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历史课程与教材分析PPT课件
历史课程与教材分析PPT课件
映。它主要有四个方面的规定:一
是有独特的课程思想和理论体系;
二是有创始人或代表人物以及代表
作;三是有产生的社会根源以及发
展、演变的过程;四是有实际成效
和思想影响。
2020/10/13
16
典型课程论流派(二)
• 据此,可将主要课程理论流派分为实用主 义课程理论、要素主义课程理论、永恒主 义课程理论、改造主义课程理论、结构主 义课程理论、人本主义课程理论。
2020/10/13
14
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 值取向
• 可从设计与编制结构化 • 课程形式的多样化、个性化和综合化 • 课程内容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2020/10/13
15
第二讲 典型课程论流派(一)
• 课程理论流派是课程研究者在某种
程度上对课程论认识的某些趋同反
3
(三)当代课程涵义的新发展
• 20世纪在世界性的课程改革大潮中,人们 对课程的研究日益深入,形成三种不同见 解:
• 1、课程就是学科内容 • 2、课程是教学的目标或计划 • 3.课程就是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
• (《历史教学论》P2-4)
2020/10/13
4
(四)0世纪70年代后的主要趋势
• 1、从过分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 • 验和体验 • 2、从强调目标计划到重视学习过程本身的 • 价值 • 3、从单一强调教材重要性到重视教师、学 • 生、教材、环境诸因素的整合 • 4、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显性课程与隐性课 • 程并重 • 5、注意“实际课程”与“空无课程”并重 • 6、注重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的整合
导及人际交往; • 课程是在学校指导下,在校内外所传授的东西; • 课程是学校全体职工所设计的任何事情; 2•020/10/课13 程是个体学习者在学校教育中所获得的一系列经验;7
3、中国课程论专家施良方
• 施良方认为:课程编制是完成一项课程计 划的整个过程,其具体阶段包括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程实施、课程 评价和课程设计。
2020/10/13
12
五、课程类型
• 课程类型指课程的种类或方式。按照不同 的分类标准则有不同的类型。
• 按照知识体系的分类方式分为分科课程与 综合课程;
• 按照课程组织的重心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 课程;
• 按照课程管理和设置的要求分为必修课程 与选修课程;
• 按照课程的表现形式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 课程。
2020/10/13
2
(二)近代西方课程概念
• 英语单词CURRICULUM,英国哲学家、教 育家斯宾塞1589年《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率先作为“课程”概念,定义为“教学内 容的系统组织”。
• 一般解释为:“课”指课业,即教学内容; “程”指程度、程序、进程。
• 课程指教学的内容及其进程安排。
2020/10/13
历史课程与教材分析
2020/10/13
1
第一讲 课程的基本概念
• (一)涵义溯源
• 1.唐代:孔颖达、颜师古、贾公彦《五经正 义》为《诗经﹒小雅﹒巧言》“奕奕寝庙, 君子作之”注疏为“维护课程,必君子监 之,乃以法制。”——“课程”指“寝庙” 或社会治理大业,不包含现代课程涵义。
• 2.南宋:朱熹语“宽着期限,紧着课程”、 “小立课程,大做功夫”等——主要指功 课及其学习进程,与现代涵义接近。
2020/10/13
5
课程的定义
• 一、几种观点: • 1、1974年,美国课程学者塞勒、亚历山大
归纳为四类: • 课程是学科和教材; • 课程是经验; • 课程是目标; • 课程是计划。
2020/10/13
6
2、奥利弗从十三点归纳课程本质观:
• 课程是在学校中所传授的东西; • 课程是一系列的学科; • 课程是教材内容; • 课程是学习计划; • 课程是一系列的教材; • 课程是科目顺序; • 课程是一系列的行为目标; • 课程是学习进程; • 课程是在学校中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包括课外活动、辅
• 二、课程结构的要素 • 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人们为促进学生的发
展选择的构成课程所必需的经验因素。
2020/10/13
9
三、我国现代课程的要素与成分
• 认知经验要素:是新生一代需要掌握的人类科学 文化中的基本知识以及人类有关的基本技能与基 本能力的经验。
• 道德经验要素:是年轻一代需要继承的社会主义 道德中最基本的观点、品质和行为习惯。
• 六类:
• 课程即教学科目;
• 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 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
• 课程即学习经验;
• 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
2•020课/10/1程3 即社会改造。
8
课程内容的组成和类型
• 一、课程的含义:课程就是课堂教学、课 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 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 划及其进程。
11
四、课程的结构
• 课程结构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各种课程类 型及具体科目的组织、搭配所形成的合理 关系和恰当比例,是由各类课程构成的、 有机的、完整的统一体。
• 横向维度:指各种课程类型的有机组合。 如(1)工具类、知识类、技艺类;(2) 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社会活动
• 纵向维度:指课程内容的不同质量在纵向 上的结构。
• 审美经验要素:是社会主义新公民需要学习的无 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关于审美的基本知识、基 本技能和基本观点。
• 健身经验要素:是儿童和青少年需要获取的前人 关于健身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良好的习惯。
2020/10/13
10
• 课程的三种基本成分: • 课程目标 • 课程内容 • 学习活动的方式
2020/10/13
2020/10/13
13
课程现代化的基本特点
• 重视课程内容的理论化、综合化 • 强调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 • 重视智力开发与学习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 • 重视个别(个性)差异 • 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
实施综合技术教育 • 重视课程的文化内涵,本民族文化传统的
传承 • 加强对国际化的了解与交流
• 按照核心制约要素的不同,课程又可以“知 识、儿童、社会”三个维度进行划分,这两 种不同的分类存在着以下关联(如图)。
• 即“学科中心课程论”、“学生中心课程论”和“ 社会中心课程论”
2020/10/13
17
一、学科中心课程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