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节 概述(启蒙运动)

第一节 概述(启蒙运动)


法国启蒙文学
• 法国18世纪反封建的浪潮最高,启蒙运动开展得 最为充分,启蒙文学也最为典型。世纪之初的勒 内· 勒撒日的创作已经显示了启蒙文学的某些特征。 作品有《瘸腿魔鬼》、《吉尔· 布拉斯》。 • 从20年代起,法国启蒙文学逐渐汇成潮流,占据 当时法国文学的主流地位。法国启蒙文学是在资 产阶级积极酝酿革命的背景下诞生和发展的,所 以批判力度最强,最富于民主战斗精神。
第一节
概述
启蒙运动是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文化准备。反封 建、反教会。 理性崇拜是启蒙运动的思想核心,也是启蒙文学的思 想基础。启蒙学者所崇拜的是“自然理性”,而“自 然”在启蒙学者看来就是“自由”,就是没有受封建 文明所污染的纯真和清明,就其思想内涵说,它不同 于17世纪崇尚君主王权和教条的理性主义,甚至是与 之根本对立。强调反思批判,尊崇知识。 现代文化史、现代社会的真正开端。
启蒙运动诞生的动力之源
• 1、18世纪的欧洲处于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 过渡的社会转型时期。推翻封建制度,铲除封建残 余,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已成为了时代的主题。 • 2、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突破性发展。英国工业革 命的展开。牛顿、蒸汽机等。自然科学已基本各自 形成了独立的学科。 •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所建立起的君主立宪政体 和代议制,英国自17世纪以来的哲学、社会科学等 进步思想文化的发展,对欧洲启蒙运动的诞生产生 了直接的影响。
英国启蒙文学
感伤主义文学 • 主体在英国。产生于18世纪后半期。他们对于 “理性”社会表示失望,转为崇尚感情。在创作 上,强调感情的力量,着力描写人物的不幸和痛 苦,以引起读者的同情和怜悯。代表作家为斯泰 恩与哥尔德斯密斯。前者的代表作是《感伤的旅 行》,感伤主义因之而得名。后者的代表作是 《威克菲尔德的牧师》。感伤主义文学在诗歌领 域的代表是“墓园诗派”。因葛雷的《墓园挽歌》 而得名。 • 法国的卢梭、德国的狂飙突进作家以及俄国的感 伤主义文学都受其影响。
启蒙文学的基本特点4
• 4、在文体形式方面,启蒙作家逐渐扬弃了 古典主义关于体裁高低之分的清规戒律, 而平等地广泛地采用小说、诗歌、戏剧和 文艺性的政论等各种文体,打破了自古以 来诗体文学独尊的局面,开创了文学史上 的散文时代。为了便于宣传启蒙思想,启 蒙作家还创造了许多新的文学形式,如哲 理小说、正剧、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 抒情小说、教育小说等。
法国18世纪上半期启蒙文学1
• 孟德斯鸠和伏尔泰是法国18世纪上半期启蒙文学 的代表作家。 • 孟德斯鸠(1689-1755)是法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 的启蒙作家。《法的精神》主张三权分立学说。 书信体小说《波斯人信札》是第一部著名的启蒙 哲理小说。这部作品是法国启蒙文学的第一部重 要的文学作品和最早的哲理小说。 • 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首倡者和领袖。他信奉 自然神论,但又认为“即使上帝是没有的,也必 须捏造一个”。他在戏剧创作上遵循古典主义的 原则。曾创作悲剧《俄底浦斯王》和《中国孤 儿》。伏尔泰在文学上的最重要贡献是哲理小说, 他一生共创作了26部。
启蒙文学的基本特点3
