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构编制网络管理平台

机构编制网络管理平台

机构编制网络管理平台管理员操作培训机构编制网络管理平台升级后,无论是平台操作还是后台管理都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结合机构编制综合业务和刚性规则,平台设置了多重管控环节,分层次、分部门、有侧重地重新搭建数据架构,使平台能够通过管理员赋予下层级机构编制管理员及本层级机构编制工作者相应的管理权限、操作权限及查看权限。

一、基础设置(一)部门管理部门管理实现对全省各级编办、垂直管理部门、森工农垦、联动部门及相应内设部门信息的管理。

部门管理的功能是搭建平台运行基本框架,采用以省编办为根节点的树形结构,形成全省机构编制相关部门的统一管理。

省编办负责省编办及其内设部门、13市地编办、垂直管理部门、联动部门及省级森工农垦部门的设置。

市地编办负责本市(地)编办内设部门及下级县(市、区)编办的设置。

县(市、区)编办负责本县(市、区)编办内设部门设置。

森工农垦编办负责省以下森工农垦部门的设置。

图1 部门列表1.新建部门:在部门管理页面点击“新建”添加新的部门,在添加部门页面录入部门名称、部门种类、上级部门、行政区划、部门性质,点击“保存”按钮完成新部门的添加。

图2 添加部门操作要求:(1)带*号的为必填项,部门种类和上级部门两项为关键项,保存后无法修改。

(2)联动部门的上级部门选择本级编办。

(3)部门种类的选择规则:编办、联动部门等工作部门的种类为“部门”;“编委领导”、“编办领导”及各部门的下设机构种类为“内设部门”;数据中心按“文件中心”管理。

2.查询部门:在部门管理界面,可手动填写部门名称,点击“查询”找到拟调整部门(支持模糊查询)。

图3 查询部门3.修改部门:在部门管理页面,通过查询找到拟调整部门,点选“”后可对部门名称、行政区划、部门性质进行调整。

图4 修改部门(二)机构改革管理机构改革是各级编办基于中央编办制定的各项改革政策,不定期进行地一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

机构改革管理功能通过对改革指导政策及改革相关台账进行关联来记录某项机构改革始末,形成上至中编办、下至县(市、区)编办的改革网络拓扑,使省编办能够掌握改革的推进程度及总体情况。

省编办管理员负责建立机构改革项,建立的同时标识某项改革的开始,各级编办平台操作用户的记账角色负责维护本级机构改革信息,通过机构改革管理的统计功能,省编办将督促涉及改革的各编办及时跟进工作进度,涉及改革的机构台账全部记账完成后由省编办为该项改革标识结束。

市县自主推行的小范围改革,可由市县编办管理员设置机构改革,并进行管理。

(三)基础数据管理基础数据管理是各类基础数据字典的集合,是将机构编制事项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结构化数据项目,是平台运行的基础信息。

省编办将根据中编办统计标准统一进行基础数据管理,各级编办可提出调整数据项目的建议,由省编办汇总、考察后一并调整。

二、权限设置权限包括管理权限、操作权限、查看权限三种类型,管理员首先在本级内设部门中建立用户,然后为用户分配多重角色,配置完的用户具备相应角色的所有权限。

(一)用户管理用户通行证是每个人在平台中的唯一身份标识,用户管理包括用户的建立、修改和停/启用及向用户分配角色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角色来获取相应的权限。

用户包括管理员用户和普通用户,通过赋予管理角色和普通角色来区分。

管理员用户每个编办能设置多名,可用于管理不同的业务部分,如联动管理员、落编减员管理员、机构调整管理员等,但默认为市级编办设置一名管理员,市地管理员设置下级管理员的规则参照省编办。

管理员用户用于管理本级普通用户、本级角色和下级管理员,遵循“下管一级”原则。

普通用户根据各编办使用平台人员情况设置多名,只能新建、停用、重新启用,无法删除,用于管理、操作、查看前台信息,遵循“本级管理”原则。

图5 用户管理列表1.新建用户在用户管理界面,可以通过“新建”来创建新用户,填写用户编码、登录密码、用户名称、所在部门、手机号码等信息后保存创建新的用户。

用户编码:用户名称的缩写,管理员用户名称一般由“区划+管理员”字样组成,用户编码建议使用“区划拼音首字母+admin”形式,如:用户名称“大庆市管理员”,用户编码为“dqsadmin”;普通用户名称一般为人员姓名,用户编码由姓的拼音全拼及名字拼音首字母组成,如:用户名称“高化昱”,用户编码为“gaohy”。

用户编码不区分大小写。

登陆密码:默认为123456,也可由本级管理员手动自主输入。

建议用户首次登陆平台后自行修改登录密码,以防不法人员利用默认密码登录后进行非法操作。

所在部门:即本级管理员设置的内设部门。

手机号码:持有编制通的用户必须填写,将与编制通进行捆绑。

图6 添加用户2.启用/停用用户在用户管理界面,点击“”、“”图标实现用户的启用/停用的切换。

停用的用户将默认隐藏,可通过点选“”来找到已隐藏的停用用户账号重新启用。

3.修改用户信息在用户管理界面,点击修改图标对用户信息进行修改,包括用户名称、登录密码、所在部门和手机号码。

图7 修改用户4.用户分配角色点击用户名称后的“角色设置”按钮,通过选择、保存可以为用户配置角色,用户分配角色后即可使用角色配置的功能,用户配置多个角色后将拥有全部角色的功能权限。

