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走近刘可钦—读《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有感

走近刘可钦—读《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有感

走近刘可钦
——读《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有感
这学期我们阅读《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这本书,随便翻翻,这一翻,便碰到了刘可钦老师。

嘿嘿,夸张地说,触动了我的心灵,拨动了我的心弦。

应该说是刘可钦老师“追寻常态下的生命课堂”标题吸引了我。

说实话,一直来,我对“演戏”似的公开课心里比较抗拒,即便有时学着人家做了,也很别扭。

所以看到刘老师的“常态”二字,我就来了兴趣。

我想,常态课不正是我们一线普通老师每天所经历的课堂吗?怎么和名师挂上号了呢?
带着疑虑,细读起来。

不知不觉中,才让我认识到原来刘可钦老师的课堂,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种课堂——全堂火爆,师生热情洋溢,激情似火-------课前也没有设计得精妙绝伦,令人拍案叫绝。

但所有听过刘老师课的人都觉得如沐春风,清新自然,如甘泉入腹,沁人心脾;似品绿茶,余香萦绕。

再细品她的典型课例时,我还发现:刘老师上课,并没有依赖精妙的课件,用的大多是传统的教育媒介。

由此我想,我们的课堂又该是怎样的呢?
那些看似精彩的画面在课堂上是否真正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是不是一定要用上精美课件的数学课才算一堂好课?
我们应该追求“看上去很美”,还是回到教学本身?
要答案,就要走近刘可钦。

刘老师教我们这样对待孩子:
1.不要告诉他什么不能做。

换种说法:你如果能这样做就更好了。

2.不要当众批评孩子。

3.一次只提一个要求并坚持一段。

4.家长要有和孩子独处的时间,
5.要给孩子选择的空间。

如:你是做三道题还是五道题?
6.鼓励孩子经过努力取得的进步,表扬具体的事件。

7.给予孩子成长的帮助与引导。

如:某某在公众场合表现很好,你想不想像他那样?如果是,需要我们提供什么帮助?
8.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信任的亲子关系。

如:活动之前与孩子先商讨。

9.家长应鼓励孩子有问题直接与老师沟通,而不应该由家长代替沟通。

看到这样的文字,确实,我有的只是惭愧和感动。

这些教育的理念和思想,要做好并不容易,还是那句话:知易行难。

但我们惟有努力去做。

阅读刘可钦,走近刘可钦,才知道:朴实最见功力,常态最能隽永。

在朴实中彰显智慧,在无华中寻求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