• 3、启蒙文学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政论性。启蒙作 家往往是启蒙思想家,特别重视文学作品在批判 封建制度、批判宗教迷信与提高人们道德素养方 面的意义。启蒙文学的批判锋芒非常明确,战斗 性较强,它们猛烈地抨击封建制度和教会,揭露 社会上的种种不平、不合理现象,宣传自由平等 的思想。有些作品还描绘社会政治思想的图画, 唤醒人们对“理性王国”的向往。 • 启蒙作家往往不注意塑造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 而把正面人物作为自己的代言人,犯有“把个人 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的毛病。
法国18世纪上半期启蒙文学2
• 代表作为《查第格》、《天真汉》、《老实人》。其中 《天真汉》为与卢梭的论战之作。反对卢梭的“回归自然” 之说。卢梭曾经把自己的论文《论人间不平等的起源和基 础》送给伏尔泰。伏尔泰回复说
• 我收到了你的反人类的新书,谢谢你。在使我们都变得愚蠢的计划上 面运用这般聪明灵巧,还是从未有过的事。读尊著,人一心想望四脚 走路。但是,由于我一经把那种习惯丢掉了六十多年,我很不幸,感 到不可能再把它拣回来了。而且我也不能从事探索加拿大的蛮人的工 作,因为我的种种疾患让我必需一位欧洲外科医生;因为在那些地带 正打着仗;而且因为我们的行为的榜样已经使蛮人坏得和我们自己不 相上下了。
法国启蒙文学的第二阶段2
• 《修女》是一部自白体书信小说,主人公是一位从修道院逃 离出来的年轻修女苏珊。她为了求得一位开明侯爵的援助, 把个人身世和当前处境以自白的方式写给侯爵。“我真弄不 懂,一个当丈夫的要这么多疯疯癫癫的女子干什么!”小说 猛烈地攻击了封建社会和宗教压迫,热烈宣扬了人人享有自 由和幸福生活的“天赋人权”。 • 《拉摩的侄儿》为一部对话体小说。马克思恩格斯称这部作 品为“辩证法的杰作”。 • 《宿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没有严整的故事结构,主要写 雅克和他的主人在法国境内漫游,二人断断续续地分别讲述 了自己的恋爱史,最后是主仆别后重逢,雅克讲完了自己的 恋爱故事。 • 博马舍(1733-1788)是法国18世纪最后一位著名的启蒙作家。 他自称是伏尔泰与狄德罗的学生。他承继狄德罗的“市民剧” 主张,创作了以费加罗为主人公的三部喜剧:《塞维勒的理 发师》、《费加罗的婚姻》、《有罪的母亲》。
欧洲其他国家的启蒙文学
• 意大利喜剧作家哥尔多尼对流行的“即兴喜剧” 进行改革,创造了“性格喜剧”、“风俗喜剧”。 代表作《女店主》。 • 俄国30年代后盛行的古典主义和80年代以后的感 伤主义文学都带有启蒙性质。罗蒙诺索夫是俄国 古典主义文学和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卡拉 姆津是感伤主义文学的代表。杰尔查文的诗歌创 作与冯维辛的戏剧创作都表现出了很强的启蒙色 彩。拉季舍夫是一位贵族革命家,他的代表作 《从彼德堡到莫斯科的旅行》体现了俄国启蒙文 学所达到的思想和艺术高度。
德国启蒙文学1
• 德国启蒙文学首要的任务是要创造具有近代意义的民族文 学,为消灭封建割据,实现民族统一而奋斗,并弘扬自我, 突出个性反抗社会的反叛精神,以促进鄙俗气十足的市民 阶级觉醒。 • 德国启蒙文学起步于20至40年代,到世纪中期开始走向繁 荣。高特舍特主要工作是在古典主义的原则下进行戏剧改 革。莱辛(1729-1781)是德国启蒙运动的伟大代表,德 国民族文学的真正奠基人,现实主义美学家和剧作家。美 学著作《拉奥孔》、戏剧评论集《汉堡剧评》以及一系列 剧作把德国文学引向了正确的发展道路,并使德国民族文 学终于形成。提出了“市民悲剧”的主张。《萨拉· 萨姆 逊小姐》是德国也是欧洲第一部“市民悲剧”。《爱米丽 雅· 迦洛蒂》是莱辛最成功的作品,也是一部典型的“市 民悲威夫特(1667-1745)是一个比笛福更为激进的启 蒙主义作家。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的一个贫苦家庭。