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综合素质试题(5)及答案

中学综合素质试题(5)及答案

中学综合素质考前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幅作品是达·芬奇的作品·()A.《向日葵》B.《最后的晚餐》C.《日出·印象》D.《亚威农的少女》【答案】B【专家解析】《向日葵》是凡·高的作品;《日出·印象》是莫奈的作品;《亚威农的少女》是毕加索的作品。

因此本题选B。

2.与“指鹿为马”这一典故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李斯B.赵高C.韩非D.司马昭【答案】B【专家解析】”指鹿为马”一词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相传赵高试图要谋朝篡位,为了试验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

秦二世不信,赵高便借故问各位大臣。

不敢逆赵高意的大臣都说是马。

现一般用”指鹿为马”来形容一个人是非不分,颠倒黑白。

因此本题选B。

3.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于归之喜是指()。

A.女子出嫁B.生男孩C.迁居D.生女孩【答案】A【专家解析】在我国文化常识中,女子出嫁是于归之喜,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生男孩是弄璋之喜,生女孩是弄瓦之喜,迁居是乔迁之喜。

因此本题选A。

4.记忆不是我们能控制的东西。

你想记住的,往往记不住,你不想记得的,偏偏忘不了。

哪怕再正常的人,都会有那么一点往事不愿再记起,更何况那些深受悲伤或恐惧记忆折磨的人。

但如果有人说,给你一片小药丸,能让你把这些不好的记忆都给删了,你愿意吗?上段文字作为一篇文章的引文,接下来将要介绍的是()。

A.人们是否真的希望能够控制自己的记忆B.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为什么总是难以忘怀C.对人群进行的是否愿意删除记忆的调查D.通过药物控制人类记忆的科学研究成果【答案】D【专家解析】文段指出记忆不被人所控制,特别是对于悲伤恐惧的记忆人们总是无法忘记。

文段最后一句通过转折词”但”引出重点,即”如果存在一种能删除记忆的小药丸……”最后一句的疑问句,其目的并不是真的要探求问题的答案,而只是为了引起读者的兴趣,接下来要叙述的,最有可能的是关于对能控制人记忆的药物的科学研究。

故本题答案应选D。

5.两河流域是古代巴比伦王国的发源地,其中两河是指()。

A.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B.印度河和恒河C.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D.长江和黄河【答案】A【专家解析】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和中国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

其中,古巴比伦发源于两河流域,“两河”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因此本题选A。

6.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相比,相同点是()。

A.都是帝国主义国家控制的体系B.都以欧洲为中心C.都严惩了德国和日本D.都是世界大战后产生的【答案】D【专家解析】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雅尔塔体系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因此本题选D。

7.未见其人而只闻其声时,我们往往根据声音就可以判断出是哪个朋友,这是因为不同的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A.音色B.响度C.频率D.振幅【答案】A【专家解析】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

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响度的大小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但不同的发声体由于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所以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音色来区别不同的人。

因此本题选A。

8.()船队完成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A.达?伽马B.哥伦布C.麦哲伦D.迪亚士【答案】C【专家解析】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率领船队完成了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再返回欧洲的环球航行。

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环球航行,这次航行证实了地圆学说。

因此本题选C。

9.19世纪末,日本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的改革运动是()。

A.倒幕运动B.大化改新C.明治维新D.战后改革【答案】C【专家解析】19世纪末,日本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的改革运动是明治维新运动。

倒幕运动是日本明治维新以前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的改革派进行的一场旨在****幕府统治的运动;大化改新是使日本从封建社会变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场政治变革运动;日本的战后改革是在美国主导下进行的一场政治改革运动。

因此本题选C。

10.在乡试、会试、殿试中的第一名分别称()。

A.解元、会元、状元B.会元、解元、状元C.状元、会元、解元D.解元、状元、会元【答案】A【专家解析】乡试录取者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会试考中的考生被称做贡生,第一名为会元;科举制度殿试第一名称状元,又称殿元、鼎元,为科名中最高荣誉。

11.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是()。

A.《资治通鉴》B.《永乐大典》C.《古今图书集成》D.《四库全书》【答案】B【专家解析】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百科全书为明朝《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收录古代重要典籍至七八千种之多,上至先秦,下达明初,在当时被称作“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

12.下列作家作品完全对应的一项是()。

A.叶圣陶——《农村三部曲》《林家铺子》,刘心武——《班主任》《乔厂长上任记》B.巴金——《激流三部曲》《灯》,贾平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芙蓉镇》C.茅盾——《蚀》三部曲、《包身工》,谌容——《人到中年》《组织部新来的年青人》D.老舍一一《骆驼祥子》《茶馆》,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东方》【答案】D。

13.与归纳思维方向相反的思维方法是()。

A.综合B.归类C.演绎D.分析【答案】C【专家解析】归纳是指从许多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概念、原则或结论的思维方法。

演绎是从已知的一般性或普遍性的原理或结论出发,推论出个别的或特殊的结论的一种思维方法。

归纳和演绎在思维方向上是相反的。

14.为了方便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的二十四节气,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编有二十四节气歌,其第三句为“秋处露秋寒霜降”,其中“处”的意思为()。

