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软件工程习题

软件工程习题

软件工程习题CH1一、填空题1、软件工程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和。

2、到目前为止,软件生产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和。

3、计算机科学中的研究曾国均可用于软件工程,但计算机科学侧重于,而软件工程侧重于。

4、软件工程有用管理科学的方法和原理进行。

5、软件工程是用科学知识和技术原理来、、软件的一门科学。

6、软件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软件开发技术和软件开发管理技术两个方面。

在软件开发技术方面,主要研究、、。

在软件开发管理技术方面主要研究、、。

7、作为一门交叉学科,软件工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它涉及、、、等领域。

8、软件生产周期是指一个软件从提出开发要求开始直到该软件报废为止的整个时期。

通常包括、、、、、、、等活动,可以将这些活动以适当方式分配到不同阶段去完成。

9、开发软件工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软件生产效率和改善。

10、描述软件开发过程中各种活动如何执行的模型称为模型。

11、从软件工程诞生以来,已经提出了多种软件开发方法,如、、,它们对软件工程及软件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12、结构化方法由、和构成。

它是一种面向的开发方法。

13、模型是一种非整体开发方法的模型。

软件在该模型中是“逐渐”开发出来的,开发一部分向用户展示一部分,可让用户及早看到部分软件,及早发现问题。

或者先开发一个“原型”软件,完成部分主要功能,展示给用户并征求意见,然后逐步完善,最终获得满意的软件产品。

14、喷泉模型是一种以为动力,以作为驱动的模型,适合于的开发方法。

它克服了瀑布模型不支持软件重用和多项开发活动集成的局限性。

喷泉模型使开发过程具有和。

15、结构化方法总的指导思想是。

它的基本原则是功能的和。

它是软件工程中最早出现的开发方法,特别适用于的问题。

16、螺旋模型将模型和模型结合起来,加入了两种模型均忽略了的风险分析,弥补了这两种模型的不足。

17、螺旋模型将开发过程分为几个螺旋周期,在每个螺旋周期内分为4个工作步骤。

第一步,确定目标,选定实施方案,明确开发限制条件。

第二步,分析所选方案、识别风险,通过原型消除风险。

第三步,实施软件开发。

第四步,评价开发工作,提出修改意见,建立下一周期的计划。

18、面向对象开发方法包括、、三部分。

19、目前有若干种软件生存周期模型,例如模型、模型、模型、模型、模型和模型。

20、瀑布模型是将软件生存周期各个活动规定为依线性顺序连接的若干阶段的模型。

它包括、、、、、、、,它规定了由前至后、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如同瀑布流水,逐级下落。

21、简单实用、应用广泛、技术成熟的开发方法是。

22、增量构造模型是在前面的开发阶段按进行,后面的开发阶段按开发。

23、增量模型是在项目的开发过程中以一系列的开发系统。

增量方式包括和。

24、根据原型的目的、方式以及内容的取舍不同,原型特征可分为、、和四类。

25、增量构造模型是在瀑布模型的基础上,对一些阶段进行,对另一些阶段进行。

26、增量开发是指在项目开发周期内,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增量提交是指在项目开发周期内,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向用户提交及。

27、原型模型又称,它是的另一种形式。

28、快速原型模型根据原型的不同,有原型、原型、原型三类。

29、原型开发步骤包括:、、、和。

30、快速原型的思想是在研究的方法和技术中产生的。

31、瀑布模型本质上是一种顺序模型。

32、对于演化型,用原型过程代替阶段。

这是典型的演化提交模型的形式,它是在强有力的支持下,通过原型过程的,直接得到。

33、快速原型是利用原型辅助软件开发的一种思想。

经过简单,一个原型,用户与开发者在过程中加强通信与反馈,通过,减少误解,弥补遗漏,适应变化,最终提高软件质量。

34、探索型的原型模型是把原型用于开发的阶段,目的是要弄清,确定,并探索各种方案的。

35、构造原型时,必须注意取舍,忽略一切暂时时不关心的部分。

36、用原型过程来代替设计阶段,考查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这是快速原型的原型。

