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如何保护个人隐私
大数据时代如何保护个人隐私
前瞻产业研究院指出大数据的四大特征:海
量的数据规模(vast)、快速的数据流转和动态的
数据体系(velocity)、多样的数据类型(variety)和
巨大的数据价值(value)。仅从海量的数据规模来
看,全球IP流量达到1EB所需的时间,在2001
年需要1年,在2013年仅需1天,到2016年则
仅需半天。全球新产生的数据年增40%,全球
信息总量每两年就可翻番。
大数据时代促进信息的自由流动和共享是
政府管理、商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需要。与此同
时,海量个人信息的收集、处理、利用和共享又
会对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尤其是隐私和其他一
些敏感信息的安全带来巨大威胁。如何处理好促
进信息自由流动与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之间的关
系,是信息社会不可回避的问题。我国如果不及
早和国际接轨建立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必将在国
际贸易中受到排挤,国际企业和组织大量采集我
国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得不到有效规制也会对
我国经济社会安全带来威胁。欧盟法院近日宣布
欧美间的“安全港”协议立即失效值得我们警
醒。下面就完善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提出六点
建议:
信息社会中的个人信息保护具有不同于传
统社会隐私保护的特征,需要兼顾数据的利用价
值与保护之间的平衡。信息的自由流动和开发利
用对社会进步具有重大作用,而一国对数据利用
和保护的法律制度的宽严程度又会对该国数据
技术的创新带来影响。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教授Chander研究发现:美国法律制度对中间
平台的保护更为有力,在美国属于创新范畴的活
法,但由于既没有细分领域或行业,也不是
自下而上由行业自身制定,无法发挥行业自律的
核心优势。要发挥行业自律的作用,必须遵循其
核心要素:一是由行业主导的自下而上制定模
式,政府可以指导或引导,但绝非主导;二是根
据行业特点结合企业自愿予以行业细分,而不是
试图用一个自律性规范涵盖所有行业。结合我国
具体情况,建议先由政府主管部门倡议并引导在
几个典型行业开展行业自律,例如银行业、电信
业、互联网服务业、电子商务平台等,然后逐步
扩展至餐饮业、快递业等行业。行业自律规范应
主要由行业组织中具有相当的业务和法律知识
的人制定,并广泛征求行业成员意见。一旦某一
企业书面作出遵守某一行业自律规范的承诺,则
该自律规范成为该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合同的组
成部分。同时,法院在司法程序中也可对自律规
范的合法性予以审查,排除其中违法或者明显不
合理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条款的适用。
本文作者:余水工()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