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力测试及其条件

智力测试及其条件

智力测试
智力测验就是对智力的科学测试,它主要测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现代心理学界对智力有不同的看法。

所谓智力就是指人类学习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智力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等。

智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人在社会上是否成功。

智力的高低以智商IQ来表示,正常人的IQ在90到109之间;110到119是中上水平;120到139是优秀水平;140以上是非常优秀水平;而80到89是中下水平;70到79是临界状态水平;69以下是智力缺陷。

一般来说,智商比较高的人,学习能力比较强,但这两者之间不一定完全有正相关。

因为智商还包括社会适应能力,有些人学习能力强,他的社会适应能力并不强。

进行这种测验,首先需设计出一套问题,让应试人回答,从答案中计算得分。

如著名的法国“西比量比”,共30个题目,后来美国人增补为90个题目,改称1916年“西比量比”。

量表中的问题,难度由浅入深排列,以通过题多少作为鉴别智商的标准。

得分在90-110为正常智力,140以上者为最优,70分以下者为心智不足。

在企业招聘中运用智力测验,可以了解到一个人的基本水平,但是并不是说所有的工作,智力高的人都适合。

在实际操作工人中,智商太高并不一定有利于工作。

在一个团体中,所有的人智商都很高,往往容易产生矛盾。

管理人员如果智商太高,如超过140,有的时候并不适合于担任管理工作。

因此,我们在员工招聘中运用智力测验,可以使IQ高的人担任比较重要、比较难度高的技术工种,而IQ较低的员工可以担任一般的操作工作。

但是,与此同时,我们还要考虑他的个性特点。

智力测试分为两类:一般智力测试和特定智力测试。

对语言和数字能力的测试,主要是通过词汇、相似、相反、算术计算等类型的问题,通常被看作是一般智力测试。

它主要是测试一个人的基础性行为能力,如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斯坦福-贝纳特测验、差别性智力测验、雇员智力测验。

在特定智力测试与工作业绩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

在这种测试中得高分的往往被认为具有较强的能力关注新信息,通过各种测试,善于找出主要问题,取得优良工作业绩。

但应注意的一点是,某种特定的测试也许只对某类工作或活动有效。

智力测试的条件
作为一个智力测验,要是它成为精密而又客观的测量工具,至少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五个基本条件。

这五个条件,既可以用它作为评定各种能力测验的标准,也可以作为测验的原则。

(一)效度
1、效度的含义。

效度指的是测验对所要测量的智力特征的正确程度。

一个测验的效度越高,表示它所测结果越能代表所要测的智力的真正特征,该测验也就越能成为有效的测量工具。

例如,某学院运用一套智力测验来挑选入学学生,测验结果即得到一组分数。

等到及格学生入学并修完课程以后,由其学业成绩而获得同一组学生的另一组分数,第一组分数表示学生们的预测能力,第二组分数表示他们的实际能力。

如果发现凡在智力测验上的高分者,其在校成绩也高,在智力测验上得分低者,其在校成绩也低,这就表示该智力测验有相当高的效度。

2、效度系数。

求效度系数一般采用统计的方法,以所测得的分数与所希望测得的分数(根据特定的标准)之间的相关系数来表示。

一般来说,一个智力测验的效度系数达到0。

3以上即算相当有效,因为除了效度本身数值的大小以外,测验人数的多少也与效度系数的高低有关。

一般智力测验的系数多在0。

3到0。

6之间,效度系数越接近1,说明其效度越高。

(二)信度
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的程度,即个人在同一测验上数次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它表现在:(1)一个测验内各个项目的得分是否基本相符;(2)两次测验的分数是否前后基本一致。

决定测验的信度时,最常用的方法时重测法。

即用同一种测验,对同一组受测者,前后测量两次,根据两次的分数,计算相关系数,这个相关系数又称为信度系数,按其数值的大小表示该测验的信度的高低。

一个良好的测验,其信度系数通常都在0。

9左右。

(三)常模
个人在测验上的实得分数,称为原始分数。

原始分数的本身,显示不出什么意义,必须参照标准样本的平均分数与各分数的分配情况,才能决定个人在分配中的地位是高于平均数,还是低于平均数。

这个标准化样本的平均数,即为测验的常模。

因此,一个测验的常模,也就是解释测验分数的主要根据。

测验必须经过标准化,才能成为客观的测量工具。

在标准化的进程中,首先应从将来实际应用该测验的全体对象中,抽取足以代表全体的样本先行测量,并以样本分数为根据建立常模。

为使测验标准化而抽取的样本,即为上述的标准化样本。

(四)实施程序
任何测验编制的目的,均在于实际应用以鉴别个体的能力。

在实际应用时必须有一定的实施程序。

否则,即使上述三个条件全部具备,也未必能发挥测验的功能,达到鉴别个体能力的目的。

所谓“一定实施的程序”,即指一个测验在实施进程中,凡是主测者应做的事和应说的话都必须予以标准化。

即无论是谁使用同一测验时,都应做同样的事,说同样的话。

(五)记分方法
测验的结果是通过分数来体现的,只有可靠的分数,才能提供有用的信息。

因此,在测验时,如何计算原始分数,如何换算成其他分数,如何使用常模等,必须在说明书内详细规定。

无论采用何种记分方法,都必须符合客观、正确、迅速、经济、实用的原则。

相关主题