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考语文模拟系列训练:古诗词阅读 (附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寒食寄郑起侍郎【注】 杨徽之
清明时节出郊原, 水隔淡烟修竹寺, 天寒酒薄难成醉, 回首故山千里外, 寂寂山城柳映门。 路经疏雨落花村。 地迥楼高易断魂。 别离心绪向谁言?
注】此诗作于杨徽之贬为外官之时。 14 . 下 列 对 这 首 诗 的 赏 析 , 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3 分 ) ( ) A .“ 寂 寂 ” , 用 叠 词 渲 染 周 围 的 环 境 气 氛 。 柳 则 是 带 季 节 气 候 特 征 的 植物,而“柳映门”是寒食特有之景。 B.颔联二句:一远一近,一朦胧一 清晰,如画家构图 ,色调和谐 ,笔 触错落有致,透露出作者闲适之意。 C.颈 联即 景 抒情 。“ 天寒”,点出 寒食 节 乍暖 还寒 的 气候 特点 。“ 酒 薄”,暗示山城的荒僻。 D.尾 联之妙,在 于以问句作 结。这 里以“ 向谁言”问 之,“别离心 绪” 喷涌而出,与全诗的基调和谐一致。
15 . 请 简 要 概 括 诗 人 表 达 的 思 想 感 情 。 ( 6 分 ) 答:
【答案】 14 . B
15.①对山城凄清之景的感伤;②被贬的苦闷;③对家乡的思念;④ 对友人的怀念。(或与友 人离别的愁苦。) 【解析】 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 。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 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 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 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 容 一 般 为 曲 解 诗 歌 意 思 ,答 题 时 注 意 仔 细 辨 析 。 B 项“ 透 露 出 作 者 闲 适 之 意 ” 表述错误,应该通过对山城凄清之景的感伤,透露的是作者的别离愁绪。 故 选 B 。 15.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 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 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2
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②分析景语。鉴赏古代诗歌,把握 情感态度,应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 路去揣摩。③结合 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 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 心。当然考试中对不熟悉的作家作品,命题者都要作注,以便于考生把握 诗歌的内容。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 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哀伤、悲愤、沉痛、惜 别、依恋、赞美、仰慕、豪迈、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 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首联和颔联通 过描写“清明时节我独自走出郊野,寂寞山城家家门户绿柳隐映。隔水淡 淡 烟 霭 中 ,看 得 见 佛 寺 修 竹 成 荫 ,一 路 上 细 雨 萧 疏 , 经 过 的 村 庄 落 花 阵 阵 的景物,表达是对山城凄清之景的感伤。颈联通过描写因为被贬,天气寒 冷,菲薄的淡酒,不能让我在一醉中沉浸。登上高楼只见天高地迥,我思 乡念友更容易极度伤心。抒发了诗人被贬的苦闷以及对友人的怀念。尾联 通过描写回望故家远在千里以外,满怀离情别绪又去讲给谁听?表达了对 故乡的怀念。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 乡 子 ·南 北 短 长 亭
刘秉忠【注】 南北短长亭,行路无情客有情。年去年来鞍马上,何成!短鬓垂垂雪几茎。 孤舍一檠灯,夜夜看书夜夜明。窗外几竿君子竹,凄清,时作西风散雨声。
【注】刘秉忠:元代前期政治家。 14 . 下 列 对 这 首 诗 的 理 解 和 赏 析 , 不 恰 当 的 一 项 是 ( 3 分 ) ( ) A.古诗词中“长短亭”的意象历来 是与羁旅漂 泊之意连在一起的,本 词中作者又进而在前面加了“南北”二字,使这长长的“行路”更显得漫 漫不尽令人生愁了。 B.“灯”照明的不仅是羁旅中的孤舍,实际上更有主人公那颗孤寂的 心。有了这“一檠灯”,整个凄寒的词境也顿然增添了几分暖意。 C.本诗尾句与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 滴滴”都寓情于景、情景 交融,表达的情感是一 致的。 D.羁 旅之感是唐宋词中最常见的内容之一,不 过这首小令不同于那类 情事虚拟化的作品,词中所写实为作者数十年鞍马劳顿、漂泊天涯的生活 感受,自然也就显得格外亲切和感人。
15 . 全 词 抒 发 了 词 人 哪 些 情 感 ? ( 6 分 ) 答:
答案】 3
14 . C 15.①长年漂泊羁旅无期之愁;②数十年的鞍马劳顿之苦;③年过半 百的惆怅;④功业未就的哀叹;⑤不惧孤寒不夺雅志的乐观。 【解析】 14.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 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 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 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 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本提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 的 理 解 和 赏 析 ,不 恰 当 的 一 项 ”。 