帷幕灌浆试验施工报告目录1. 概述:.............................................................................................................................................. - 1 -2. 试验目的及内容 ............................................................................................................................ - 1 -3. 施工依据 ......................................................................................................................................... - 2 -4. 施工布置及资源配置 ................................................................................................................... - 2 -5. 施工工艺流程................................................................................................................................. - 4 -6. 灌浆原材料检测及成果资料分析 ............................................................................................. - 9 -7. 灌浆试验综合评述及建议 ....................................................................................................... - 12 -8. 遗留问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 - 14 -10. 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 - 15 -11.结束语 .......................................................................................................................................... - 16 -12.附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概述:1.1 工程概况:坝址区内断层带规模较小,破碎带宽度一般不大于1m,充填泥质、碎裂岩块及挤压片状岩等,多数未胶结。
断层中顺层断层,较为发育。
坝址区裂隙以中~陡倾角为主,结构面多属岩屑型充填的硬性结构面。
裂隙基本可分为三组:①NW335°~360°SW~W∠55°~77°;②NW280°~300° NE∠20°~30°;③NE40°~60° NW(SE)∠72°~77°。
裂隙一般延伸短小,泥、钙质胶结。
其中①组为层面裂隙,广泛分布于坝址区;②、③组裂隙主要分布于左、右岸边坡,为倾向下游的一组裂隙。
1.2 试验区岩体特征通过帷幕灌浆试验先导孔、检查孔取芯及帷幕灌浆情况,可见坝基岩体主要由变质砂岩和砂质板岩组成,中间夹带变质灰色石英砂岩。
在孔深4.5~14.0m左右岩石破碎,岩芯呈片状脱水后分解为岩片,在孔深40~55m左右岩石裂隙发育,岩石基本以块状和楔状产出。
另外,岩体内顺层断层较为发育,渗漏性较强,地质条件极具复杂性和不均一性,岩体内裂隙非常发育且分布不均衡。
根据帷幕试验孔压水、灌浆情况,存在孔内不吃水,但在压力增加到3.5Mpa左右开始吃浆,由此说明该地质条件下的裂隙在压力作用下具有一定的劈裂性。
坝基中的变质砂岩和砂质板岩存在一定的风化,强度较弱,坝基岩体防渗性能极差。
1.3 主要完成工程量本次帷幕灌浆试验工程于2010年1月20日开工,至2010年4月17日完成,历时87天,共计完成各类孔21个。
帷幕试验共布置1个抬动孔,入岩35m;9个主帷幕孔(含先导孔),5个副帷幕孔,主帷幕孔入岩深度60m(含先导孔),副帷幕孔入岩深度30m;一、二次检查孔及灌后检查孔各2个,一、二次检查孔每孔入岩深度60m,灌后检查孔每孔入岩深度35m。
共计镶铸孔口管14套,具体完成工程量见下表:基岩帷幕灌浆试验主要完成工程量表表1-12. 试验目的及内容2.1 试验目的⑴论证坝基采用“孔口封闭、自上而下分段、小孔径灌浆方法”在技术上的可行性、效果上的可靠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并对坝基岩体的可灌性作出评价。
