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最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设计
最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设计
让学生思考更好的办法时,要充分发挥小组的力量,探讨更好、更便捷的方法。
四、认真观察,写好生字(用时:10分钟)
1.指读本节课学习的字词。
2.指导写字。
(1)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字形特点及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引导学生在练习中体会怎样写更好看。
3.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练习书写的成果并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书写的姿势。
(2)教师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运用字理识字法认读“封”字。
3.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写信前露西都做了什么”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回答露西的做法,课件出示相关的句子,识记加点字。
①她打开空调,又洗了一些土豆,削好后放在锅里。
②她朝窗外望了一眼。
4.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第一次写信的相关内容学习第3~5自然段,识记生字。
4.“朝”是多音字,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查字典,读一读不同的字音,再读一读与之相对应的词语,让学生主动识记。
5.“刮”可以借助“削”识记,二者都有“刂”,表示与刀相关的动作。“刮”表示“用刀子去掉物体表面的东西”。
6.字理识字法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例如,“灯”,左边是“火”,古时候,人们都是用火照明;右边是“丁”,表示一丁点儿,不多。合起来表示“只有一丁点儿的火就可以照亮”,这就是“灯”。再如,“肩”上面的“户”字形像一扇开着的门,下面的“月”字形像一块肉,合起来表示“人的肩膀像一扇开着的门,很宽,肉和关节也像门一样能活动”。
1.复习生字时,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2.说称象原因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叙述完整。
二、边读边演,实验学文(用时:15分钟)
1.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文,随文学习生字“杆、秤、砍”。
(2)帮助学生了解官员们想到的称象的办法。
(3)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关注曹操的表情,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小组合作,情景表演。展现官员们看着大象议论的场面。
1.自由读文,一边读一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生字。
2.读课文第1自然段。
(1)了解课文中出现的人物:曹操、曹冲、官员们。
(2)说一说生字的特点,再说一说自己识记的方法,并轮流读词卡。
3.认真读课文,画出描写大象的句子。
(1)练习用“又……又……”说话。
4.学生读第3~5自然段,体会露西写信的内容和心情,认读“刮”“胡”“灯”“修”“冷”“肩”“团”。
(1)学生交流:露西一共写了两次信。
(2)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读准这几个字的字音,共同商议识记这些生字的好方法。
(3)学生朗读并交流:露西很不开心,爸爸不在,没有人逗她玩。灯坏了,露西和妈妈修不好,家里很冷清。
1.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圈画生字。
2.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中都有哪些人物。引导学生随文识记字词:重、官员、议论。
(2)引导学生质疑,提出还有哪些词语不太理解。
3.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多种形式读课文。随文识记“根”“柱”。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训练,并了解这是一头怎样的大象。
三、拓展延伸,总结全文(用时:10分钟)
1.引导学生想一想还有没有更好的称象办法。引导学生对曹冲的方法进行改进。
2.引导学生讲一讲还知道哪些描写古代小孩儿聪明机智解决问题的小故事。
1.(1)想一想曹冲的办法中有哪些是可以改进的。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一个称象的好方法。
2.讲一讲自己在课外阅读中读到的古代小孩儿聪明机智解决问题的小故事。
2.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
3.教师引导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展开阅读。
1.学生观察图画,交流:一个小女孩(露西)在(给爸爸)写(一封)信。
2.学生朗读课题,质疑:为什么要给爸爸写信?是怎样写的?写了几次?