C 项 ,“ 表 达 的 情 感 是 一 致 的 ”解 读 有 误 , 结合诗歌,情感不完全相同。李词表达的是国破家亡的愁苦之情,本词传 达出的是词人不惧孤寒不 夺雅志的精神。故选 C。 15.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 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涉及对 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 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 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 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题目明确要求分析全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细读 诗歌,“南北短长亭,行路无情客有情”,“长短亭”历来与羁旅漂泊之 意连在一起,加上“南北”二字,使这长长的“行路”更显得漫漫不尽令 人生愁了,长路“无 情”客“有情”,更显出长年漂泊羁旅无期之愁;“ 年 去年来鞍马上”,写出了数十年的鞍马劳顿之苦;“短鬓垂垂雪几茎”, 是说两鬓苍苍,突出年过半百的惆怅;“何成”更写出功业未就的哀叹; “窗外几竿君子竹”,在此直道“君子竹”,其深意便在于表达对不为时 困而凛然有节的古君子之风的仰慕与追求。煞尾处“时作西风散雨声”又 从听觉感受上来写竹:西风飒飒,竹叶簌簌,好似风吹雨散一般。显然, 这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君子竹”那潇洒无畏的风神,传达出的是词人不 惧孤寒不夺雅志的乐观精神。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满 江 红 ·赤 壁 怀 古 戴复古①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 江貔虎②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③,今如许? 江上渡,江 边路。形胜地,兴 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 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①戴复古,南宋词人。其时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 抗金少有胜利。②貔虎,貔和虎。亦泛指猛兽。③曹瞒,曹操小名阿瞒。
14 . 下 面 对 这 首 词 的 赏 析 , 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3 分 ) ( ) A.上阕开篇点题,一个“想”字领起对赤壁之战的描述,与“怀”字 相照应。 4
B.“鱼龙怒”运用比喻、拟人手法表现出周瑜火攻曹军时的排山倒海 之势。 C .“ 今 如 许 ” 三 字 反 问 将 思 绪 由 历 史 转 入 现 实 ,写 出 词 人 对 功 名 事 业 的淡漠。 D.词 人 将 满 腔 的 伤 感 融 入 到 向 道 旁 杨 柳 的 发 问 之 中 ,含 蓄 蕴 藉 ,意 味 深长。
15 . 本 词 与 苏 轼 的 《 念 奴 娇 ·赤 壁 怀 古 》 都 写 到 了 赤 壁 之 战 , 但 用 意 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答:
【答案】 14 . C
15.①苏词意在表现青年周瑜才能卓越、年少立功,反衬自己早生华 发、功业无成,怀古是为伤己;②戴词意在表现战争场面宏大激烈,反衬 南宋朝廷的军事不振、国势哀颓,怀古是为讽今。 【解析】 14.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 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 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 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 歌 的 情 感 ,注 意 结 合 诗 歌 的 内 容 进 行 分 析 。C 项 ,“ 对 功 名 事 业 的 淡 漠 ”错 , 主要表现词人对时事的伤感。词写到这里,陡然转折,用“今如许”三字 提出问题:现在又怎样呢?这转折一问,问得很好,感慨苍茫,意味深厚。 南渡之后,国势一日不如一日,复古将大半生目击心伤的国事,全含在这 一 问 句 中 。 故 选 C。 15.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 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 本 题“ 本 词 与 苏 轼 的《 念 奴 娇 ?
赤 壁 怀 古 》都 写 到 了 赤 壁 之 战 ,但 用 意 不 同 , 请 简 要 分 析 ”,需 要 结 合 词 句 内 容 分 别 分 析 用 意 。《 念 奴 娇 ?赤 壁 怀 古 》写 出长江中赤壁之战的战场,缅怀赤壁之战的英雄,再具体描写壮丽奇险的 赤壁古战场,最后由江山引发思考:如此江山,必然会产生许多与之相称 的豪杰。结合“多情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分析,应笑我多愁善感,过 早 地 生 长 出 花 白 的 头 发 。 怀 古 是 为 伤 己 。《 满 江 红 ? 赤 壁 怀 古 》 ,“ 万 骑 临 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两句,用精工的对偶句,把战争的场面表现 得淋漓尽致,生动、贴切地描绘出吴蜀联军的高昂士气,写出了火攻曹军 时的翻江倒海之势。“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句,刻画出波澜壮阔的中流 水战,气势磅礴,传神地描绘出曹军崩溃之快,周瑜取胜之速。用“今如 许”三字提出问题:现在又怎样呢?这转折一问,问得很好,感慨苍茫, 意味深厚。千古风流人物,也随着滚滚东流的长江而流逝了,现在又有谁 能 收 拾 祖 国 残 破 的 山 河 啊 ! 词 人 向 道 旁 杨 柳 发 问 : 问 道 旁 杨 柳 在 为 谁 生 春 , 为谁摇动金色的柳条。言下之意是,由于自己感时伤世,面对“春风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