A.秋季结束B.正当秋季C.霜降之际D.夏季结束【答案】D【专家解析】“处”为“结束”的意思,“处”即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意为夏天即将结束。

因此本题选D。

15.从已知的一般性或普遍性的原理或结论出发,推论出个别的或特殊的结论的思维方法是()。

A.归纳B.分析C.演绎D.综合【答案】C【专家解析】演绎是从已知的一般性或普遍性的原理或结论出发,推论出个别的或特殊的结论的一种思维方法。

二、材料分析题1.某教员到一所中学去进行教育达标验收工作时,听了一节“培智班”的语言课。

教师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美中不足的是在教师讲课期间总有一位学生未经教师许可就离开座位,跑到讲台上去领读、表演,甚至跑到教师后面的饮水处去喝水。

事后了解到,这位学生是“培智班”中相对聪明的学生,是同班学生中识字多、发音准、吐字清楚的一位。

该任课教师也对该生的这种行为进行过多次的教育,却无济于事。

试结合相关理论分析并帮助这位任课教师解决这一班级教育现象。

【参考答案】(1)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其一,由于前任教师偏爱此生,当学生类似行为开始出现时,教师不忍心严厉制止,让学习成绩的优秀掩盖了其不良的行为;其二,当教师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只是通过呵斥、惩罚的方式去制止学生的错误行为,而没有对其应有的正确行为方式进行强化。

(2)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许多行为具有操作性和工具性。

这一理论强调行为方式的获得主要是利用联想式和操作式的条件反射进行直接的强化。

通俗地说就是当学生一旦有错误行为产生时,马上停止其活动,让他重复多次地去演练正确的行为。

(3)针对这一事例,任课教师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只要该生有擅自离座的行为出现,老师就要他回到座位上示范一次离座或讲话前应怎样做,在举手数秒后,老师点名方可起立,然后再按照老师要求进行其他活动。

如此强化训练五到十次,估计过一段时间后,该生的错误行为会明显减少,在离座及发言时都会举手。

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运用强化理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行为时,一定要明确要改变的行为是什么,要强化形成的正确行为是什么,从而对其进行教育的”正性强化”。

有的教师通过体罚、恐吓、训斥等非道德行为去强行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而非采取积极的”正性强化”,这只能产生”负性强化”,促使学生通过非道德行为的尝试去摆脱其学校生活的懊恼、沮丧和痛苦,反而增加了错误行为的出现率。

2.历史课上,教师让学生阅读有关古希腊和中国古代神话的两段描述,然后,提问:“从这两段描述中,可以发现古希腊和古代中国神话有什么不同?”学生甲回答:“希腊神话有比较完整的系统,而中国神话比较零散。

”教师点评道:“这位同学的回答很不完整,哪位同学来补充一下?”这时,甲同学羞得满脸通红,而班里则是一片宁静。

问题:(1)教室里为什么会出现“一片宁静”?(2)请对老师的“点评”进行评价。

【参考答案】(1)教室里出现“一片宁静”的原因是因为教师对甲学生的回答虽然没有批评、指责,但没有准确点评,反而用“很不完整”予以了否定,使答题的学生缺乏自信心,同时教师的态度情感也直接影响了答题学生的学习情绪,而且也感染了其他同学产生了不良的消极情绪。

(2)课堂点评,应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的反省并作出恰当的教学决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自主人格健康发展。

良好的课堂点评在引导学生思维步步拓展,引导课堂讨论走向深入,使课堂教学得以升华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该老师的“点评”问题在于对学生的回答给予了无情的否定,这会直接影响答题学生的学习情绪,因此教师要用富有感情、精练的语言去点评,这样势必会在学生的心中激起感情的涟漪,让他们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为此,老师要善于倾听。

善于倾听意味着平等与尊重。

当然,新课程也不拒绝指正性、否定性的点评。

对于处在成长期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多激励,少批评,但教师过度的激励、赏识会造成学生自我感觉太好,对学习、工作的困难性产生低估,同时使激励性评价贬值。

但是,指正性、否定性评价要以尊重学生人格、不伤害其自尊心为前提。

同时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点评有时不应只局限于答案的正确与否。

学生答题时出现偏颇在所难免,此时教师不能一叶障目,以偏概全,简单以答案的对错来下结论,而应全面看待学生的回答。

可以对他们的思路、语言、体态等做出具体分析,努力去发现其中的积极因素,给学生以某一方面、某种程度的肯定。

3.一位教师在发现他的学生出现“早恋”现象时,巧妙地讲起家乡果园的事情。

他说:“我们村子有大片的苹果园,寒暑往来,春华秋实。

有一天秋末初冬,我突然惊奇地发现,有些要落叶的果树枝上竞然开出了一簇簇小小的果花。

不久,花谢了,居然也结出了山楂般大小的果子。

可惜没过几天,霜冻就来了,叶落了,小果实也烂掉了。

小时候,我经常捧着这些小果子发呆。

后来,我才明白:不该开花的时候开花了,不该结果的时候结果了,是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