需要注意的是:一名用户不能同时具备系统管理员角色和平台操作员角色。

图8 分配用户角色(二)角色管理角色是权限分配的单位与载体,根据各级编办设置的工作岗位而定。

我们通过对角色分配权限,然后为用户分配角色或为角色添加用户来实现对用户的授权管理。

角色管理功能主要实现角色的建立、修改和删除以及向角色添加用户、设置普通用户角色的操作权限、设置系统管理员角色的操作权限及授权范围,设置角色区划、序列、机构查询权限、设置角色人员信息项查看权限等功能。

图9 添加角色1.新建角色在角色管理页面,用户通过“新建”功能设定角色名称、角色类型、角色密级等信息,保存后建立新的角色。

角色名称:用户手动输入的名称。

各级编办可以根据岗位情况设置相应的角色,如省编办按照使用平台人员的岗位设置建立的角色有文件管理人员、通知公告管理人员、记账人员、复核人员、落编减员管理人员(模拟机关事业单位)、编制计划管理人员(模拟机关事业单位)、审批人员、“编制通”管理人员、机构管理人员、统计人员、工作人员、系统管理人员等,然后按照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分配其功能权限和查看权限。

角色类型:“普通”角色对应平台的普通用户,用于平台各类信息的录入、审核、查看;“管理”角色对应系统管理员,仅能用于后台管理。

角色密级:是设置角色可查看的文件密级上限。

当一名用户具备多重角色并角色密级不同时,按最高密级配置查看文件权限。

图10 角色管理2.配置角色权限角色新建完毕后,用户需要为角色分配操作权限,点击角色后的“权限”按钮可以配置角色操作权限。

角色类型为“普通”可以为其分配平台权限、联动权限、编制通权限。

平台权限:平台由实名制管理、办公管理、统计查询分析、三个系统组成,合计203项权限。

其中实名制管理系统共122项权限,功能分为编制计划、人员管理、审批管理、业务管理四个方面;办公管理系统共26项权限,功能分为文件查询、基础管理、通知公告、文件管理四个方面;统计查询分析系统共21项权限,功能分为统计报表、现状查询、办理结果查询、分析图表、区划机构总揽、区划机构信息总览六个方面。

联动权限:联动管理系统共34项权限,功能分为常用查询、通知公告两个方面,权限全部为查询权限,可查询平台内该某角色允许查看的相应内容。

编制通权限:共15项权限,为平台各项权限在编制通上应用的缩减项。

图11 修改角色权限角色类型为“管理”可以为其分配系统管理员的后台使用权限,市地管理员可在权限内为县区管理员分配管理权限。

图12 管理类型角色权限修改3.角色查看权限设置点击角色的“查看”权限按钮,可以分配角色在区划、序列、机构、人员信息项中的查看权限,用户勾选相应的查看权限后保存生效在。

图13 角色查看权限4.管理员角色授权范围设置通过授权范围设置功能,上级管理员可以设置下级管理员,能够为其普通角色设置功能权限的范围。

如省级管理员建立了一个市级管理员角色,省级管理员可以通过授权范围设置限制市级管理员对市级普通角色的最大可分配权限。

点击管理类型角色的“授权范围”按钮,进行范围设置。

授权范围包括平台、联动、编制通、后台中的所有系统,勾选授予下级管理员的各功能模块后保存,完成设置。

图14 角色授权范围5.角色添加用户管理员可以在角色管理界面中直接为角色添加用户,添加的用户可以使用该角色具备的所有权限,每个角色中都可以添加多个用户,且只能添加本级用户。

图15 角色添加用户列表图16 角色可添加用户列表(三)重点关注项设置各级编办管理员对本级人员修改介绍信中人员信息的的重点关注项进行设置。

设置为重点关注项的信息修改后产生红灯,非重点关注项信息修改后产生绿灯。

当用户的角色具备相应权限时才能对不同信息修改项进行确认,各编办可根据业务需要自行设置。

点选人员信息的各项信息中显示关注或者隐藏,之后保存后完成关注项的设置。

图17 重点关注项设置三、规则设置规则是平台运行的基本守则,以下规则由省编办统一设置,给大家只做了解。

(一)业务综合设置机构编制管理中各区划、不同机构人员的退休年龄都有一定的制度和规范,对超出固定范围内的情况要进行控制并给予提醒。

(二)介绍信个性设置在机构编制日常工作中,由于各级编办审批的权限不同,有一些人员信息的调整本级机构编办部门没有审批的权限,需要报给上级编办部门进行审批。

(三)权限规则控制设置在日常的机构编制工作中,总是会遇到一些机构的存在超编、超职、人员重复占编的情况,而平台会对这些情况进行设定报警、提醒、通过等情况。

该功能用于设置平台对各类审批事项(如:介绍信、记账单等)的控制规则和相应的报警级别。

如果审批事项确认后将会超出设置的规则,系统将会按照设置的报警级别进行报警(亮黄灯、红灯等)。

如果审批事项被“亮红灯”报警,则省级以下用户不能进行最终的审批确认,只能将其进行上报,由省级编办拥有该审批事项的“超限确认”权限的用户进行审批确认。

如果页面为灰色不可点击状态,则代表此规则控制暂时为关闭状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