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
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
推动科技创新
在智能制造、数字机器人、分布式能源、智能电网、 物联网、新材料等领域领域取得突破
生产组织方式 创新
满足消费市场的需要,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多元化的趋 势,发展小型化、个性化生产;
商业模式创新
依托互联网技术,推进互联网+的应用,打造新的商业 竞争模式,如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旅游等
政府干预过多,监管不到位问题严重,造成资源浪费 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市场秩序不规范 市场规则缺乏公开透明,市场竞争公平性不够 价格机制没有充分发挥,要素市场发育滞后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 问题的决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
陕西:丝绸之路新起点 甘肃:丝绸之路黄金段 宁夏:丝绸之路重要战
略支点 新疆:丝绸之路核心区 青海:丝绸制造战略基
地及重要节点
适应新常态:经济全方位优化升级
经济全方位 优化升级
经济福祉
1、增长速度由高速向中高速转变
供给端:人口红利消失、资源环境天花板压顶 需求端:全球化红利衰退、外需减弱、外资退潮
5、经济福祉由非均衡行向包容共享型转型
城乡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转换,户籍、教育、医疗、住房等
公共服务领域一体化趋势显现
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态势开始显现,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
有所提高
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 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改革完善城
2、内部环境
人口 老龄化
资源 环境
创新 能力
收入 差距
发展绝对水平不够高和 世界人口老龄化
老龄社会过快来临之间
2014年,中国老龄人口已达总
的矛盾凸显。
我国出现劳动年龄人口绝 对下降的趋势,创造社会财 富的人相对减少,依靠社会 赡养的人口相对增多。
人口的15%,达到2.1亿人口, 大大超过传统老龄社会10%的 标准;同期,日本老龄人口比 重25%;德国21% 印度:8%
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研究
研究脉络
1.“十二五”成就 2. “十三五”形势 3. 指导思想与原则 结果
逻辑链
面临机遇和挑战 发展目标
五大战略任务
重点项目
支撑体系
保障措施
研究要点
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 “十三五”总体展望 总体思路与目标体系 战略任务与重点路径
3
一、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
▪ 认识新常态 ▪ 适应新常态 ▪ 把握新常态
“生之者寡,食之者众”,提高劳动生产率迫在眉睫。
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与转 中国滞后的创新能力
型发展紧迫要求之间矛
《中国现代化报告2015》:中
盾尖锐。
创新能力不足的一个显著表 现是很多产业发展所需要的 核心技术严重依赖发达国家, 如集成电路 、关键部件
国的工业落后英德100年,落后 日本60年。
产业
沿海地区
提供宽厚的 产业转移 市场条件
中部关键区域
提供宽厚的 产业转移 市场条件
中西部其他区域
时间
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和资源 环境压力明显增加,促使了沿 海向内地产业梯度转移的形成
(三)区域竞合
国家“十三五”区域开发大格局
我国区域格局加速重组,丝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经济区成为
十三五国家区域开发“热点”。西北五省区比较优势及参与丝路经济带 建设规划框架,提升区域战略地位,沿线地区形成了竞合新局面
“不得不”开始转移布局具有一定核心技术的相对高端产业, “被动”转移以前不愿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产业和技术
沿海向内地的“集群式”产业转移格局加速形成
众多以龙头企业和大
企业为核心,实行组 团式或产业链整体转 移:即不仅将产业的 上、中、下游各制造 环节整体转移,而且 将产前的研发设计、 资本运作以及产后的 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 等环节也一同转移
2014年全球经济增速
美国:2.4% 日本:零增长(0%) 欧盟:1.4% 拉美:1.5% 东盟:4.6% 中国:7.4%
世界经济面临着深刻的、复杂的、相互交织的结构性矛盾,绝 非短时间能够得以解决,而且更需要进行深刻的体制变革
全球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跨国公司盈利明显
发展中国家正在加速推进工 业化;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下, 发达国家纷纷采取“再制造 业化”战略。这使得发达国 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工关系 呈现更加复杂的局面。
▪ 宏观经济形势
新常态
▪ 经济转型升级
▪ 新动力新举措
认识新常态:宏观经济形势
发Te展xt in转h型ere
产业 变革
区域 竞合
(一)发展转型
发展格局
内外部环境
分工格局
治理格局
1、外部挑战
世界发展格局深度调整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 世界各主要经济体都采取了 种种措施促进经济增长,但 是到目前为止,世界经济增 长的前景可以说仍是“阴云 未散,晴天难期”。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 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智能制造
低碳经济
互联网经济
各国积极发展新兴产业 世界主要国家工业战略
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
