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节河流第一课时

第三节河流第一课时

第三节河流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从地图上找出我国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主要外流河,以及最终未注入海洋的主要河流。

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从河流流量、水位、汛期、冰期、含沙量等方面描述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能力目标:
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在地图上查找主要河流和湖泊,并将水系图与气候图、地形图对照使用,培养学生依照地图分析理解河流水文特征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通过学习我国众多的河流、湖泊,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不断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地关系教育。

教学重点
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位置。

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
1.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观察对比、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等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黄河壶口瀑布: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长江: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长江、黄河是我国两条大河,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河流吗?它们又是如何分布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主要河流。

【新课学习】
一、我国的主要河流
(一)明晰概念: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内流河:最终未能流入海洋的河流。

流域:河流的集水区域。

(二)中国主要河流及分布
1.主要河流:师生读图,学生明确河流名称及位置。

内流河:塔里木河
外流河:黑龙江、辽河、黄河、长江、珠江、澜沧江(注入太平洋)、雅鲁藏布江(注入印度洋)、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
主要分布区:内流河:西北内陆;外流河:东南部
2..内流区和外流区
自主学习(读教材43页第三段),完成表格
学生读图归纳:我国内、外流河的分布
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区
外流河: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湿润、半湿润区
3.合作探究: 我国外流河和内流河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 (1)地形因素: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
(2)气候因素:我国东南部地区气候比较湿润,河流较多,为外流河。

西北地区气候较干旱,河流相对较少,主要为内流河。

【转折过渡】由于内流河、外流河所处的位置、气候条件、地面植被状况等不同,导致内流河、外流河的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变化规律不同,我们称其为水文特征不同。

二、河流的水文特征
1.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教师讲解
水量、水位、流量、流速、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结冰期等。

【教师讲解】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流量、含沙量、水位、结冰期等。

流量指单位时
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流体积,它反映河流水资源多少,通常以米3/秒为单位。

水位指河流在某地某时段的水面高程,它是反映水体水量大小的最直观的重要标志。

含沙量指单位体积水中所含泥沙的重量。

结冰期指河流封冻的时间长短。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2.外流河共同的水文特征及成因
夏季风盛行时:降水集中,水位高,流量大,形成汛期。

冬季风盛行时:降水少,水位低,流量小,形成枯水期
3.河流的汛期:小组合作探究
(1)分析归纳四条河流汛期长短的分布规律以及为什么东北地区河流有两个汛期?
(2)结合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分析河流汛期与降水又怎样的关系?
师生探究:影响因素:雨季长短
4.河流的含沙量:
学生读图分析,观察黄河各河段含沙量的变化,想想影响河流含沙量的因素有什么?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教师总结讲解:影响因素:植被覆盖、地势坡度、流速、雨季长短等
5.河流的结冰期: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冬季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6. 归纳我国外流河的主要水文特征并与内流域对比分析其共性
教学反思:通过课堂练习,学生绘制中国水系图简图,填写本节课所学习的重要的河流和湖泊,大部分学生掌握的较好,能够把长江、黄河等主要的河湖的大致位置和轮廓画出来,为后面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部分学生仍不能从材料中找到相关有用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仍需加强训练,争取更大的进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