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学习笔记及知识点归纳练习

四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学习笔记及知识点归纳练习

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练习和知识点班级:姓名:学号:单元主题:作家笔下的动物单元语文要素:1.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情感的。

2.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

3.要抓住具体事例,体会动物的特点。

4.关注作者的表达。

13.猫一.组词忧()虑()稿()蹭()贪()犹()虚()搞()增()盆()二.多音字折屏恶便三.填空1.课文的作者是______。

课文细致地描述了猫的性格特点“实在有些古怪”,具体表现在:既______又______;既______ 又______;高兴时______,不高兴时______;既______又______。

2.“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中的“梅花”指__________,把_________ 比作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之情。

四、教材解析本文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

作者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小淘气可爱,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

课文分成两大部分,先写了猫的“古怪”之状,后写了小猫的“淘气”之态、以满月的小猫们就更好玩了”为过渡句,将前后两部分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开门见山,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为总起段这种古怪的小动物,真让人觉得可爱”呼应开头,中间的三个自然段,描写了三方面内容:一是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二是猫高兴时极其温柔,不高兴时又漠;三是猫有时无比勇猛,有时又无比胆小。

这三个方面的表现相互矛盾,课文用“说它…吧,它的确…可是…”等句式,娓娓道来,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全面展示了猫的古怪性格。

第二部分(第6自然段)以“满月的小猫们就更好玩了,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为全段总起,通过一些事例出了小猫的淘气:腿脚还站不稳时就爱玩,要个设完了;摔了跟头马上起来,再跑再跌,撞疼了也不哭;稍大一点胆子越来越大,逐新开新的游戏场所。

“淘气”本是“顽皮”的意思,但作者笔下的“淘气”,却成了“生气轴勃”“天真可爱”的同义词,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全文语言生动传神、风趣十足,对猫的深情倾注其间,令人百读不厌。

作者运用了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却又如数家珍般地描述了它种种惹人喜爱的举止情态。

这样不仅使句子富有幽默感,还显示出对猫的亲现让人仿佛置身于作者家中,听他介绍着自己一位亲密的家人,不知不觉就受到了情绪的感染,猫的“古怪”“淘气”如在眼前,活灵活现。

老含先生善用平实的口语,亲切有味,自然生动。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这里连用了“吧”“啊”“呢”三个语气词,不仅写出了作者对猫的观察之细致,更实实在在地表现了作者对猫的关切和爱怜。

像这样的语气词在文中还有多处,看似平常的语气词,却极富有表现力,让文章充满了生活味。

作者还不着痕迹地运用了拟人、比喻等手法。

比如文中写猫“无忧无虑,什么事也7过问”,仿佛猫成了家庭的重要一员,而“决定要出去玩玩”“撞疼了也不哭”等语句,把它当成了任性可爱的孩子,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又把猫的脏脚印比作是“小梅花”,作者的爱猫之心也得到了更加淋漓的展现。

这样的描写使作品充满了轻松愉悦的意味,让读者也深受感染。

14.母鸡一、组词毒()啼()孵()警()戒()歪()蹄()浮()敬( ) 诫()二、填空1.课文开头写“我一向讨厌母鸡”,主要原因有三点:(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是在院里,_____是在院外,它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

一只鸟儿飞过,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______,看看____,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课文这一段话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表现了母鸡_____________。

3.课文第6自然段中的“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与前文“______________”相照应。

这样写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文最末一句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用“不敢”一词,集中表了作者对母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三、课文解析《母鸡》也是老舍的作品。

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描写了自己对母鸡由“讨厌”到“不敢再讨厌”的态度变化,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全文共10个自然段,结构清晰,语言严谨而又生活化,读起来令人倍感亲切。

课文中有两句话直接描写了作者对母鸡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态度。

第一句在第1自然段,开篇就说:“我一向讨厌母鸡。

”另一句在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课文第4自然段“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起过渡作用,这件事也是“我”情感转变的转折点。

以此为分水岭,课文前半部分(1-3自然段)写了母鸡的叫声难听,欺软怕硬和居功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在后半部分(4-10自然段),作者将其对母鸡态度变化的原因娓娓道来,细致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课文的脉络清晰可见。

全文用平实自然的话语,表现了母鸡的特点,塑造了母鸡无私无畏、日夜操劳的伟大形象。

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以下特色首先,老舍善于捕捉平凡生活中的小事,对一个个鲜活的生活场景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使母鸡的形象跃然纸上。

