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新建枫林校区新建地下车库、图书馆改扩建及新建二号学生书院及新建综合游泳馆基坑监测总结报告上海山南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复旦大学新建枫林校区新建地下车库、图书馆改扩建及新建二号学生书院及新建综合游泳馆基坑监测总结报告编写:夏成审核:审批:上海山南勘测设计有限公司二〇一六年9月目录1. 工程概况及周边环境 (1)1.1 综合游泳馆建筑工程概况 (1)1.2 新建地下车库、图书馆改扩建及新建二号学生书院建筑工程概况 (1)1.3 综合游泳馆基坑工程概况 (2)1.4新建地下车库、图书馆改扩建及新建二号学生书院基坑工程概况 (2)1.5综合游泳馆围护结构 (3)1.6新建地下车库、图书馆改扩建及新建二号学生书院围护结构 (4)1.7 综合游泳馆周边环境及建(构)筑物 (4)1.8新建地下车库、图书馆改扩建及新建二号学生书院周边环境及建(构)筑物 .. 52. 工程地质条件 (7)2.1地基岩土的构成 (7)2.2 地下水 (8)3. 监测方案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 (9)3.1方案编制依据 (9)3.2方案编制原则 (9)4. 监测目的及技术要求 (10)5. 监测等级及监测项目 (11)5.1综合游泳馆监测等级 (11)5.2新建地下车库、图书馆改扩建及新建二号学生书院监测等级 (11)5.2监测项目 (12)6. 测试方法原理 (13)6.1监测基准 (13)6.2监测点垂直位移测量 (14)6.3监测点水平位移测量 (14)6.4测斜监测 (14)6.5坑外潜水水位观测 (16)6.6支撑轴力监测 (17)6.7立柱隆沉监测 (18)6.8邻近建(构)筑物倾斜监测 (18)7. 监测工作布置 (19)7.1周边环境监测 (19)7.2 基坑围护体系监测 (21)8. 本工程监测中的重点与难点分析 (22)9. 施工进度计划 (22)9.1、监测初始值测定 (23)9.2、监测点保护 (23)9.3、施工监测频率 (23)9.4报警指标 (24)10. 项目人员架构 (26)11. 投入仪器 (26)12. 监测数据分析 (27)12.1新建地下车库、图书馆改扩建及新建二号学生书院围护阶段施工工况 (27)12.2新建地下车库、图书馆改扩建及新建二号学生书院开挖及结构完成至正负零阶段 (27)13. 新建地下车库、图书馆改扩建及新建二号学生书院围护阶段变形分析 (27)14. 新建地下车库、图书馆改扩建及新建二号学生书院围开挖及结构后期阶段变形分析3015. 新建综合游泳馆(B2区)数据分析 (41)15.1新建综合游泳馆(B2区)施工工况 (41)16. 新建综合游泳馆(B2区)围护到正负零阶段变形分析 (41)16.1新建综合游泳馆(B2区)管线沉降历时曲线图 (41)16.2新建综合游泳馆(B2区)地表沉降曲线图 (45)16.3新建综合游泳馆(B2区)建筑物沉降曲线图 (46)16.4新建综合游泳馆(B2)区墙顶沉降曲线图 (46)16.5新建综合游泳馆(B2)区坑外水位历时曲线图 (47)16.6新建综合游泳馆(B2)区水平位移历时曲线图 (48)16.7新建综合游泳馆(B2)区支撑轴力时曲线图 (48)16.8新建综合游泳馆(B2)区墙体(测斜深层水平位移)时曲线图 (49)16.9新建综合游泳馆(B2)区土体(测斜深层水平位移)时曲线图 (51)17. 新建综合游泳馆(B1区)数据分析 (51)17.1新建综合游泳馆(B1区)施工工况 (51)18. 新建综合游泳馆(B1区)开挖到正负零阶段变形分析 (52)18.1新建综合游泳馆(B1区)地表沉降历时曲线图 (52)18.2新建综合游泳馆(B1区)管线沉降历时曲线图 (53)18.3新建综合游泳馆(B1区)建筑物沉降曲线图 (56)18.4新建综合游泳馆(B1区)围护墙顶沉降曲线图 (56)18.5新建综合游泳馆(B1区)立柱隆沉曲线图 (57)18.6新建综合游泳馆(B1区)坑外水位历时曲线图 (58)18.7新建综合游泳馆(B1区)支撑轴力历时曲线图 (58)18.8新建综合游泳馆(B1区)支撑轴力历时曲线图 (59)18.9新建综合游泳馆(B1)区(测斜深层水平位移)时曲线图 (60)19. 结束语 (62)1.工程概况及周边环境1.1 综合游泳馆建筑工程概况拟建“复旦大学新建枫林路校区综合游泳馆项目”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复旦大学枫林校区西区。