3.学生朗读课文,在课文中寻找相关的答案。
学生在针对题目质疑的时候,会提出很多问题,教师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值得思考,思考后能够解决的问题。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3.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浓浓的亲情,体会亲情的可贵之处。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学生)
2.准备字卡、词卡,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板书课题,质疑导入(用时:5分钟)
1.课件出示露西给爸爸写信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交流。
(2)学生流利地朗读第1自然段,观察字理图,看清“封”的字形和字义。
3.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圈出描写露西动作的语句。
(1)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第2自然段,读准“削”“锅”“朝”的字音。
(2)学生交流答案后正确、流利地朗读课件中的句子,尤其要读准加点字的字音,然后想办法记住“削”“锅”“朝”三个字,和同学商议时要注意倾听同学的想法,选择最好记的识字方法。
(1)学生读准每一个字音,读通每一个句子,遇到困难可以向同桌请教。
(2)同桌轮流分自然段朗读全文,相互纠正字音,并多读几次。
(3)学生默读课文,重点圈画出露西写信的原因及信的内容。
2.学生根据第1自然段回答问题,并识记“封”字。
(1)学生交流:因为爸爸出国了,要过半年才能回来,所以露西要给爸爸写信。
1.结合生活经验说出自己想到的方法。
2.学生自由说称象的办法。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并组词。
“称”是多音字,可以扩展识记。
1.叙述称象的方法对学生来说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用课件让学生了解可以称较重物体的秤。
2.“称”是多音字,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组词理解不同读音表示的不同含义。
二、初步读文,自学生字(用时:20分钟)
三、认真观察,写好生字(用时:10分钟)
1.指读本节课学习的字词。
2.指导写字。
(1)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字形特点及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引导学生在练习中体会怎样写更好看,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3.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练习书写的成果,并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观察指导,提醒学生注意书写的姿势。
二、讲读结合,随文识字(用时:23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自主阅读活动: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巩固课前预习成果。
(2)引导学生同桌合作,互读互议,针对读错的字音进行巩固。
(3)引导学生带着课前质疑默读课文,找出答案。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露西给爸爸写信的原因,学习第1自然段的生字。
(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露西给爸爸写信的原因。
(4)学生可以把自己想象成露西,带着伤心、孤单的心情朗读。
(5)学生分角色朗读第4、5自然段,观察字理图识记“肩”“团”。
1.在学生圈画词语、句子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运用尺子等工具工整圈画。
2.学生商议识字方法时,要尽量尊重他们的想法,适当予以指导。
3.“削”是多音字,常用字音就是本课中的字音xiāo。另外一个字音是xuē,可组词为剥削,距离学生较远,不太常用,本课教学不必讲解。
(1)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露西写了几次信?
(2)教师引导学生朗读第一封信的内容,识记“刮”“胡”“灯”“修”“冷”等字。
(3)教师指名朗读课文,并交流写信时的心情。
(4)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露西写信时的心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教师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第4、5自然段,识记“肩”“团”。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结合自己在视频中看到的,说一说曹冲称象的步骤。理解“船舷”是什么。
(4)认真观察老师实验,按一定顺序描述自己看到的步骤。
3.(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量”。
(2)画出描写曹操表情的句子,说一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理解“果然”的意思,“果然”说明了什么,并用“果然”练习说话。
1.文中写了很多称象的方法,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课文里介绍的称象的方法,引导学生说一说对这些方法有什么看法。
6一封信
导学案设计
课题
一封信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读中识字、悟情、达意,获得对文本的理解。因此,我把“以读带讲”“随文识字”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法。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出情、读出意、读出境、读出神,在读中理解、积累和感悟。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朝、重”。(重点)
5.展示纠错。
1.按照字卡词卡认真读,注意读音。
2.认真观察“柱、底”,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观点,并练习书写。
(1)“柱”是左右结构,要注意左窄右宽。
(2)“底”要注意笔顺。
3.大胆展示自己的书写成果,勇敢接受同学的质疑和建议。
4.练习书写生字。
教师指导书写时,要先范写,提示学生认真观察,然后重点强调易错的笔画。如:“底”字的点不能丢掉。
2.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1)引导学生读文,随文学习生字“线、止”。
(2)引导学生读一读课文中曹冲想出的办法,弄清楚曹冲称象的步骤。
(3)播放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
(4)教师实验。展示下沉、沿着水面画线、换东西后再下沉到与画线的位置相一致为止、称重等过程。
3.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量”。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字;结合句子理解“直”和“才”的意思。(重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知道这个方法好在哪儿(难点)。能读出人物对话所表达的意思(难点)。
3.能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难点)
4.通过学习曹冲称象的故事,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