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应用意识

浅谈数学应用意识
摘 要:寓数学应用意识于教学中,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
问题中的作用,找回失落的“数学应用意识”。
关键词:数学应用意识 培养 素质教育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受到把
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重视数
学应用,将标志着我们的数学教育进一步走向未来、走向世界。
一、树立”数学素质教育”的观念
一个人的数学素质是指在先天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后天的学习所
获得的数学观念、知识、能力的总称;而数学素质教育就是指在数
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发掘其潜能,培
养学生具有基本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建
模能力,为其今后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数学基础,形成一个良好的
数学头脑。为此,我们要树立数学素质教育的新观念,对数学应用
意识有深刻的解读,变英才数学为大众数学,让人人都学习数学,
都懂些数学,并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具有基本的数学素质,
数学素质教育是面向21世纪的高要求的素质教育,它的实施与推
进,必将引起数学教育教学的巨大变革。
二、形成”数学是有用的”的思想
数学以实践为源头,又以实践为终结,数学社会化,社会数学化
的趋势使得”大众数学”的口号几乎席卷了整个世界。有人认为,
未来的工作岗位是为已作好了数学准备的人提供的。这里所说的”
已作好了数学准备”决不仅指懂得了数学知识理论,更重要的是要
学会数学思考,学会将数学知识灵活运用于解决现实问题中。西方
国家对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尤为重视,英国国家课程将成绩目标分为
五大块,其中”运用和应用数学”居首且贯穿整个数学课程,成为
其他四项目标的灵魂和核心。美国则明确提出”课堂不应脱离现实
世界,数学教育必须强调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我们的数学教
学中要让孩子们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
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
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
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数学本身是一门内容抽象而枯燥的学科,因此,如何把枯燥乏味
的数学变得有趣,把”要学生学数学”变成”学生自己要学数
学”,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学好数
学的保证,如果能使每一位同学都能怀着极大的兴趣希望知道数学
的魅力何在,作用有多大,我们的数学教学将变得更有意义。我认
为成立数学兴趣小组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数学应用能
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很好形式,在教学实践中我采取灵活多样,
生动有效的方式,把数学是有用的,有用在哪些方面等思想通过不
同主题的活动进行展示,针对学生心理联系所学教材内容进行相关
内容背景介绍,将学生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进活动过程,全方
位向同学们介绍数学,形成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习惯,取得了很好
的效果。
三、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生活永远是数学问题不枯竭的源泉,关注现实世界中数学的应
用,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把”实际”与”知识”联系起来,
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才是培养应用意识的最终目的,才
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提高和发展,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不要期
望讲几节数学应用专题课、一两次的解决问题就能奏效,它需要经
历渗透、交叉、反复、螺旋上升、逐级递进、不断深化的过程,使
学生的应用意识逐步由不自觉、无目的状态,进而发展成为有意识、
有目的的应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有许多知识的教学都有利于培
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特别是代数在三角、几何中的应用,图形在代
数中的应用等等,只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力,学生在获取知识、形
成能力的同时,应用意识就能得到培养。
要让学生从”为了获得一个好的考试分数而学习”,端正到”因
为数学有很大的用处而努力学习。”必须通过各种载体增强学生的
数学应用意识,提高他们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大体验成功
的频率,有效激发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积极性,达到”学以致
用”的目的。因此教师应把握教学中的几个原则:
1、趣味性:要创造情境,因势利导,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兴趣,
乐于实践,寓学于乐,容乐于学,使每一个学生都有用”武”之地。
2、适应性:要从不同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及知识水平出发,
努力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做到循序渐进,不断提高。
3、活动性:要给数学活动课程一席之地,活动课程已列入《课
程计划》,这标志着我国课程建设的质的飞跃,首先,应明确数学
活动已作为课程规定下来,要重视它;其次,要注意区分活动课与
课外活动,二者虽有联系,但有着本质的区别;同时,要多形式、
多内容,积极组织开设并要搞好活动教学的研究及评价。
4、科学性:数学的发展规律是来源于实践,又最终服务于实践。
5、实用性: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的
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发展能力,增长才干,学以致用,数学的
内容要加强实际联系:如利率、证券、风险投资方面的应用。
6、实效性:教学应注重实效,如计算机的应用将成为日常生活
的需要.为此,我们应打破那种使用计算器会使学生计算能力退化
的偏见,将计算器引入中学教学,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挖掘
学生的潜能。
7、横向性: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
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是其他科学的基础并发
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的工具性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数学教学
过程中,要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其他学科的应用,帮助学
生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