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地表形态的塑造》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地理--《地表形态的塑造》测试题(含答案)

C.交通运输建设便利D.旅游资源更加独特
下图为安第斯山西坡不同地带垂直景观略图,完成下列小题。
1撞形成
B.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C.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D.大西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张裂形成
19.图中甲自然带是
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草原带
C.热带荒漠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11.图示岩石主要为
A.喷出岩B.变质岩C.侵入岩D.沉积岩
12.该地区岩层
①多形成大规模的金属矿藏 ②具有层理构造 ③可能含有化石
④由岩浆活动形成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剖面图能直观反映一定区域内地表的状况。下图为“13°N部分地区的地形剖面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3.④处位于
A.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B.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
3.图中N湖泊水面与M山峰的相对高度,较大值多出现在( )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4.图中X海域与Y高原,分别位于( )
A.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B.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
C.非洲板块亚欧板块D.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
5.下列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
A.岩浆岩B.石灰岩C.大理岩D.花岗岩
6.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示意图。读图,若图示区域河流两岸的地质条件相似,则 ( )
高中地理--《地表形态的塑造》测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
A.地球内部的热能B.重力能C.潮汐能D.太阳辐射能
2.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对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的破坏作用叫( )
A.固结成岩作用B.搬运作用C.侵蚀作用D.风化作用
读 “31.5°N纬线上某地地形剖面图” (横坐标表示经度)。
28.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以下活动。
(1)乙处的地质构造为_____________。
(2)假设在该地区修建一条地下隧道,如果只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考虑,该选择甲地还是丙地?_________地。
(3)在图中②、③两处标出箭头,表示水汽运动方向,使它构成一个完整的海陆间循环________.②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是________。
(1)大理石是如何形成的?
(2)该建筑位于图乙中的 ( )。
A.① B.②C.③ D.④
(3)图乙中①、②、③、④四地自然条件相比 ( )。
A.①、②两地均为荒漠B.②地年降水量最少
C.③地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D.④地比①地气温年较差大
(4)经地质作用形成大理石的岩石,在湿热的环境中易发育成哪种地貌类型?
A.气温年较差B.年内平均气温
C.年内降水分配不均D.降水集中季节不同
(3)图中③地的气候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在全球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
27.(12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6分)在地质构造剖面图上,A地质构造为,理由:;B地质构造为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C地质构造为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2)D
(3)③地气候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而成的。
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27.(1)背斜,因岩层上拱;
向斜,因岩层下弯;
断层,岩层断裂并有错动、位移。
(2)甲 丙 化石只存在于沉积岩中,而丙村为岩浆岩
(3)A B C B
28.断层丙按照要求做出即可(②←;③↑)水汽输送AD
A.东南风B.西北风
C.东北风D.西南风
“血迹石”是约三亿多年前,海水中一些具有钙质硬壳骨骼的海生生物的遗体,在沉积期间,与海水中的氧化铁和氧化锰成分发生作用,形成的一种奇特岩石。“千人石”为距今一亿五千万年的中生代侏罗纪喷发的岩浆凝结而成。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9.与“血迹石”和“千人石”成因类型相同的是( )
参考答案
1.A 2.D 3.B 4.A 5.B 6.C 7.D 8.B 9. C 10. A 11.D 12.C 13.C 14.A 15.C 16.C 17.D 18.C 19.C 20.B 21.A 22.C 23.C 24.B 25.B 26.(1)①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的控制,形成了终年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从而出现热带荒漠景观;而②地受季风环流控制形成了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从而形成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
30.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空格中所代表的岩石类型:A______;B______;C______。
(2)图中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类型是: ④______作用 ;⑤______作用;⑥______作用。
(3)由图可知,裸露的岩石是外力作用的物质基础,先后经过______作用和______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又成为______作用的对象,最后在低洼地区经过______作用而固结成岩。
意大利北部阿尔卑斯山区拥有一种奇异的自然景观“粘土塔”,几乎每一根直立的“粘土塔”顶部都有一块棱角分明的巨石,部分“粘土塔”内部也有巨石出现,看起来像某种神秘的祭祀场景,这是冰河时期之后演变的地貌。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0.该处“粘土塔”景观中的巨石最可能来自
A.流水搬运、沉积形成的堆积物
B.冰川搬运、沉积形成的堆积物
C.风力搬运、沉积形成的堆积物
D.当地岩石风化形成的堆积物
21.塑造“粘土塔”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作用B.物理风化作用C.重力崩塌作用D.风力沉积作用
22.清源山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区北郊,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属于花岗岩地貌。景区内地势地伏,奇石众多,素有“闽海蓬莱第一山”之美誉。据此完成下题。
C.太平洋板块上D.亚欧板块上
14.图示地区因板块挤压引发的地震多位于
A.①②之间B.②③之间C.③④之间D.④附近
云南石林,位于昆明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昆明石林以石多似林而闻名,景区范围广阔,景点众多,石林以“雄、奇、险、秀、幽、奥、旷”著称,具有世界上最奇特的喀斯特地貌。下图示意云南石林景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分)甲、乙、丙三个村庄中,_____村为旅游胜地,因这里的喀斯特地貌风景优美。最不可能发现化石的是_____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分)在野外勘采中A、B、C三处,_____是良好的储油构造,_____有利于储存地下水,大型工程选址尽量避开_____。在A、B两地哪里钻孔能打到煤层______________。
(4)以下对水循环重要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用字母回答)____、____。
A.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B.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
C.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
D.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
29.读图甲和图乙,图甲中著名的古代建筑由白色大理石筑成。回答(1)~(3)题。
15.有关云南石林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起伏大B.沉积岩广布
C.气候温暖湿润D.河网密布
16.石林作为喀斯特地貌的一种特殊形式,属于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的( )
A.溶沟阶段B.洼地阶段
C.峰丛阶段D.孤峰阶段
17.石林发育过程对当地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
A.地表水资源变丰富B.地形变得更加平坦
A.花岗岩和石灰岩B.大理岩和砂岩
C.石灰岩和玄武岩D.砂岩和片麻岩
10.关于“血迹石”和“千人石”的形成,叙述正确的是( )
A.“血迹石”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B.“血迹石”的形成经历了外力作用和地壳运动等过程
C.“千人石”中一定会有化石
D.“千人石”的形成经历了变质作用和冷凝作用
读某地区局部岩层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A.a河段以沉积作用为主,b河段以侵蚀作用为主B.c河段附近地区不易发生洪涝灾害
C.河口附近的岛屿更容易和e岸相连 D.a、b、c三处适合兴建水电站的是c处
读“地理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7.导致图示景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流水B.冰川
C.海浪D.风力
8.图示景观照片显示的当地主导风向为( )
清源山上奇石的岩石类型属于下图中的( )
A.①B.②C.③D.④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3.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在( )
A.古生代前期B.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
C.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D.新生代后期
24.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丁甲乙丙B.丁甲丙乙
C.丁乙甲丙D.丁乙丙甲
25.下面四幅图主要由于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二、综合题
2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地是撒哈拉沙漠地区,自然景观为热带荒漠,②地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自然景观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简述两地同在回归线附近但景观差异明显的原因。
(2)图中②地与③地气候特征的最大差异是( )
29.(1)石灰岩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 (2)C (3)C (4)喀斯特地貌
30.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固结成岩 (外力)变质重熔再生(高温熔化)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