文章前半部分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它令人生厌的三个方面。

而后半部分,又具体描写了母鸡如何保护小鸡雏们的安全,为小鸡雏们找食,还耐心地教小鸡雏学习“啄食、掘地、洗澡”的生活本领,真实、生动的细节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同时,从文字中流露的作者情感由“讨厌”到“不敢讨厌”,先贬后褒,欲扬先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伟大的母爱的赞颂;第二,全文运用了口语化的表达,语言自然流畅,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如“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等语句,作文如说话,读起来通俗易懂、亲切舒服。

文章虽没有华丽的词藻,语言却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如“每一只鸡维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把小鸡锥吃得饱饱的形态生动地表现出来课文的插图中,草地上,一只母鸡带着一群小鸡雏,可能在觅食,可能在游戏。

鸡雏活泼可爱、无忧无虑;母鸡慈爱、谨慎,似乎在保护着小鸡雏。

插图将母鸡和小鸡的外形、神态刻画得惟妙惟肖,有利于学生结合课文,体会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形象。

15.白鹅一、组词脾()譬()待()供()碑()警()侍()拱()二、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一个写句子()顾()盼局促()()()模()样引吭()()一丝()()()()其烦三、句子解析1.“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把句子中加点部分换成“这只鹅”可以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

读这个句子想一想鹅会说些什么。

四、课文解析《白鹅》是著名漫画大师、散文家丰子恺的作品。

文章描绘了一只高傲的白鹅,表达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欣赏之情。

全文共有7个自然段,结构严谨,条理清晰,重点描绘了白鹅性格的特点——高傲。

作者刚把这只鹅抱回家时,从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的姿态中,留下了最初的“高傲”的印象。

继而以“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一过渡段统领全文,细致刻画了鹅“严肃郑重”的音调,“大模大样”的步态和“三眼一板”“一丝不苟”的吃相。

作者在谋篇布局时详略得当,详写了白鹅的吃相。

本文语言活泼、诙谐、准确,又极富情趣,运用了多种表达方法,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白鹅的欣赏和爱怜。

在丰子恺眼里,白鹅俨然就是一位高傲而固执,忠诚而可爱的朋友。

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鹅的特点。

比如用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和鹅的步态作对比,显出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傲然风范;通过对狗“躲在篱边窥伺”“敏捷地跑过来,努力地吃它的饭”“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等描写,彰显出鹅老爷的“一丝不苟”“从容不迫”“架子十足”的姿态。

这一系列的对比形象生动,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课文与《猫》相似,也运用了“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

比如称白鹅为“高傲的动物”“我们这位鹅老爷”;替它添饭,站着侍候时“不胜其烦”,说它“架子十足”,看上去似乎都含有贬义,但其实言语间流露出的是对白鹅的亲昵和喜爱,写出了这只鹅虽然高傲,却个性鲜明,惹人喜爱的特点。

本课的“阅读链接”编排了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的《白公鹅》,文章描写一只白公鹅走路的姿态和在河湾里的活动,表现了白公鹅海军上将似的高傲派头。

这样编排的意图是通过和课文的比较阅读,让学生体会两篇文章表达上的相似之处。

课文所配插图是丰子恺所画白鹅。

丰子恺是一位杰出的漫画大师,他的漫画总以凝练的线条,勾勒出生气勃勃,意味十足的画面。

这两张插图,一张刻画了白鹅高傲的步态,显示出它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风度;另一张刻画了白鹅的吃相,三眼一板,一丝不苟。

两张画风格简易朴实,寥寥几笔,白鹅高傲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形神兼备的漫画对文本进行了形象的诠释,增强了语言文字的表达效果。

第四单元知识点(2)——课后题第13课《猫》1.默读课文。

说说课文围绕猫的可爱讲了哪几层意思。

审题:把握全文,理清层次。

答:作者围绕猫的可爱讲了两部分内容:猫的古怪性格和小猫的淘气之态。

2.举例说说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非常喜欢猫,再把你的体会有感情地读出来。

审题:三个要求:1.找出词句。

2.说出体会。

3.感情朗读。

答案不唯一,任举一例即可。

〔答案示例〕本文字里行间都洋溢着对猫的喜爱之情。

如:“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作者是把猫当作了既任性又可爱的孩子。

又如:“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儿响动,又是多么尽职。

”这两句话中的“吧、啊、呢、多么”等语气词能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对猫的关心、着急、疼爱,充满对猫的喜爱之情。

再如:“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作者把猫的脏脚印都看做是印出的小梅花,生动形象,对它是多么的喜爱。

“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从四个描述叫声的词语中我能体会到作者对猫叫声的长短、粗细、变化都观察得那么仔细,这种关注也体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