整个项目北侧及西侧为复旦枫林路校区西区教学楼及宿舍楼;项目东侧为东安路,路下有轨道交通7 号线区间隧道,南侧为阳光名苑住宅小区。
本项目建设单位为复旦大学。
地下车库、图书馆、新建二号学生新建综合游泳馆平面位置图综合游泳馆项目地下仅一层,总建筑面积为10937 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6781 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4156 平方米。
1.2 新建地下车库、图书馆改扩建及新建二号学生书院建筑工程概况拟建“复旦大学新建枫林路校区项目”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复旦大学枫林校区西区,由四个单体组成,分别为新建地下车库项目、图书馆改扩建项目、新建二号学生书院项目及新建综合游泳馆项目。
其中,相邻的新建地下车库项目、图书馆改扩建项目及新建二号学生书院项目作为一个基坑整体开挖。
整个项目北侧及西侧为复旦枫林路校区西区教学楼及宿舍楼;项目东侧为东安路,路下有轨道交通7 号线区间隧道,南侧为阳光名苑住宅小区。
本项目建设单位为复旦大学。
地下车库项目地下仅一层,总建筑面积为11923 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3846 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8077 平方米。
图书馆改扩建项目地下仅一层,总建筑面积为40982 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36454 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4528 平方米。
新建二号学生书院项目地下仅一层,总建筑面积为71220 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65560 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5660 平方米。
1.3 综合游泳馆基坑工程概况综合游泳馆项目工程基坑与7 号线区间隧道距离较近,分为两个区分区开挖施工,开挖面积约4778 m2 及3323 m2,开挖深度约3.7~10.15m,围护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外设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止水帷幕。
1.4新建地下车库、图书馆改扩建及新建二号学生书院基坑工程概况本项目相邻的新建地下车库项目、图书馆改扩建项目及新建二号学生书院项目作为一个基坑整体开挖,开挖面积约23290 m2,开挖深度约6.2~7.2m,距离轨道交通7 号线区间隧道最小距离约27.5m,围护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外设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止水帷幕。
1.5综合游泳馆围护结构综合游泳馆围护设计结构具体参数如下表:1.6新建地下车库、图书馆改扩建及新建二号学生书院围护结构本项目基坑开挖深度较浅,围护结构主要采用钻孔灌注桩,外设Ф850 @600 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止水帷幕,部分采用Ф850@600 SMW 工法桩。
地下车库、图书馆、宿舍围护设计结构具体参数如下表:1.7 综合游泳馆周边环境及建(构)筑物综合游泳馆工程基坑东侧场地外为东安路,路下有各类市政管线6 根,其中距离基坑围护结构最近的管线(配水500)约12m。
详情见下表:①周边建构筑物本项目场地南侧为复旦锅炉房、第一食堂、配电房及枫林路派出所。
序号名称/地址楼层结构类型基础形式建造年代距地墙最小距离(m)A3枫林路派出所四层框架结构柱下条形基础2000 年12.2 3.0h内A4复旦锅炉房一层框架结构柱下条形基础1998 年8.1 3.0h内A5第一食堂三层框架结构柱下条形基础1998 年13.2 3.0h内1.8新建地下车库、图书馆改扩建及新建二号学生书院周边环境及建(构)筑物①周边市政管线新建地下车库、图书馆扩建及新建二号学生书院项目工程基坑东侧场地外为东安路,路下有各类市政管线5 根,其中距离基坑围护结构最近的管线(配水500)约38.4m。
