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晓芳窑简介

晓芳窑简介

晓芳窑简介
晓芳窑简介
晓芳窑是台湾名窑,以仿古瓷闻名,其品质在台湾至今还无人能出其右。

晓芳窑并非单纯追求乱真,而是尝试超越古瓷艺术之美。

晓芳窑的仿古作品往往比真的古瓷器还完美,因为现代的烧制技术和条件已远胜古人。

晓芳窑各种仿古瓷器中最具特色的应属仿宋汝窑瓷。

这种在历史上昙花一现的名瓷充分体现出北宋皇室的特殊审美观,追求的是“雨过天青云破处”的玄妙颜色。

那温润如玉的釉色中分布着若隐若现、大小不规则的开片或冰裂纹,呈现出奇妙的艺术效果,令人眼见心喜,爱不释手。

其实晓芳窑仿元明清代的青花瓷、仿清代的粉彩瓷,也是很有特色的上乘之作。

晓芳窑仿汝瓷的成功秘诀在于其独特的釉色秘方和烧制工艺,而设在北投的窑厂是从不轻易让外人进入的。

走进蔡晓芳位于北投的两层瓷器展室,仿佛进入了记载了古陶瓷历史
的博物馆,从宋代的汝、官、哥、定、钧、龙泉,到元明清代的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粉彩等,一应俱全。

公元1975年,蔡晓芳夫妇胼手胝足地于北投创设了晓芳窑。

从最初对陶瓷单纯的喜爱,到后来一头栽进这个领域直至今日,他们揉捻创造出了一颗「超时空胶囊」,从宋朝「汝窑」的温润内敛,到元、明、清三代青花瓷的呈色及图案纹理,乃至清朝粉彩、斗彩的清亮、艳丽;以及孔雀蓝、娇黄、青瓷与各式红釉等单色釉的再现。

中国陶瓷的精髓就这么地被包含在每一件作品里,让我们在经过百千年后仍能感知古人的气骨与神韵,此外,那对于现代(当代)性的美学苛求亦无疑地着附现显在其精粹的造型之中。

在晓芳窑的器物中,其如同玉或君子一般暧暧内含光的特质,俱十足显透出宋代以来相承的气韵与风骨。

她所附带给观者的,是一种文化、一种传承以及一种生命的潜质。

晓芳窑一向坚持追求于作品的完美,无论在釉色、胎土、绘工、形制比例及烧窑技术上均要求达到美善的境界。

也因此,其作品常受
邀及代表台湾赴海外展出,将中国精致的陶瓷文化带回世界的舞台;此外,晓芳窑更希望藉由进一步的推广,以消弭艺术与生活间之区隔,盼能将此种细致重置于每个人心灵的角落。

晓芳窑简介-汝窑
汝窑简介
历史悠久,成于宋代的青瓷,依原料的不同而形成粉青、灰青、卵青、青白等不同色调。

且器物表面往往不满大小卡片。

而此种釉质温润、美若古玉的青瓷,也体现出宋代所特有的清淡含蓄之美学风格。

在中国历史上,一种美学观的盛行,往往由皇室引领。

宋微宗独钟青瓷,掌管御用瓷器的官员问他:“宫中瓷器选用何色?”宋微宗仰面向天道:“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

”从此直至明朝,如玉似冰、单纯润泽的青色,便是瓷器追求的至高境界。

稀世珍贵的汝窑,通过人
们近千年的探寻,终于揭开了它神秘面纱的一角。

而现代研制的汝窑,也以大气、典雅、宁静的气质,和不带任何华丽装饰的自然、纯净之美,而被世人追捧。

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

千年的时光,仍吸引一代代的人不懈的追寻,晓芳窑将汝窑工艺与艺术的双重表现发挥的淋漓尽致。

汝窑特点
色泽-青如天,面如玉
造型-简而精,朴而实
开片-丝如发,质如金
质感-润如肤,堆如脂
晓芳窑简介-青花瓷
源起唐代,盛于元明清三代的青花瓷,属右下彩绘瓷的一种,其制法是在做好成器的素坯上,以氧化钴为色料,绘出各种装饰花纹,然后外施一层石英质的透明釉,再以高温还原焰一次烧制而成。

青花瓷一出现,就以胎骨坚致洁白、色调幽菁明艳、纹饰素雅多变、釉色莹润如玉引起人们的喜爱。

而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不仅展现了科技成果,在装饰上又结合造型与绘画,既具实用功能,又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故使每一件青花器均成为人们的珍藏秘阁的瑰宝。