推进制造业与信息化的深度
英国: 《工业2050战略》
融合,推动三维(3D)打印、 德国:《工业4.0战略》
流趋势明显
资源:人均资源保有量、资源产出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产
利率日本1/8\英国1/5\德国1/3\韩国1\2)
《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 提升劳动、信息、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效率和效益
4、资源配置由市场起基础性作用向起决定性作用转换
提高服务业发展质量 发达国家服务业达到70%,生产性服务业占比近6成。从吸
纳就业、刺激消费、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角度,提高服务业 发展质量,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
大力发展 高端服务业
推进生产与 服务融合
– 大数据
– 柔性制造
– 云计算
– 个性定制
– 科技研发
– 网络众包
积极发展 新兴业态
– 智慧城市
导向2:经济增长必须依靠新动力
市场需求:消费需求在经济增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要素投入:技术进步推进资本、资源、劳动力高效集约 资源配置:配置效率改进将更多来源于部门内、区域内资源
的优化配置,提高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动力1:创新驱动
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
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 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 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中国:《中国制造2025》 印度:《印度制造振兴计划》
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的严峻挑战,必须放眼全球,应加紧 战略部署,固本培元,抢占新一轮制造制高点
智能制造引领制造方式变革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 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 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可 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 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 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
低碳经济成为发展重点
培育发展节能环保等绿色产 业,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和温 室气体排放,向低碳经济转 型,加快绿色发展,已经成 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性大 趋势、大潮流
世界各国绿色产业战略
英美:风能、光伏等新能源 德国: 生态工业 法国:核能和可再生能源 韩国:绿色技术 巴西:生物燃料技术 中国:能源互联网战略
美国副总统拜登认为:中国不 足畏惧,因为中国缺乏创新能 力
在21世纪,一个国家真正的财富将在于其国民的创造性意志和 创造能力,我国的创新能力表现出显著的“青黄不接”
发展对资源环境的新压
力与人民群众对改善生
存环境的新要求之间矛
盾空前。
中国GDP达到65万亿元左右。
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对资源环 境构成的压力远非昔日可比
统筹国内国外 创新资源
融入产业转移的大浪潮,不能闭门造车,关起门来搞 创新,以更为开阔的胸怀,虚心学习创新经验
动力2:产业升级
推进制造业强国战略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
体,是立国之本、兴国 之器、强国之基
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
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 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 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 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 制造为主攻方向
胡焕庸线东部地区环境承载力已达到极限
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 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过大的收入差距与人民 中国贫富差距问题
群众对于公平的渴望之 间矛盾突出。
长期存在的过大收入差距, 引发了或者加重了一系列社 会矛盾,包括就业、养老、 教育、医疗等
镇化发展体制机制
二、“十三五”总体展望
把握新常态:新动力新举措
创新 驱动
扩大 开放
产业 升级
内生动力
新动力
消费 扩大
新举措
支撑体系
城镇 推进
生态 文明
(一)培育新动力
导向1:新常态的根本是要保持增长
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是迈向高收入社会的需要 保持经济较快增长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是防范财政金融风险的需要
– 工业设计
稳步发展生活性 服务业
– 电子商务、现代物流 – 文化创意、设计服务 – 金融、商务、会展
提高服务业质量
– 文化旅游 – 医疗保健 – 房地产
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推进制造业回归
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重新认识到以制造业为主
体的实体经济的战略意义,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如美国提 出“美国制造业行动计划”,欧洲推出“未来工厂计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