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共同犯罪课件

共同犯罪课件


2.特点 2.特点
人数较多,为三人或三人以上。 ⒈ 人数较多,为三人或三人以上。 具有一定的组织性,是犯罪组织。即成员比较固定, ⒉ 具有一定的组织性,是犯罪组织。即成员比较固定, 并且内部存在着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并且内部存在着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存在着明显的 首要分子、骨干分子和一般成员。 首要分子、骨干分子和一般成员。 具有实施某一种或几种犯罪的目的性。 ⒊ 具有实施某一种或几种犯罪的目的性。 有相对的固定性,即重要成员固定或基本固定, ⒋ 有相对的固定性,即重要成员固定或基本固定,较为 稳定。 稳定。 无论作案次数多少,对社会的危害都很大。 ⒌ 无论作案次数多少,对社会的危害都很大。
三、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 简单共同犯罪, 简单共同犯罪,指二人以上共同直接实行刑法分则规定的 某一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的行为。 某一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的行为。 复杂共同犯罪, 复杂共同犯罪,指各共同犯罪人之间存在着犯罪分工的共 同犯罪。 同犯罪。
四、一般共同犯罪和犯罪集团 一般共同犯罪, ( 一 ) 一般共同犯罪 , 是指没有特殊组织形式的共同犯 罪。 (二)犯罪集团,是指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 犯罪集团, 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 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 1.种类:犯罪集团根据其组织的严密程度可以分为普通 1.种类: 种类 犯罪集团、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和黑社会组织。 犯罪集团、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和黑社会组织。
㈡胁从犯的刑事责任
对于胁从犯, 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 处罚。 处罚。 注意: 注意: 区分胁迫犯与身体受到完全强制情况下做出的危害行为。 1.区分胁迫犯与身体受到完全强制情况下做出的危害行为。 胁从犯的转化问题。 2.胁从犯的转化问题。 行为人为了了自己的利益(有好处)而自愿参加的犯罪, 不是胁从犯。 不是胁从犯。 在他人的金钱、 (2)在他人的金钱、物质或色情引诱下参加的犯罪不叫胁 从犯。 从犯。
㈡ 客观要件 ⒈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是各 共同犯罪人具有共同犯罪 行为。 行为。 ⑴共同犯罪行为具有分工 的复杂性。 的复杂性。 ⑵共同犯罪行为具有形式 的多样性。 的多样性。 ⒉共同犯罪中的因果关系具 有双重性
㈢主观要件: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 主观要件: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 各行为人认识到自己不是一个人单独实施犯罪, ⒈ 各行为人认识到自己不是一个人单独实施犯罪,而是在 和他人配合共同实施犯罪。 和他人配合共同实施犯罪。 各行为人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性质, ⒉ 各行为人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性质,并且认识到共同犯罪 行为的性质。 行为的性质。 ⒊ 各行为人明知自己与他人相互配合而实施的犯罪行为会 发生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 发生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即认识到了共同犯罪行为与 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对某种危害结果的发生持 希望或放任的态度 共同犯罪人表现:可以均为直接故意; ⒋ 共同犯罪人表现:可以均为直接故意;可以均为间接故 也可以是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相结合。 意;也可以是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相结合。
第三节
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
根据在共同犯罪中所起作用不同、 根据在共同犯罪中所起作用不同、地位不同将共同犯罪人分 为: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四类。 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四类。 一、主犯 ㈠ 概念 组织, 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 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 ⒈ 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也就是犯 罪集团的首要分子。 罪集团的首要分子。 ⒉ 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
引起。 引起。