代表作 为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作品全面讽刺、揶揄了英国的 社会现实。作者往往把讽刺的对象夸张变形到残酷甚至荒诞 的程度,与现代的“黑色幽默”有某些相通之处。 • 18世纪30年代至世纪中期,英国现实主义小说进入鼎盛时期。 重要的作家有理查生、斯摩莱特和菲尔丁。前者是英国家庭 小说的开创者。作品以《帕米拉》与《克拉丽莎》最为有名。 作品常常把婚姻自主同中产阶级温和的道德说教结合起来。 他擅长以书信体的形式描写日常生活氛围中人物的心理和情 感的细腻变化,以及贯穿其中的感伤和哀惋情调,实为英国 感伤主义文学的先驱。在结构上突破了流浪汉小说以主人公 经历来串联多种事件的传统手法,而集中描写一个完整的事 件。斯摩莱特的作品有《兰登传》与《亨佛利· 克林克》等, 多为流浪汉小说。
本节阅读书目及习题
• 阅读书目:《格列佛游记》、《鲁宾逊漂流记》
• 本节习题
• 1、名词解释:感伤主义文学、狂飙突进、魏玛古典主义 • 2、启蒙文学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二、启蒙文学在各国的发展: 英国启蒙文学 • 英国启蒙文学于20年代正式登上文坛,作 家们宣扬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批判封建 残余和资产阶级的阴暗面,鼓舞资产阶级 的进取精神,力图通过启蒙教育促进社会 改良。 • 现实主义小说。 • 感伤主义文学。
英国的现实主义小说1
• 丹尼尔· 笛福(1660-1731)是英国18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 奠基人,也是一个资产阶级进取和冒险精神的鼓吹者。仅 仅受过几年教育,终生没有进入名流文人的圈子。他办报 纸,写关于政治、经济、宗教等各方面的小册子和文章。 其中《对待非国教徒的最简便的办法》因讽刺政府的宗教 歧视政策而被捕入狱,并被枷刑示众三次。笛福作长诗 《枷刑颂》予以回击,得到围观群众的理解与支持。1719 年《鲁滨逊漂流记》发表,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 生,也奠定了这种新型文学形式的基础。 • 笛福的小说多采用流浪汉小说的结构,以普通人的遭遇和 命运,反映了18世纪英国初期资本主义丰繁的现实,表现 了强烈的海外殖民扩张意识。他的小说创作中出现的新的 人物、新的内容和手法,为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开辟 了新路。鲁滨逊的形象中体现了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的创业 精神,鲁滨逊也成为了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一个理想化的 资产者的形象。鲁滨逊的形象充分体现了资产阶级向上发 展时期要开拓世界、占有世界的冒险精神。性格与精神的 真实。
• 《老实人》通过老实人与其老师邦葛罗斯等人的遭遇,讽 刺了“一切都是尽善尽美”的盲目乐观主义哲学。最后的 答案是:“工作可以使我们免除三大不幸:烦恼、纵欲和 饥寒。”老实人得到一个宝贵的启示“种我们的园地要 紧。”给人留下了一种既无可奈何又奋斗不息的余音。
法国启蒙文学的第二阶段1
• 18世纪中叶以后,法国启蒙运动发展到成熟阶段, 形成了强大的声势,而且大大加强了它的革命性 和战斗性。形成了百科全书派。狄德罗与卢梭是 这一时期的突出代表。 • 狄德罗(1713-1784)是一位无神论者。他主张打 破悲剧与喜剧的界限,建立一种运用日常语言、 表现市民家庭生活的“严肃喜剧”或“市民剧”, 使戏剧成为善良的学校。创作了《私生子》、 《一家之主》等市民剧。狄德罗的文学成就主要 是他的三部小说:《修女》、《宿命论者雅克和 他的主人》、《拉摩的侄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