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专业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机制建设总结报告校企合作是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的重要环节;是我校提高办学实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服务地方产业经济的重要举措。
两年建设期间,本专业以校企双赢为目标,积极探索多样化、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成效。
一、建设工作的总体情况
为扎实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对接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本着职业教育“依托产业、服务产业、提升产业”的办学思路,充分发挥师资、设备、技术、人力资源等优势,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圆满完成示范校项目建设任务,具体完成情况如下:
1. 完善机制,健全制度,保障项目运行。
2. 引企入校,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资源共享,深化产业技术服务,实现校企合一。
3. 根据专业特点,探索并实践订单培养模式。
4.加快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校企文化深度对接,实现人才培养与用工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5. 深化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成立职教集团,发挥专业示范引领作用,对口支援,服务社会。
二、建设内容完成情况及进度安排
(一)完善机制,健全制度,顶层规划
本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紧紧围绕“四个是”的原则推进,
即“组织管理是保障、互惠共赢是驱动、优势互补是手段、学生成才是目标”。
机制建设是加强校企合作,实施工学结合的重要保障。
学校层面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校领导挂帅。
专业层面设置校企合作管理小组,负责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
专业带头人任组长,小组成员由行业企业专家、教育教学专家、社会机构专家和学校专业教师组成。
学校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和工作条例,为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保障。
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本专业在与企业进行良好沟通、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制订确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案和计划,为形成实训基地共建、教学过程共管、评价标准共定、教育资源共享、校企文化共融的校企一体运行机制描绘了行动路线。
(二)强化培训,深入调研,扎实推进
邀请XXXX学校专家团队传授先进的校企合作经验,组织教师现场观摩XXXX公司先进工厂,组织教师到XXXX学校交流等,学习借鉴其它学校的成功经验和案例。
专业教师深入调研,走访了XXXX公司、XXXX公司等十多家企业,了解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看法和意向、需求,找出校企双赢的切入点和合作点,为校企合作提供第一手的建设依据。
(三)量体裁衣,开展订单班培养模式
订单培养使学生学习目的更明确,就业方向更直接,提高对口就业率。
根据合作企业不同岗位的不同技术要求,本专业经深入研讨,与企业合作共办“订单班”,即与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校企共同制定订单班培养方案,校企共同培养学生,加深学生的职业素养,保障校企合作机制的长效运行。
(三)专家认证,校企文化深度对接
校企共同制订了《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经专家认证后,全面推行“5S”管理,对接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素养要求,对接企业的真实环境,将企业文化有效的引入学校实训实习基地,实现实训基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效融合,使学生在与就业相对应工作环境中实习实训,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环境意识、质量意识、成本意识、责任意识,实现环境育人。
(四)深度合作,实现校中厂“无界化”
学校承接企业外包产品加工业务,将生产任务搬到校园,利用学校实训基地现有的设备、工具、环境,为企业提供代加工服务。
校企双方在人才互通、技术共享、生产科研等多方面深层合作,学生、教师直接参与企业生产和技术服务,学生即企业员工、教师即企业技术员,学校和企业在员工互通、技术共享、责任共担、人才共育等方面实现“无界化”,呈现了“上课即上班、教学即生产”的现代职业教育新景象。
(五)加强硬件建设,改善实训实习条件
学校投入X万元,增加了XXX、XXX等先进生产设备X台套,改善了学校实训实习基地的硬件条件。
新增的设备在产品型号、环境布置上与XXXX公司对接。
学生先在学校的设备上学习基本技能,然后就可以很快投入企业的生产中。
(六)精细化管理,确保顶岗实习成效
本专业注重学生顶岗实习的建设与管理,确实把顶岗实习当做一门课程进行建设。
一是对接专业技能目标,优选X家管理规范、技术先进、条件成熟的企业为合作对象,校企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共商共建、共管共用、共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