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大学-保研自述

北京大学-保研自述

我是来自北京体育大学的***专业为新闻学(体育方向);同时,我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CCER)修读了经济学双学位。

大学生活是充实而精彩的,在校期间,我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在本专业同学当中排名第,并担任***学生会主席,同时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卫生经济学助理研究员,在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空手道分会、万博宣伟国际公关公司等单位也有一定实习经历。

本科期间,借助北京体育大学活跃的体育运动氛围、厚重的体育文化积淀,我攻读了体育人文社会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体育美学、体育文化学、体育社会学等课程,选修了跆拳道、体育健身健美、羽毛球等体育课。

对于体育的人文观、社会观有了基本认识,也进一步感受到体育的魅力和体育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

在新闻学(体育方向)相关专业的学习过程中,我学习了新闻理论、体育新闻学概论、传播学、传播心理学等理论课程和新闻采写、电视画面编辑、电视节目策划等实务课程。

在完成课程作业时,由于专业培养方向的引导和自己的个人偏好,我倾向于选择体育方面的现象和案例作为主题,结合传播学等的理论进行深入分析,这也得到授课老师的肯定,帮助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012年9月,我开始了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经济学学习,这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知识结构,而且令我见识到真正的大师风采,增添了对北京大学的向往。

作为一门严谨而成熟的社会科学,经济学的众多一般理论都适用于体育领域的分析,如市场均衡理论、科斯定理等能够帮助理解体育产业与市场领域的问题,成本——收益分析可以评估体育赛事等,信息不对称及委托代理理论有助于认识体育协会的权与责,垄断竞争有助于认识体育赛事转播权等问题。

体育人文社会学下的众多分支方向都是体育与其它学科的交叉,也正是因为如此,它才有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由于对健康领域研究的热情,我选修了卫生经济学这门课程,对于健康的生产、医
疗卫生领域的现实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在课程中的积极表现让我得到了老师的赏识,2013年1月,我担任了卫生经济学助理研究员,协助《卫生经济学:中国视角》一书的修订工作。

期间,主要负责书籍案例搜集、案例库整合以及数据更新、错误排查等工作,虽然没有独立进行相关学术研究,但是培养了严谨的学术态度。

现在,我仍坚持每周参加国家发展研究院“健康中国”小组的组会。

在健康的生产函数中,生活方式的贡献所占比重达到60%之高,而备受瞩目的医疗卫生仅占15%,这意味着体育投入所能带来的边际健康收益非常可观,更意味着研究体育领域的文化传播和经济现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参与运动、关注体育已融入生活中,但在中国,如果说有质量的医疗服务是民众的生存需求,那么有质量的体育服务还处于发展需求的位置上,体育运动的可及性还有很大的空间。

因此,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既有意义、又有潜力,我愿意将未来三年的时光和精力投入到这一领域。

作为一个体育爱好者,我虽然没有多高的体育天赋,但一直坚持运动。

为锻炼坚韧的意志应对学习压力,高三时我每天坚持跑步三千米;进入大学后,又爱上了瑜伽、台球等。

在担任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传媒系学生会主席的过程中,我带领团队组织了丰富的体育活动,除了策划筹办常规的“超级杯”足球赛,系篮球联赛等;我还担任第二届北京高校(新闻院系)篮球联赛执行委员会主席,从前期策划、争取赞助、与参赛高校沟通、制定赛程等,到联系裁判、协调场地、入场检录、个人技术统计等,再到沟通媒体、微博文字直播、摄影摄像、视频报道等,每一个环节我都以专业联赛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和整个团队。

本次联赛共八所高校参加,为期一个月,共十六场比赛,以赛后举办的篮球文化论坛作为闭幕式。

通过承办这场比赛,我加深了对体育的理解和热爱说到未来的研究计划,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第一,新媒体环境下,用户生产信息的模式已经崛起,用户对于体育信息的需求也呈现出分众化等特点。

在这一传播背景下,体育文化的传播又有怎样的新渠道,将具有什么样的新特点,能够带来怎样的社会意义。

第二,近年来,民间自发建立的体育团体、体育协会不胜枚举,草根赛事如回龙观超级足球联赛、公共行业足球联赛等迅速发展。

但是这些团体和赛事仍面对资金筹集、赛制设置等问题,在何处着力才能解决这些问题,使之更加规范、可持续,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三,与足球、篮球等项目对比,一些小众项目特别是非奥运项目的比赛,尽管竞技水平高,但是少有人关注,比赛只能以增票的形式来吸引观众。

这些项目大多有着深厚的历史沉淀,能否通过体育项目的历史文化传播点亮赛事,进而带动起观众的兴趣。

第四,国际经验的学习。

欧美国家与我国的体育文化背景等差异很大,不可一概而论;但是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部分亚洲国家,群众体育蓬勃发展,且民众身体素质日益提高。

今年暑假,在韩国国立体育大学交流期间,我们看到首尔汉江的滨江游泳池、沿江自行车道等体育设施时很受触动,我国如何支持群众体育,财政资源配置到哪些地方才能实现效用最大化。

另外,日韩的文化背景与我国相似,且都举办过奥运会等大型赛事,两国从以竞技体育为核心到以群众体育为基础的转型比较成功,那么,其转型的节点处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哪个阶段,或者转型时有什么样的良好契机。

对这一问题的把握也能够帮助理解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步伐和阶段。

高中毕业,我有幸来到北京体育大学,深切地感受到体育的魅力历久弥新;大学毕业,我认为自己需要更为深厚的人文积淀做后盾,才能厚积薄发。

如果有幸能够到北京大学攻读体育人文社会学,我一定会珍惜学习机会,全心投入学术研究中,作出真正有
创造性、有贡献的研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