37、探索型的原型模型主要针对开发、的情况,通过对原型的开发来明确。

38、用原型过程代替全部开发阶段,这种快速原型是原型。

39、快速原型模型是在基础上,逐渐完成整个系统的开发工作。

40、实验型原型主要用于阶段,考核是否合适和。

41、对于实验型,用原型过程来代替阶段,即在阶段引入原型,快速分析,快速构造原型,通过运行,考查设计方案的,原型成为设计的或的一部分。

42、软件开发中的原型是软件的一个,它反映了最终系统的。

43、增量模型根据增量方式和形式的不同,分为模型和模型。

44、若原型不满足需求说明,则根据明确的要求修改,若原型不满足用户需求,则修改和规定,重新构造原型。

45、瀑布模型适应需求可变的软件开发,只有到才能见到整个软件系统。

46、用原型过程来代替需求分析、使需求说明完整、一致、准确,这种快速原型是原型。

47、瀑布模型属于开发模型,增量模型属于开发模型。

48、增量模型在开发过程中以一系列开发系统,推迟某阶段的,从而产生工作软件。

49、软件原型是软件的可运行版本,反映最终系统的。

50、增量构造模型在阶段按整体方式开发,但在阶段按增量方式开发。

二、选择题1、软件是一种()产品。

A. 有形B. 逻辑C.物质D.消耗2、软件工程学的目的应该是最终解决软件生产率的()问题。

A.提高软件开发效率B.使软件生产工程化C.消除软件危机D.加强软件的质量保证3、与计算机科学的理论研究不同,软件工程是一门()学科。

A.理论性B.工程性C.原理性D.心理性4、软件危机的主要原因有()。

①软件本身的特点②用户使用不当③硬件可靠性差④对软件的错误认识⑤缺乏好的开发方法和手段A. ③④B.①②③C.①⑤D.①③5、在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中所产生的一系列严重的问题通常称为“软件危机”,这些问题中相对次要的因素是()。

A. 文档质量B.开发效率C.软件功能D.软件性能6、软件工程与计算机科学性质不同,软件工程着重于()。

A.原理探讨B.理论研究C.构造软件系统D.方法的应用7、软件工程学科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计算机的发展B.网络的发展C.软件危机的出现D.程序设计方法学的影响8、软件工程方法学的研究内容包含软件开发技术和软件开发管理两个方面,其期望达到的最终目标是()。

A.软件开发工程化B. 消除软件危机C.实现软件可重用D.程序设计自动化9、由于软件生产的复杂性和高成本性,使大型软件的生产出现危机,软件危机的主要表现包括了下述()方面。

①生产成本过高②需求增长难以满足③进度难以控制④质量难以保证A.①②B.②③C.④D.全部10、软件生存周期模型有多种,下列选项中,()模型不是软件生存周期模型。

A.螺旋B.增量C. 功能D.瀑布11、结构化方法和原型化方法是软件开发中常用的两种基本方法,在实际的应用中,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现为()。

A.相互排斥B.相互补充C.交替使用D.独立使用12、软件生存周期包括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维护。

A. 工具B.测试C.方法D.文档13、软件开发的瀑布模型,一般都将开发过程划分为: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等阶段,一般认为可能占用人员最多的阶段是()。

A.分析阶段B.设计阶段C.编码阶段D.测试阶段14、解决“软件系统做什么”是()阶段的任务。

A.可行性研究B.详细设计C.需求分析D.编码15、瀑布模型中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8个阶段: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维护。

8个阶段又可划分为三个周期:计划、开发和()。

A.运行B.可行性研究C. 详细设计D.测试与排错16、从传统瀑布模型看,在软件生命周期中的8个阶段中,下面()选项对软件的影响最大。

A.详细设计阶段B. 总体设计阶段C. 需求分析阶段D.测试和维护阶段17、在瀑布模型中,()阶段定义的标准将成为软件测试中的系统阶段测试目标。

A.需求分析阶段B.总体设计阶段C.详细设计阶段D.可行性研究阶段18、软件生存周期中时间最长的阶段是()。

A.需求分析阶段B.总体设计阶段C.测试阶段D.维护阶段19、检查软件产品是否符合需求定义的过程称为()。

A.集成测试B.确认测试C.验证测试D.验收测试20、在软件生存周期中,用户主要是在()参与软件开发。

A.软件定义期B.软件开发期C.软件维护期D.整个软件生存周期21、螺旋模型将瀑布模型和增量模型结合,并增加了()。

A.系统工程B.风险分析C.设计评审D.进度控制22、螺旋模型在()基础上,沿着螺线自内向外每旋转一圈,就得到元宵的一个新版本。

A.模块划分B.子程序分解C.设计D.原型23、喷泉模型描述了()的开发模型,它体现了这种开发方法创建软件的过程所固有的迭代和开发各阶段之间无“间隙”的特征。

A.面向对象B.面向数据流C.面向数据结构D.面向数据驱动24、瀑布模型中,()阶段定义的标准将成为软件测试中的系统测试阶段的目标。

A.详细设计阶段B.总体设计阶段C.可行性研究阶段D.需求分析阶段25、增量模型是一种()模型。

A.整体开发B.非整体开发C.灵活性差D.较晚产生工资软件26、增量模型是()。

A.与瀑布模型无关B.与原型模型有关C.瀑布模型的改进D.原型模型的变种27、()。

A. B. C. D.28、()。

A. B. C. D.29、()。

A. B. C. D.30、()。

A. B. C. 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