晓芳窑简介-青花釉里红
青花釉里红,俗称“青花加紫”,是在青花间用釉里红加绘纹饰的一种瓷器装饰手法。

于元代所创烧的青花釉里红是青花瓷中的重要品项,属釉下彩绘瓷的一种。

其制法是以钴料及铜红料在瓷胎上直接描绘,再罩以澄澈釉汁,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由于青花料和釉里红料在烧成中所需的气氛并不一致,也因此,若要使这两种色泽同时达到理想的效果,困难度极高。

一旦烧成,在其洁白无瑕的胎骨不仅浓艳鲜亮且有层次,而幽菁明艳的青花,衬上霞霁染晕般的釉里红。

青红相映成趣,娇
艳精奇;深浅浓淡有致,相互争辉,自古以来一直被视为珍品。

晓芳窑简介-釉里红
属釉下彩绘瓷之一的釉里红,为元代景德镇所创烧,至清代雍正、乾隆年间达到高峰。

其制法是以铜红料在瓷胎上的彩绘,然后罩上透明釉于还原气氛中以高温一次烧成。

釉里红呈色烧成工艺难度极高,随着铜红料浓度、烧窑温度、气氛与时间上的种种变化,铜极易挥发而使红彩不能显现,或釉面发蒙,或彩色发暗。

但若烧成,其呈色或鲜丽悦目、或淡雅柔和,而红彩则宛若
一抹霞霁染渲于似雪无瑕的胎体上,红白相间、酣畅淋漓,令人目眩神驰。

晓芳窑简介-青瓷
于宋代大放异彩的青瓷,传至康、雍、乾时期,青釉的配制与烧成技术也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计有粉青、东青、豆青、梅子青等多种色调,其制法是由含微量氧化铁之釉料以还原焰经高温烧制而成。

而呈色较之前朝,或柔和淡雅、或苍翠欲滴、往往釉层肥腴、光滑莹亮,且玻璃质感,宛若一泓清水含流其上,故有“碧绿瀛澈”之比,亦似“千峰翠色”,更有“类玉”、“类冰”之雅称。

而于器物表面亦常赋于凸花纹饰使釉色产生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更增添欣赏之韵致。

至此,青瓷的发展已不单纯由于对宋瓷的模仿比较,而更多的是属于当代美学感知的呈现。

晓芳窑简介-白瓷
白釉瓷的起源可追溯至北朝的北齐,行至唐代,白瓷已有“类银似雪”之赞誉。

自宋代以降,及元明清三代在承续前代的基础上,逐渐开创出不同的釉色及装饰手法。

其特色之一,是在胎体轻薄、并能光照见影的器物上,赋予精细刻工以增添其美感…。

因呈色及质地的不同,可将白瓷分为白中透青的卵白釉瓷、洁白纯净的甜白釉瓷、以及釉色温润且白中闪黄的牙白与无光白釉瓷等多种。

自白瓷问世,旋即以其无瑕之姿、沁白如玉的瓷色掳获人心,而广受世人的喜爱与收藏。

晓芳窑简介-红釉
高温红釉瓷源于宋代的钧窑,创烧于元代景德镇,至明清而集大成。

其制法是以带有氧化铜之釉料在还原气氛中烧成,其中包含深沉蕴蓄的霁红,淡雅柔润的豇豆红,和浓艳奔放的郎窑红…等。

而以重现明代宝石红而著称于世的康熙郎窑红,其特色在于釉层凝厚、清澈透亮,具强烈玻璃质感。

而釉面除开片外尚有不规则的牛毛纹。

此外,并于口沿处显露洁白胎体,即所谓的“脱口”。

而器物愈往下,色泽愈浓烈,釉呈自然流淌状于足迹停止,故有垂足、郎不流的说法。

由于红釉瓷的釉色既丰腴浓烈又轻柔妩媚且烧造难度极高,自古即为藏家梦寐以求的珍品。

晓芳窑简介-粉彩
粉彩又称“软彩”,是在明清五彩瓷基础上与珐琅彩的影响下所创造出来的,起源于清康熙、成熟于雍正年间,属于釉上彩的一种。

是于已上釉且高温烧过的瓷器上进行彩绘后再经低温烧成,种类含白釉地粉彩、色地粉彩、及釉下青花加粉彩。

粉彩瓷的问世,使釉上彩的色调品种更为丰富,色阶增多且色调温润柔和,并使画面可以采用中国画中的渲染手法,更能兼容西方绘画技巧,从而使画面增加层次且更为柔和并富有真实立体感。

粉彩瓷画分设计画面,勾线、配色、研色、填色与洗染、烧成等步骤。

在此,重色胜过重笔、填色重于勾勒,总不惜时光地对花纹进行细致的洗染,使纹饰富于形象的质感和立体感,并产生空间层次变化。

而同时,色彩也就纷纭璀璨、粉润秀雅,使器物更增细致妩
媚之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