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2 保护配置
1)分布式光伏并网专用低压断路器保护
分布式光伏并网专用低压断路器应配置速断/过电流保护。
在电网发生短路时,在电网发生短路时,分布式光伏并网专用低压断路器保护应限制光伏电站输出短路电流;在光伏电站内部发生短路时,应保护光伏电站内部交流设备,防止出现内部短路越级跳电网开关。
2)线路保护
10/20kV接入:光伏电站接入按《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 14285-2006)的要求配置,采用专线接入时,一般配置方向过流保护和距离保护;当保护配合困难时,需增配纵联电流差动保护;采用T接方式时,一般需在分布式电源侧配置无延时过流保护。
380V接入:光伏电站的继电保护不要求双重配置,可不配置光纤纵差保护。
3)逆功率保护并网光伏电站接入企业(用户)内部电网,并设计为不可逆流并网方式时,应配置逆功率保护,在用户与公用电网的公共连接点检测到逆向电流超过光伏电站额定输出的5%,逆功率保护应在0.5~2秒内断开光伏电站分布式光伏并网专用低压断路器。
4)并网光伏用户需在并网侧配置孤岛保护。
当光伏电站监测到孤岛时,必须在规定的时限内将该光伏电站与电网断开,防止出现孤岛效应。
对于非计划性孤岛,防孤岛效应保护应保证在孤岛发生到并网开关跳开(将光伏电站与电网断开)时间不得大于2秒。
光伏电站的防孤岛保护必须同时具备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应设置至少各一种主动和被动防孤岛保护。
主动防孤岛效应保护方式主要有频率偏离、有功功率变动、无功功率变动、电流脉冲注入引起阻抗变动等;被动防孤岛效应保护方式主要有电压相位跳动、3次电压谐波变动、频率变化率等。
在并网线路同时接有其它用电负荷情况下,光伏电站防孤岛效应保护动作时间应小于电网侧线路保护重合闸时间。
光伏电站在逆变器输出汇总点应设置易于操作、可闭锁、且具有明显断开点的并网总断路器。
注:光伏电站与电网断开不包括用于监测电网状态的主控和监测电路
6.4 光伏电站调度自动化
光伏电站接入电压等级为10kV/20kV的开关站/环网柜/配电所时,远动配置可以采用两种方式:
方式1:配置远动、数据网接入等设备将光伏电站内有关远动信息传送至县调/地调。
远动信息传输采用数据网方式。
条件不具备时,光伏电站侧数据网接入设备也可布置在就近接入的110kV变电站,通过光信号等通信方式将远动信息接至变电站,与变电站数据网接入设备共用光通信设备传输。
(1) 自动化装置配置
已采用分布式的微机监控系统,实现变电站运行工况监视、控制,
实现其他站内智能装置通信以及远方调度通信。
同时要求光伏电站升压站采用微机监控装置。
(2) 信号采集
1、遥测量
1)10、20、0.38kV接入间隔功率、电流;
2)10、20、0.38kV线路的功率、电流;
3)10、20kV线电压、所用电等电压;0.38kV线电压,所用电、直流等电压。
2、遥信量
1)10、20kV线路接入10/20kV线路的断路器位置、断路器远方/就地切换信号、隔离开关位置、保护装置故障信号;0.38kV线路接入10、20kV配电站下级出线的断路器位置、断路器远方/就地切换信号、隔离开关位置、保护装置故障信号。
2)10、20kV线路断路器合、分信号(双态)、低周解列及低压解列保护信号及其他状态量、保护信号;0.38kV线路断路器合、分信号(双态)、低周解列及低电压解列保护信号及其他状态量、保护信号。
3、气象环境参数
光伏发电站向电力系统调度部门提供气象环境参数,包括太阳板倾斜面辐照度、温度。
通信要求
微机远动装置:主备数字通道;
电量采集装置:2M数据接口。
光伏电站并网通信系统应以满足电网安全经济运行对电力通信业务的要求为前提,满足调度自动化、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等业务对电力通信的要求。
应保证RTU或计算机监控系统、电量采集与传输装置的远动数据、电能计量数据和气象环境数据的准确稳定可靠传输。
光伏电站与电网企业之间通信方式和信息传输由双方协商一致后作出规定,包括互相提供的模拟和开断信号种类,提供信号的方式和实时性要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