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开展国防教育的必要性
“国防是军队的事,是党的事”--这是当前我国大多数公民对国防的理解。
这种观念正是由于我们长期处于和平的国家环境中形成的,和平环境造成了整个社会国防意识观念普遍弱化,抹去了战争年代的忧患意识。
本文从加强以大学生为重点的后备力量国防教育采取的一些措施进行探讨,以唤回已弱化的国防意识。
当今的世界没有一个国家没有国防,经济发展要靠国防作为保障,民主进程要靠国防作为支撑。
国防就是国家的防务,是全民族的防务。
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部分。
《国防教育法》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国防教育也使大学生懂得了在国防事业中的重要角色。
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人民军队来自人民,我国的国防后备力量就是“潜伏”在人民中的一支强队军队,他们历来就有着“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优良战斗精神。
而当代大学生正是国防后备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后备力量骨干和我军军官的一个重要来源,但在我们长期进行国防教育宣传和调查中发现,当代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已滑落到了建国以来的一个“谷底”,他们生活在象牙塔里,“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军事,国事,天下事,关我啥事”等消极思想在高校中具有相当大的市场,很多大学生缺乏起码的国防安全意识和常识,对国家的安全形势和国防政策知之甚少,国防这样
的大事好像都只是看热闹,有了什么事情只会说“怕什么,有解放军,有党和国家在呢”,幸好他们还知道有国家,但他们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似乎忘了自已也是国家的一员,国家大事也应该是自已的事,是每个公民的事。
我们认为现在的大学生的国家意识,国防意识严重缺失,事关国家安全、民族安危的大事在他们心中都已变成了党的事情,国家的事情,就是不关自已的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但造成目前这种情况,不能仅仅怪大学生,而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长期和平的国家环境造成了整个社会国防意识观念普遍低下,大家都已没有了战争年代的忧患意识。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支没有忧患意识的军队是注定要被消灭的,一个没有忧患意识的民族是注定要被侵略的,而一个没有忧患意识的高校大学生更是不适应二十一世纪经济社会竞争和中国国防安全需要的。
作为当代高校大学生同样在国防安全上有着不可推卸的义务。
权利和义务从来相辅相成,准备战争就是高校大学生的国防义务,而享受有着强大国防力量保卫的经济建设成果则是高校大学生的权利。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人们对经济高速发展的追求已经凌驾于国防现代化之上了,但国防现代化是经济安全稳定发展的前提,失去了国防现代化,经济发展的成果是随时都有可能被别人剥夺的。
因此,加强全体人民特别是作为国防后备力量骨干的当代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就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21世纪,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向前涌动。
与之相伴随的则是悄然兴起的各大国综合国力的竞争。
历史和现实告诫我们:尽管和平的钟声越敲越响,爆发世界大战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但人类社会战争的根源并没有消除,当前局部战争仍然不断,将来局部战争仍会发生。
因此,发展国防科学技术,建立强大的国防,以应对可能的战争的需要,依然是各国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但国防不仅仅是军队的事情,也是全体国民的事情。
对当代大学生来说,作为祖国的未来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必须要加强国防观念,提高国防安全意识,这不仅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
因此,作为国家稳定和长治久安基础,国防意识必须深入到每个大学生的心中,使之树立全面的科学的正确的国防意识,在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同时,对我国的国防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这对于我国的国防建设不无裨益,反过来又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进而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
通过对大学生的国防历史、中国国情、国防和国家安全教育,居安思危意识教育,让每位大学生都具有爱国的思想、爱国的情感、爱国的精神、爱国的行动,使他们懂得“弱国无外交、弱国无人格”的道理,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热爱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大好山河,热爱领导我们事业前进中国共产党,热爱保卫国家安全的人民军队。
大学生代表了掌握当代最前沿知识和理论的阶层,未来祖国建设和发展的中间力量,他们具有民族自立自强精神,祖国的主权独立、
领土完整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有了内在的动力。
同时当代大学青年担负着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责任,关心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安危,志愿为祖国的利益而战斗,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做出奉献。
要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凝聚人心的重要思想基础和不断追求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爱国,就是要把朴素的爱国情感升华为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操。
只有理性的爱国主义,才能铸造出伟大的民族精神,从而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时刻心系民族命运、心系国家发展、心系人民福祉。
当前,我们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特别是在大学生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引导,要把学生的爱国热情转化为立足岗位、刻苦学习、发奋工作、支持国防、献身国防的实际行动,倍加珍惜我国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自觉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利益。
在开展大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应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要求,利用重大历史事件,重要纪念日和节假日等时机,精心组织开展内容生动、形式新颖的活动。
如召开纪念座谈会,宣讲红军长征史、重走红军长征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中国近现代国耻教育等;举办纪念文艺晚会,歌颂人民军队的丰功伟绩,呕歌党的光荣历程,纪念“五四”爱国运动、“一二.九”学生运动等;组织书法书画摄影展,缅怀先烈的坚定理想;观看红色经典影片,追忆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质;邀请革命前辈对大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每年的国防教育日,组织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一起张贴国防宣传标语口号,办国防教育宣传专栏,组织学生唱爱国主义歌曲等活动。
特别注意在大学生军训、军事理论课和时事政治教育过程中,始终贯穿继承优良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操这条主线。
目前的中国乃至世界,总的来说虽处于和平时期,但爆发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中国还面临着很多的内忧外患,在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有忧患意识,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把加强以大学生为重点的全民国防意识的培养抓好抓实,这也是我们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履行维护国家安全义务的一项长期工作,它对于建设我国强大的国防力量,维护长期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具有现实而长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