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18周岁的人犯罪的
案例分析1 案例分析
甲乙丙三人, 22岁 甲乙丙三人,甲22岁,乙20岁,丙17岁,是三个混混, 20岁 17岁 是三个混混, 也是好朋友。甲附近有一旅社, 也是好朋友。甲附近有一旅社,某天甲听说旅社来了一个 采购员,带了不少钱。于是甲把乙和丙叫来, 采购员,带了不少钱。于是甲把乙和丙叫来,说“有个发 财的好机会,你俩去干吧” 乙和丙同意, 财的好机会,你俩去干吧”。乙和丙同意,某日三人溜入 旅社,甲乘服务员不备,偷了钥匙,配了一把交给乙和丙。 旅社,甲乘服务员不备,偷了钥匙,配了一把交给乙和丙。 乙和丙就进入旅社,乙对丙说“你在窗户外等着,我到手 乙和丙就进入旅社,乙对丙说“你在窗户外等着, 给你扔出去” 于是乙拿了钥匙打开房门, 后,给你扔出去”。于是乙拿了钥匙打开房门,找到一个 小黑包,内有现金5000 5000元 将包扔出窗外交给丙, 小黑包,内有现金5000元,将包扔出窗外交给丙,丙拿着 包跑了,乙从房间出来,正好撞上采购员回来,乙为脱身, 包跑了,乙从房间出来,正好撞上采购员回来,乙为脱身, 拔出匕首来向采购员刺去,捅了腹部一刀跑了。 拔出匕首来向采购员刺去,捅了腹部一刀跑了。 甲乙丙在这起案件中的作用如何? 问 :甲乙丙在这起案件中的作用如何?
案例分析2 案例分析
某日,甲开车带女友乙回老家探亲。车行至半路时, 某日,甲开车带女友乙回老家探亲。车行至半路时, 乙见路上没有交警,于是向甲提出让她开一会儿。 乙见路上没有交警,于是向甲提出让她开一会儿。甲 知道乙正在学开车,虽掌握了基本的驾驶技能, 知道乙正在学开车,虽掌握了基本的驾驶技能,但尚 未取得驾驶执照,担心让乙开车会有危险, 未取得驾驶执照,担心让乙开车会有危险,可又认为 有自己在旁边指导,不会出事, 有自己在旁边指导,不会出事,遂让乙换到驾驶座位 上开车,自己做到副驾驶座位上。乙驾车刚开15分钟, 15分钟 上开车,自己做到副驾驶座位上。乙驾车刚开15分钟, 车行驶到一个十字路口处,乙见有交警值勤,心慌, 车行驶到一个十字路口处,乙见有交警值勤,心慌, 慌忙之中与要拐弯的一辆车相撞,造成一人死亡、 慌忙之中与要拐弯的一辆车相撞,造成一人死亡、一 人重伤、两人轻伤的重大事故。 人重伤、两人轻伤的重大事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 门认定甲、乙二人负事故的全部责任。 门认定甲、乙二人负事故的全部责任。 问:对本案应如何定性。二人是否构成共同犯罪? 对本案应如何定性。二人是否构成共同犯罪?
三、对共同犯罪的认定
不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况: 不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况: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行为造成一个危害结果的, ⒈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行为造成一个危害结果的,不构成共同 犯罪。 犯罪。 二人共同实施危害行为,但一人是故意,一人是过失, ⒉ 二人共同实施危害行为,但一人是故意,一人是过失,不 构成共同犯罪。 构成共同犯罪。 无罪过帮助他人实施犯罪,不构成共同犯罪。 ⒊ 无罪过帮助他人实施犯罪,不构成共同犯罪。 二人以上同时或先后实施某种故意犯罪, ⒋ 二人以上同时或先后实施某种故意犯罪,但主观上缺乏联 不构成共同犯罪。 系,不构成共同犯罪。 超出共同故意范围的犯罪,不构成共同犯罪。 ⒌ 超出共同故意范围的犯罪,不构成共同犯罪。 犯罪以后事先无同母谋的帮助行为,不视为共同犯罪。 ⒍ 犯罪以后事先无同母谋的帮助行为,不视为共同犯罪。
三、胁从犯
㈠ 概念 胁从犯指被胁迫参加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 胁从犯指被胁迫参加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 条件: 条件: 行为人在主观上都不愿意参加犯罪。 ⒈行为人在主观上都不愿意参加犯罪。 行为人在客观上有意志自由。 ⒉行为人在客观上有意志自由。 行为人是因为受他人的胁迫而参加犯罪的。 ⒊行为人是因为受他人的胁迫而参加犯罪的。
第二节 共同犯罪的形式
一、任意共同犯罪与必要共同犯罪 任意共同犯罪, 任意共同犯罪,是指刑法分则规定的可以由一个人单独实 施的犯罪,也可以有多个人实施的犯罪。 施的犯罪,也可以有多个人实施的犯罪。当多个人共 同实施时,即构成共同犯罪。例如,杀人罪、抢劫罪、 同实施时,即构成共同犯罪。例如,杀人罪、抢劫罪、 盗窃罪。 盗窃罪。 必要共同犯罪, 必要共同犯罪,是指刑法分则规定的只能由二人以上共同 行为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犯罪。 行为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犯罪。
㈡刑事责任
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 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 的全部罪行处罚; 的全部罪行处罚; 对其他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 对其他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 所参与的或者组织 的全部犯罪处罚。 的全部犯罪处罚。 对于刑法分则中已规定了较重的法定刑的, 对于刑法分则中已规定了较重的法定刑的,就按刑 法分则的规定处理。 法分则的规定处理。
㈡教唆犯的刑事责任
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 ⒈ 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 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教唆未遂) ,(教唆未遂 ⒉ 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教唆未遂)对于教唆 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教唆未遂包括: 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教唆未遂包括: 教唆人拒绝教唆; ⑴ 教唆人拒绝教唆; 受教唆,但并未进行犯罪活动; ⑵ 受教唆,但并未进行犯罪活动; 接受了教唆,但所犯的不是被教唆之罪; ⑶ 接受了教唆,但所犯的不是被教唆之罪; 被教唆的人实施了被教唆的罪, ⑷ 被教唆的人实施了被教唆的罪,但其犯罪绝意并非教唆犯
四、教唆犯
㈠ 概念 指故意唆使他人犯罪的犯罪分子。 指故意唆使他人犯罪的犯罪分子。 条件: 条件: 主观上有教唆的故意。 ⒈ 主观上有教唆的故意。即明知自己的教唆行为会 使他人实施犯罪并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使他人实施犯罪并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客观上有教唆的行为。 ⒉ 客观上有教唆的行为。教唆就是引起他人犯意的 行为,因此教唆犯又叫造意犯。 行为,因此教唆犯又叫造意犯。
共同犯罪的条件: 二、共同犯罪的条件:
㈠ 主体要件
1.共同犯罪的主体是二人 1.共同犯罪的主体是二人 以上。 以上。 2.每一个人都达到刑事责 2.每一个人都达到刑事责 任年龄、 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 力。 3.单位可以成为共同犯罪 3.单位可以成为共同犯罪 的主体。 的主体。 4.一般主体与特殊主体 一般主体与特殊主体, 4.一般主体与特殊主体,共 同实施的特殊主体的犯罪, 同实施的特殊主体的犯罪, 可以构成共同犯罪。 可以构成共同犯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