在想,换作是我,我有没有那个胆量?在此时,我想,我有答案了。
最深印象2广州起义烈士墓纪念碑造型十分独特:三块巨石中,一只有力的巨手紧握钢枪、高举着直指云天;钢枪上系着起义的识别带——红领巾;雕像底部基座宽阔,坚如磐石;枪尖如刺,崇高向上,表现了当年革命先烈举枪呐喊,誓要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用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决心;纪念碑正面刻着邓小平手书的漆金碑名;三块巨石上刻有4幅反映广州起义战斗场面的浮雕。
纪念碑东面是圆形拱形的烈士陵墓。
墓冢直径43米,高6.2米,封土上铺青草。
这种铁线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象征着烈士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革命精神。
墓冢四周是一圈围墙,为花岗石砌成。
墙体中镶嵌着40多根白云石栏杆,每根栏杆均镇坐着一只仰天欢笑的石狮子。
墓冢正面一块特大的青石板上镌刻着朱德题书的“广州公社烈士之墓”八个大字,是陵墓的主碑。
1987年二在墓冢东面的墙上镌刻上《广州起义碑记》。
在广州起义烈士陵园西南侧的岗地上,还耸立着一座叶剑英元帅纪念碑。
有许多事虽发生过,却会随时间慢慢被遗忘;有些人虽扬名一时终究被历史浪潮淘去。
然而,1972年的广州黄花岗起义,以及为此牺牲的七十二烈士却将载入史册而名垂千古。
当双脚迈入那个庄严又不失生机的陵园,心中涌起莫名的感动。
注视着陵园走道两边石碑上刻着的遒劲大字“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我陷入了沉思。
遥想烈士们当年的献身救国的豪情万丈和慷慨激昂。
来到烈士墓前边,深深鞠一个躬,抬头望着这葬有七十二位中华英雄儿女的陵墓,虽然曾从历史课本上看过它的图片,也从电影中看过许多类似的镜头,然而此时,我内心的震撼却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
那是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它似乎把我带到了那个水深火热的年代,又重现了无数英才人杰抛头颅、洒热血为祖国解放而奋斗的场面……遥望陵园里悠闲的晨练者或者观光者,我的思绪回到了现在.人们脸上安然、幸福的表情不正是烈士们所期盼的吗?是他们用自我的牺牲换取他人的幸福,以至现代,有抗洪战士为保护人民财产的生死不顾,有白衣天使誓死挽救病人的碧血丹心, 有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无怨无悔……这些,不正是七十二烈士精神的继承与发扬吗?我想,七十二烈士墓,不仅仅十为了纪念,更是为了鼓舞.我们个人幸福生活、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需要有一往无前勇于奉献的建设者和开拓者.作为青年的我们,更应勇于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踏踏实实地学习,实实在在地做人,真真诚诚地待人……烈士陵园观后感1我带着一份激动的心情用心灵去贴近先烈们伟大的灵魂,感受心灵的洗涤与革命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