②周边建构筑物东安路下还有轨道交通7 号线运营区间隧道,隧道结构外边线距离新建地下车库、图书馆扩建及新建二号学生书院项目工程地下室外墙的最小距离约27.5m,隧道结构外边线距离新建综合游泳馆项目地下室外墙的最小距离约12.05m(此处隧道顶埋深约16m),并逐渐远离本项目基坑。
本项目场地北侧为西 7 号楼,场地西侧为学生体育活动中心和第一教学楼,场地南侧为阳光名苑小区和枫林路派出所。
2.工程地质条件2.1地基岩土的构成根据本次勘察揭露,拟建场地位于古河道沉积区,在65.40m 深度范围内的地基土属第四纪全新世(Q4)及上更新世(Q3)滨海~河口相、浅海相、沼泽相、湖泽相沉积层,主要由粘性土、粉性土及砂土组成。
按其沉积年代、成因类型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的差异,可划分为6 个主要土层,其中第⑤层和第⑦层可各划分为若干亚层和次亚层。
拟建场地地基土分布有以下特点:第①层杂填土,松散,含碎砖、碎石等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杂物;局部区域表层为水泥土地坪。
第②层褐黄~灰黄色粉质粘土,呈可塑~软塑状态,含氧化铁条纹及铁锰质结构,土质自上而下渐软。
第③层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呈流塑状态,含云母、有机质,夹薄层粉土,土质不均。
在拟建场地遍布。
第④层灰色淤泥质粘土,呈流塑状态,含云母、有机质,夹贝壳碎屑,夹薄层粉性土,土质较均匀,在拟建场地遍布。
第⑤1 层灰色粉质粘土,软塑状态,含云母、有机质、钙质结核,夹腐植物根茎。
第⑤3 层灰色粉质粘土,可塑~软塑状态,含云母、有机质、钙质结核,局部夹多量粉性土。
第⑤4 层灰绿色粉质粘土,可塑~硬塑状态,含氧化铁斑点、有机质条纹。
第⑦2 层灰黄色粉砂,呈密实状态,颗粒成份以云母、石英、长石为主,上部夹粉性土及层状粘性土,中下部夹细砂。
2.2 地下水2.2.1 浅层地下水该拟建场地浅部土层中的地下水属于潜水类型,其水位动态变化主要受控于大气降水和地面蒸发。
勘察期间,实测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在0.80~1.50m 之间,相应标高为2.90~3.52m。
本基坑设计采用地下水位0.5m。
2.2.2 承压水本工程项目基坑开挖深度较浅,最大开挖深度为10.15m。
场地内承压水主要为深部⑦层承压水,⑦层承压水顶板最小埋深为43.0m,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12),上海地区承压水位一般均低于潜水位,年呈周期性变化,埋深在3.0~12.0m。
根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基坑工程技术规范》(DG/TJ08-61-2010)第6.7.1 条,按最不利条件验算,承压水头埋深为3.0m 考虑,当基坑开挖深度为10.15m 时,pcz/pwy 远大于1.05,故基坑开挖过程中不涉及降承压水事宜。
3.监测方案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3.1方案编制依据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4)《建筑变形测量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T8-2007);5)《城市测量规范》CJJ8-2011;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7)《上海市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2010);8)《上海市基坑工程技术规范》(DG/TJ08-61-2010);9)《上海市基坑工程施工监测规程》(DG/TJ08-2001-2006)(2011);10)《上海市住宅设计标准》(DBJ08-20-2007);11)《上海市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DB/TJ08-2051-2008);12)本工程相关围护设计说明及图纸(电子版)3.2方案编制原则①系统性原则(1)所设计的监测项目有机结合,并形成有效四维空间,测试的数据相互能进行校核;(2)运用、发挥系统功效对基坑进行全方位、立体监测,确保所测数据的准确、及时;(3)在施工工程中进行连续监测,确保数据的连续性;(4)利用系统功效减少监测点布设,节约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