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抽动症的诊断与干预

儿童抽动症的诊断与干预

抽动症的真相
一、孩子怎么了?
孩子出现频繁挤眉弄眼、清嗓子、皱鼻子、发怪声。孩子怎么了?
是“熊孩子”在捣乱?不,有可能是抽动症已经走进了孩子的生活。
如果发现您的孩子有张口、眨眼、点头、摇头、耸肩、甩胳膊、
鼓腹、踢腿等奇怪动作,家长不应将以上症状看成是孩子淘气调皮或
者不良习惯,应该考虑一下抽动症了。
二、什么是抽动症
抽动症国际上称为妥瑞氏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也称
为抽动障碍(Tourette Disorder)。抽动障碍是一种多发性神经障碍,
以不自主无规律的多部位肌肉运动及发声行为为特点。抽动障碍目前
发病原因及机制尚不明确,普遍认为由多种因素诱发的综合性症状。
诱发因素包括但不局限于围产期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喂养方
式、教养方式、发育因素等。其中,发育因素较其他因素可能性更大,
因研究统计表明超过半数的抽动障碍儿童进入成年后症状缓解或消
失。
之所以强调抽动症是“症状”不是“疾病”,是因为抽动儿童的
医学检查结果未能显示抽动障碍和器质性疾病相关联。
三、抽动症的发病年龄及病程特点
抽动症在男孩中更多见,年龄范围多在5~14岁之间且有低龄化
趋势,2-4岁发病儿童并不少见。抽动症的行进性发展可归纳为:起
病期(5-8岁)、发展期(8-14岁)、缓解期(14-18岁)、稳定期
(18岁以上)。根据美国抽动症协会的统计,半数以上的抽动症儿
童成年后症状缓解或消失,不足半数的儿童迁延至成年。
抽动障碍常常被误以为是调皮、“坏习惯”而被忽视。由于抽动
症的动作部位不一,很多患儿被误诊,将抽动症误诊为结膜炎、咽炎、
鼻炎等生理疾病。
四、抽动症的分类
1、短暂性抽动障碍
短暂性抽动障碍,又称一过性抽动障碍、暂时性抽动,是儿童期
一种常见的抽动障碍类型,尤其在青春期前的儿童中非常常见。其中
男孩明显多于女孩。表现为一种或多种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
动,病程在一年之内。
2、持续性动作抽动障碍
持续性抽动障碍以病程长、抽动部位及方式变化为特点。在其病
程中,抽动症状表现未时好时坏、抽动部位变化,其症状严重程度及
波动范围较大;包括面部动作、颈肩动作、躯干动作、下肢动作或者
几种动作联合。在紧张、过度兴奋、疲劳等情绪心理因素影响下症状
加重。
3、发声抽动障碍
发声和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不同程度地干扰和损害儿童的身
心发展和认知功能,影响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和人格建设。早期
的发声性抽动多为简单性发声,主要包括喀喇音、唧唧声、咕噜声、
清嗓声、咳嗽声、吱吱声。此后将出现复杂的发声性抽动、如突然发
出不合适的音节、单词、短语以及重复言语、模仿言语等,说话的流
畅性和节律性发生改变。严重的发生障碍表现为秽语,对儿童身心影
响最大。发声抽动障碍
综上所述,目前的研究尚未发现抽动障碍与某种器质性疾病存在
明确关联,因此抽动障碍为行为症状,非器质性疾病。医学界对抽动
障碍的研究开展几十年,目前没有治疗方案。
五、抽动症的诊断
抽动症的诊断方式为症状诊断,当儿童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抽动
行为且抽动行为持续或间歇性发生超过一年,可以诊断为抽动障碍。
抽动障碍诊断后可能进行相应的检验和检查,排除可能的致病因素。
检查项目因人异,患儿家长遵医嘱。
六、国际上对抽动障碍的干预主要采用以下方式:
1、CNMSF儿童神经发育辅助方案(ComforKids Nerve & Muscle
Support Solution)辅助儿童神经肌肉发育,促进神经肌肉发育平衡
达到稳定症状的目的,CNMSF为目前较为安全有效的抽动儿童干预方
式,该干预方式干预推荐周期为12个月,相当一部分患儿干预两周
后即呈现改善,部分患儿则反馈了更长的干预周期。该方案适合患儿
长期干预维持神经系统和情绪的平衡稳定。该方案缺点为方案设计对
象为6-12岁儿童,剂量不针对6岁以下低龄儿童及12岁以上高龄儿
童。
2、行为心理干预。行为心理干预为国际常用的针对特殊儿童的
干预方式,多动症儿童及抽动症儿童均可以进行适当的行为干预,对
其进行行为心理干预,构建良性的行为心理及情绪模型。行为心理干
预的优势为安全性好,缺点在于行为干预受环境、条件和干预人能力
和数量的限制。
3、神经抑制类药物干预。目前常用的药物为硫必利、氟哌啶醇、
阿立哌唑、可乐定等。此类药物均对神经有抑制作用且儿童用药反映
副作用风险较明显。该药物对儿童神经发育有无长效影响,目前并不
明确。因此,此类药物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用药和停药必须谨遵
医嘱。
综上所述,抽动障碍应该早发现,早干预,心理干预尤为重要,
采取相应方式促进儿童神经肌肉发育平衡,改善症状。科学安排患儿
的饮食营养搭配,鼓励儿童从事户外运动,增强免疫能力,促进肌肉
和神经发育。对有心理障碍的儿童应及时关注,采取适当的方式促进
儿童健康情绪心理的健康发展。如果儿童症状严重的患儿,可在医生
的指导下采取相应的药物控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