⑵通过帷幕灌浆试验,进一步复核、验证帷幕灌浆设计参数,提出和优化灌浆设计参数(灌浆孔间排距、灌浆方法、工艺、灌浆材料、浆液配比及相应的灌浆压力等)的建议,推荐合理的施工程序和良好的施工工艺。
⑶为坝基帷幕灌浆施工进行技术储备。
2.2 试验内容⑴选择试验场地;⑵帷幕灌浆试验;⑶抬动检测、物探、检查孔测试;⑷对试验成果进行系统、全面、综合分析,论证坝基岩体的可灌性,提出本工程建议的灌浆施工工艺和灌浆参数(如灌浆孔间排距、灌浆压力、起始浆液水灰比等)。
⑸通过帷幕灌浆试验,选择合理的灌浆方法。
⑹提供帷幕灌浆试验成果资料和分析报告。
3. 施工依据1、《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DL/T 5148-2001);2、工程施工相关的现行国家与行业标准、规范和规程及承担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4. 施工布置及资源配置4.1 施工供水帷幕灌浆试验供水管路利用帷幕灌浆形成的专用供水系统管路,通过水包分接引至试验区。
4.2 施工用电坝基帷幕灌浆施工供电由坝前EL.1300m变压器引至施工现场,通过二次配电箱进行施工控制。
4.3施工排污在3#灌浆洞口架设4寸污水泵,通过排污管抽排到坝前泵坑,再由机电队抽排出坝外。
沉积的水泥浆及岩粉派专人清理出廊道,运送到指定地点。
4.4 制浆站设置制浆站布置在左岸EL.1300m平台处,制浆站内设置可存放60吨左右容量的水泥平台,同时配置2台TTL-400高速搅拌机,1台JJS-10型1 m3贮浆机,1台SNS200/10型灌浆泵。
制浆站每小时供浆约8m3,完全可以满足施工时现场的用浆需求。
制浆站一般集中配制0.5:1浓浆,用输浆泵通过1.2寸的塑料管路送至施工面机组搅拌机,灌浆人员按要求调配成所需水灰比后进行灌浆。
4.5施工通讯制浆站与施工作业部位配备对讲机,以方便内外用浆与供浆联系。
4.5资源配置4.5.1主要施工设备本次帷幕灌浆试验所用施工设备详见表4-1。
4.5.2劳动力配置本次帷幕灌浆试验工程配置施工人员详见表4-2,总施工人数为27人。
4.5.3 施工进度本次帷幕灌浆试验工程历时87天,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抬动孔、一、二次及灌后检查孔等凝时间共计29天,水、电影响5天,实际施工时间为53天,施工强度为585.8m/月。
帷幕试验施工前,试验区的回填灌浆和固结灌浆均未进行施工及灌后检查,在帷幕施工过程中主帷幕I序孔的一些孔段出现无压、无回吃浆量较大的情况,灌浆时间较长;另外,本次试验布置的阶段性检查孔较多,间歇时间较长,由于以上几方面原因导致帷幕试验整体施工时间较长。
施工设备配置表表4-1施工人员配置表表4-25. 施工工艺流程5.1 帷幕灌浆施工方法本次帷幕灌浆试验采取“孔口封闭、自上而下分段、孔内循环灌浆法”施工。
5.2 主要施工程序⑴总体施工程序:帷幕灌浆必须按先固结灌浆,后帷幕灌浆;先主帷幕,后副帷幕的顺序进行。
坝基帷幕灌浆试验的主要施工工序为:试验场区选择→场地清理→场区固结灌浆→上游排帷幕孔(主帷幕)→下游排帷幕孔(副帷幕);各序孔施工顺序:抬动观测孔、先导孔→主帷幕Ⅰ序孔→主帷幕Ⅱ序孔→第一次检查孔→主帷幕Ⅲ序孔→第二次检查孔→副帷幕Ⅰ、Ⅱ、Ⅲ序孔→灌后检查孔。
帷幕灌浆试验施工需满足《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DL/T5148-2001)中不同排、不同序孔保证15m落差同时施工等相关技术条款的要求。
⑵单孔施工程序(自上而下)钻第一段→下阻塞器→洗孔→压水→灌浆→镶铸孔口管并待凝72h→扫孔钻进第二段→孔口封闭→洗孔、压水、灌浆……直至结束→置换及压力灌浆法封孔→人工封孔。
5.3 抬动观测孔㈠抬动观测孔施工:本次试验布置1个抬动观测孔,抬动孔入岩35m,孔径为φ76mm,钻孔结束进行灌前物探测试后按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抬动设备安装。
抬动观测装置完毕,待凝12小时后进行灌浆作业施工。
抬动观测装置具体安装步骤:清除孔内积水→孔底下入水泥砂浆约1m→下入黄油石膏约1m→下入外管(外管采用φ40mm钢管,外管下入黄油石膏内20cm)→进行内管埋设(采用6′钢管,内管埋设距孔底20cm)抬动变形观测使用的千分表,在使用前进行检验,使用过程中进行检查检查、校核,确保其灵敏性和准确性。
抬动观测孔抬动观测装置在灌浆作业前完成安装、调试工作。
具体安装步骤:清除孔内积水→孔底下入水泥砂浆约1m→下入黄油石膏约1m→下入外管(外管采用φ50mm钢管,外管下入黄油石膏内20cm)→内管埋设(采用4′钢管,内管埋设距孔底2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